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国有林区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我国很多国有林区进入以加强保护、休养生息为主的林业建设时期,尤其是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了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林业损失惨重,部分乡(镇、街道)、林场实行封山育林,出现了大量的富余职工。本文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前提下,以林区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特点为切入口,重点论述了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是我国国有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重要集聚区。笔者梳理了东北国有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成效,从生态功能约束、地理区位障碍、工业化城市化空间缺乏、社会发展成本高昂和体制机制约束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东北地区国有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境。进一步,针对转型面临的困境与障碍,从建立林区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发展实体工业经济和优化林区人口布局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3.
非公有制林业的作用日益显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非公有制林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照经济运行机制,国有林区非公有制林业要在运行主体、运行目标和运行环境上协调一致,同步发展。但是,非公有制林业的运行还存在运行环境上的一些体制性障碍,需要在改革林地使用制度、税费减免、完善活立木市场、改革林业投资政策、制定落实鼓励措施和加强林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破解。  相似文献   

4.
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林区"两危",建设林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平衡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国有森林资源产权改革法律缺失的现状,研究了产权改革的法律模式,提供了产权改革的法律原则,分析了产权改革法律程序的重要意义,概括了产权改革的物权依据,构建了产权改革的纠纷解决机制,为产权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为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国有林区经济绩效并揭示绩效提升空间,对国有林区经济绩效进行恰当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运用《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反映林业经济绩效的七项主要评价指标转化为评价的三个主成分因素,并对2008年主要国有林区的经济绩效指标进行排名。各国有林区发展不平衡,如何提高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资金和人力的利用能力,是目前国有林区经济绩效提升的重点。提出了实行林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与发展替代产业、深化国有林区的体制改革、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黑龙江省伊春市对林业林权体制改革进行了重大探索,变林权国有制为职工承包制,实行职工自主经营和政府监管服务新机制,让职工拥有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处置权。实践证明,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是有效增强林业发展动力、转变林业增长方式、提高林业发展水平、实现林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所在和必然选择,这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国有林区林业林权体制改革找准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国外天然林保护概况及我国天然林保护的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体。随着森林资源,尤其是天然林的持续锐减,许多国家通过实施保护工程、培育人工林、发展近自然林业、建立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实行禁伐或限伐措施等途径,加强了对天然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我国为恢复和发展天然林资源,于1998年实施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将69%的天然林划入工程保护范围。此外,通过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建立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措施,保护具有特定意义和作用的天然林。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天然林的保护状况,并针对我国天然林保护工作的现状,提出进一步加强天然林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林业现代化集中反映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未来的期望和要求。国有林区林业现代化有其特定内涵,在功能上需重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在发展规划上应合理区分建设层次和重点,在模式选择上适宜走以林区现代化带动林业现代化的"以农养林""以工养林"和"以林养林"的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全面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并启动国有林区林权改革,建立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等;指出以林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结构特征出发,为实现国有林权改革和林业跨越式发展,中国应建立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将林业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建立统一的林业财政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林业投资制度,财政预算制度并建立林业发展基金等。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国有林区治危兴林工作开展了十年,林区广大职工群众为解危脱困、兴林富民进行了顽强的二次创业。在林业改革实践与探索中,特别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长期工作在林业生产第一线广大林业工作者对新中国林业建设和发展道路、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进行了认真思考,在总结和回顾中,松花江林区分公司党委书记高岩等同志一致认为——新中国的林业实践说明,中国林业及林业经济囿於人们对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认识,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与实际不适应,从战略上看依然束缚和制约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研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林改革必须建立起既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有利于国家生态建设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我们可以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模式来构建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核心要解决国有林的收益权和处置权这一产权问题。这样,既有助于保护承包者利益,又能促进国有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林业发展,更好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私有化不是林权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有效率的林权(这是一种生产关系)必须是与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这是一种生产力)相适应的林权。我国提高国有林效率的核心措施是改革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取消分权,集中经营,以及剥离社会负担和改革用人制度等。那些国有林私有化和分权化改革的意见违背森林经营的原则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在确保国有森林资产的前提下,鼓励发展私有林是可取的,但私有林权分散和林主追求短期利益的动机必然损害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价值。国外的经验是一旦造林后国家就要帮助林主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合作化或规模化经营。森林经营和农田经营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经营,林业改革如果仿效农业改革将是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广东国有林场的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了解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现状。国有林场经历了全国性的市场经济改革、行业性的“三项”制度改革和自发进行的改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资源和经济危机严重、管理体制变而不顺、经营机制陈旧僵化等。本文在调研基础上探讨了国有林场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新的思路和对策,以期能对其他地方国有林场乃至林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森林资源资产经营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福建省由于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进入林业经营领域,从而对其国有林场、国有林业采育场、集体林场、个私林业以及混合经济林业联合经营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并产生了一系列的森林资源资产多元化经营模式,这些经营模式各有其特点,其发展将有力地推进南方集体林区的森林资源资产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是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和森林经营研究的重点之一,而城市近郊的国营林场可持续经营研究却较少。以南京市溧水区林场为例,通过分析其区位优势及森林资源现状等,提出了城市森林的森林资源保护,加强科学经营,不断深化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力量等可持续经营战略,以期为城市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之中,国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与国有林区的经济社会进步既迎来了重大机遇,又面临许多问题。社会转型推进制度变革,从而必然要求国有林管理创新。当前国有林管理创新的核心问题是准确把握和清楚认识我国社会转型期中什么是国有林?谁来管理国有林?怎样管理国有林?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全和完善国有林管理立法,解决国有林管理中的瓶颈性问题,开创国有林管理新局面,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大片森林被毁,各地设立的民国林业碑刻成为了历史记载的印证。碑刻中保存了大量研究民国史的宝贵材料。林业碑刻是指历史时期为促进林业开发与保护而设立的刻石,其内容涉及林业契约、林业纠纷裁决、封山育林、木材运输等。民国林业碑刻的史料内容直观展现了当时的森林资源覆盖状况和林业思想、林业建设的发展状况,为我们了解民国时期的具体森林资源状况提供直接参考。根据搜集到的78块民国林业碑刻,从碑文的内容看,可分类为护林碑、栽种树木碑、保护鸟兽类碑和案件处理碑。设立护林碑传达了如下思想精神,即明确条例提供赏罚依据、将护林意识内化为民众自发护林行动以及护林基础上的造林鼓励。林业碑刻对当下推进林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其保存了森林覆盖变化的史料佐证,提供落实护林机制参考并有助于推进保护森林教育,对未来林业事业发展和林业科学教育都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