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他的文学精神和创作风格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先锋文学也从鲁迅那里汲取了创作养分,如反抗传统、叙事圈套、文本戏仿等。但是先锋文学产生于当代文化语境中,所以某些方面又呈现出与鲁迅创作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鲁迅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的比较,学界多有研究,但两人文艺批评思想的对话研究,却为学界所忽略。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文艺批评思想通过文学文本呈现出来,而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的文艺批评思想通过政治文本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张慧敏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84-89
日常生活既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表征,又是启蒙运动的产物.文学对现代日常生活的表现同时也是与现代性话语或顺从或反抗的对话.无论是对现代性的思考与回应,还是对现代日常生活的批判与拯救,文学都以一种独特的话语彰显出日常生活的辩证蕴涵.鲁迅在《端午节》、《幸福的家庭》和《伤逝》中既揭示出日常生活的平庸及现代知识分子深陷其中的困境,同时又展现了他们试图围绕现代日常生活所作的种种抵抗与超越,即构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辩证形式. 相似文献
4.
迟云飞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辛亥革命爆发以前,孙中山与宋教仁对如何实现共和政治有着不同的设计,其要点是需要一段时间革命党独揽大权还是立即实行民主宪政;是权力比较集中的总统制还是限制总统权力的内阁制;是一党制还是两党制。由于武昌起义以后的政治现实,孙中山和宋教仁的设计都没有实现,共和政治的建立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5.
鲁迅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关于鲁迅思想与作品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但在20世纪之交,鲁迅研究似乎正走入一个窘境:研究队伍逐渐萎缩,突破性的学术成果难得一见。究其因:其一,鲁迅是一个被"过度阐释"的文本,解读鲁迅及其作品难度很大,需要相当的学养和能力;其二,鲁迅研究的新成果往往成为一个阶段的定论,某些流行论点一经传播,就会对鲁迅的全面探索构成遮蔽,致使鲁迅研究走入"尖端"而难有创新;其三,鲁迅 相似文献
6.
文学导入:英语学习的教学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国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9(6):125-128
主张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一些精彩的文学作品片段赏析,促使学生内在地产生一种文化上的审美需求和更大的阅读愿望,自觉投入自学,稳步提高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7.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网络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政治亚文化,其发展状况对现实民主政治以及个体政治行为具有极大影响。以界定网络政治文化为逻辑起点,以网络政治文化与现实政治实践之间的反映—决定关系为基础,从反映内容、反映方式、反映结果三个方面论述网络政治文化与现实政治实践之间的错位现状。以网络政治文化的内在发展逻辑为视角,从输入环节和转化环节两方面入手分析网络政治文化与现实政治实践错位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扭转错位的对策,以构建与现实政治实践相适应的网络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8.
9.
杨捷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1):116-119
1948-1949年发生的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史上的重要事件,而美国应对危机的空运行动则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特现象。美国采取该行动既是出于自身文化传统中特殊使命观影响下的维护国家声誉的诉求,也是由于受到冷战决策困境的制约。从行动成效上看,空运对美国组建西德国家计划的顺利展开、遏制苏联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软权力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