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宋赋述略     
自赵匡胤陈桥兵变、伐北周自立而建立宋王朝起(960),至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统一中国止(1279),前后将近320年的时间,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分裂、混乱的历史时期。这时期,封建王朝交错递变,民族矛盾非常复杂,阶级矛盾也甚为激烈。除了宋王朝自身由北宋递变为南宋之外,还有北宋与西夏、辽,南宋与西夏、金的分裂与对峙,直到元蒙建国后,才出现了祖国大统一的局面。由于各个王朝都各自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政治统治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和思想文化政策,再加上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相似文献   

2.
史金波 《浙江学刊》2012,(2):5-11,2,225
在历史上,印刷术包括两大类,即雕版印刷和活字版印刷.这两种印刷术在发明的时间上有先后,在制作技术上有传承,在实际应用上有交叉和衔接.中国最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后来经过几百年的应用和发展,又于北宋年间率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991年维修宁夏贺兰县宏佛塔时出土的数量巨大的西夏文木雕版,使中国早期木雕版零星传世的局面得以改观,大大拓展了中国早期雕版印刷实物资料,显示出中国中世纪雕版印刷的丰富多彩的内涵和高度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西夏与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社科纵横》2001,(3):71-72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与中亚及欧洲进行贸易往来的通道.西夏自1036年就占据河西,控制了丝绸之路的东段.在其二百多年的经营中,丝绸之路在西夏的社会经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南宋中兴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是北宋政治的延续,有关两宋之际政治的研究始终是宋史学界一个热点.两宋之际这段历史实为赵宋王朝的中兴史,宋人的中兴情结十分浓厚.中兴始于北宋徽宗禅位、钦宗继位,所以有靖康中兴的努力.高宗实现中兴,必须在处理好内部事务的同时,处理好与金的关系.与北宋相比,民族整体性的淡化是中兴政权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一中兴期的历史深刻影响了南宋时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日本研究东方学的著名学术团体——东方学会前两年频繁开展学术活动.1984年1月4日,该会曾在京都清水寺大讲堂举行第34届东方学会全国会员全体大会.京都大学教授西田龙雄在会上发表了题为《西夏语研究与<月月乐诗>》的学术报告.报告对宋仁宗时代的西夏人诗集《月月乐诗》中的难解文语与平易口语两种不同系统的语句,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为今后理解西夏语中大量存在的同义语,提供了一个标准,对今后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非常突出的时代。特别是北宋末年至南宋时期,由于政局腐败,治国无能,导致民怨沸腾,战争蜂起。国家在外患日深的形势下动荡;人民在饥寒交迫中抗争。在这多事之秋,太学生向投降卖国集团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本文试加探讨,以求教于学术界同志。  相似文献   

7.
云间词派乃清初词学复苏之始,这一词派的词学理论主体便是复古主义,而最完整地建立了云间词派理论体系的则是陈子龙.事实上云间词学复古理论与诗文复古主旨一致,以树活色生香之南唐北宋词为正统,并有一套言情极致的古典审美标准和创作观.后期宋徵璧有所开拓,但此时云间主体门径渐窄,甚至独取五代,摒弃北宋,致使云间词派走向末路.  相似文献   

8.
:西夏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形成了以趋利避害、左右逢源、灵活务实为主要特征的对外政策 ,表现出和平交往与兵戎相见的错综复杂性。西夏的对外政策既是西夏与诸政权间力量对比消长变化的产物 ,又提供了其自身发展壮大和与各强大势力巧妙周旋、长期并存的重要条件 ,同时也给当时北方民族关系和政治格局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宋建立后,十分注重忠节建设,金人入侵、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则是对其成效的一次集中检验.尽管许多士人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颇受时人和后人的指责,但恰恰是从张邦昌这个所谓的"叛臣"在被逼登基前后的内心挣扎和外在表现上,可以看到北宋忠节建设的成效;士大夫对楚政权不合作、不认可的态度和对宋室的拥戴、扶持,也构成鲜明对比;宋王室在仅存庶子、废后的情况下仍能迅速重建南宋王朝并维持一百五十余年统治,忠节观念的建设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为争取和平、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国际青年运动是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斗争目标、任务和方法,自然有其固有的特点,这一斗争在许多方面都取决于当代青年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在解决各种带有全球性的问题方面,其中包括消除发展中国家的落后现象、促进  相似文献   

11.
李宇红 《社科纵横》2005,20(5):130-132
西夏王陵和西夏历史文化是人们向往探索的旅游胜地和文化宝库,本文通过分析论证西夏王朝历史、文化的所谓“神秘”和“神秘论”的真正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如何探索、挖掘和利用西夏文化来发展旅游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荣  朱利民 《唐都学刊》2010,26(5):103-107
北宋时期是阵法与阵图研究较多的时期,当时,朝野上下、文武官员都非常关注阵法与阵图创制与研究。仁宗朝是北宋阵法与阵图研究的高峰时期,但实际作战中却收效甚微。文章对当时的阵法使用以及阵图在这一时期的创制应用进行研究,试图对北宋中期阵法、阵图研究繁盛,却无法转化为实际战斗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问永宁 《社科纵横》2009,24(6):99-100,116
《元代西夏遗民文献〈述善集〉校注》一书,是新发现的关于西夏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料,但在标点方面,颇有可商,本文指出其错误之处,并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北宋词与金词的传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然 《浙江学刊》2001,(4):97-103
金词是在传承北宋词的基础上,与南宋词于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同时且共生发展的.这种传承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宋儒词人"构成了金初词坛的主体,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传袭了北宋词的风范,为金词的进一步发展定下了基调,其影响贯穿了整个金源一代.二是由于政治背景、人格精神以及金人自身文化与审美心理等层面的因素,对苏轼词风的推崇和效仿成为金词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宋词与金词之间并非截然两歧,而是存在着不可割裂的血缘关系,这点多为论者所忽略.打通宋词与金词之间的鸿沟,有助于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词史.  相似文献   

15.
金朝与中国史上其他北族朝代同样是种复合体制的朝代,即“胡汉”杂揉的多元文化的时代,除女真本族与北族传统的社会文化外,还有汉族社会与汉文化的影响.金朝及其他北族朝代和汉族与汉文化间的关系始终是历史上的重要课题.以金朝而言,不但是继辽及北宋所建之国,而且更进入淮河以北的中原之地,北宋华北深厚的汉族社会基础及文化无疑是促成女真“汉化”的主要因素.汉族传统学术文化与北宋型学术文化是金代不论北族或汉族都共同所接收,则金人对所承绪的社会、文化如何看待?对异代前朝的看法如何?是个被忽略但应颇值得探讨的问题.就笔者所见,金人对辽、宋的政治、社会等史事极少提出看法,而谈论多在于汉、唐时代.对于北宋士大夫倒有些许看法,但其看法在于文化学术方面,而又以文学为主,这是颇为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16.
在如何看待清初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农民军联明抗清的问题,洪焕椿先生最近认为由于“社会性质,阶级关系和政权的阶级实质都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仍是阶级矛盾(至于农民军的抗清仅“带有反对民族压迫的色彩”)基于此,农民军的联明抗清是犯了斗争策略上的错误①。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形而上学观点,它抹煞了清初、乃至我国整个封建社会 (除却明末的反倭斗争与郑成功的驱荷斗争)民族矛盾与民族英雄存在的客观事实.抹煞了历代农民军联合当时封建王朝反抗其他兄弟民族中统治阶级侵扰的斗争策略的革命性质。 一、怎样看待清初社…  相似文献   

17.
基于鲁迅小说《离婚》中的农村女子爱姑这一形象以及1925年当时的社会背景,阐释鲁迅当时的民众观、社会观以及爱姑的思想性格与反抗斗争.并论及《离婚》与有岛五郎《该隐的末裔》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江西临川人,北宋后期有名的婉约派词人,有《小山、词》传世。 (一)“古之伤心人也” 晏几道生活在北宋王朝逐步走向衰亡的悲伤时代。他的《小山词》以秀婉凄艳为其特色,与他同时代的苏轼、秦观、贺铸等人的作品也都难脱凄清悲凉的格调,这与时代特征有着密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除东北军爱国官兵、东北义勇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外,还有一批在东北沦陷区坚持反满抗日地下斗争的国民党爱国人士。作者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论述了这一时期国民党爱国人士的反日斗争情况。作者认为: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国民党爱国人士的斗争事迹在以往的论著中往往记述过少,因此对这一问题作出公正评价,全面地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同志在1929年7月至1930年3月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期间,领导了中东路工人的斗争。这是我党在满洲开始领导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工人斗争,在当时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刘少奇对这次工人斗争的经验教训作了认真而系统的总结,有关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东北地方史及东北地方党史的研究都具有一定意义。一、在工人斗争中要注意防左反右在中东路工人斗争中,前期主要是防左,后期主要是反右。按照刘少奇的策略思想,中东路的工人斗争,是要把许多小的斗争汇集起来,努力发展一切部分的局部的斗争。使之成为全体的一致的总斗争。这个策略思想,是刘少奇对当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