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说明,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哲学的最重要方面1789年,在西欧大陆的法国,当起义者们手执武器,攻打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巴士底狱时,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国大革命便宣告开始了。就整个欧洲来说,这是比之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和17世纪英国“光荣革命”要彻底得多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三次起义”。它最终抛弃了宗教外衣,毫不掩饰地在政治战线上作战;和广大的工人农民结成联盟,使消灭贵族的斗争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它标志着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论及法国大革命的典型性和彻底性时指出:它“粉碎了封建制度,建立了纯粹的资产阶级统治,这种统治所具有的典型性是欧洲任何其它国家所没有的。而奋起向上的无产阶级反对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斗争在这里也以其他各国所没有的尖锐形式表现出来。”“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的第三次起义,然而这也是第一次完全抛开了宗教外衣,并在毫不掩饰的政治战线上作战,这也是第一次真正把斗争进行到底,直到交战的一方即贵族被消灭而另一方即资产阶级获得完全胜利。”在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同人民群众结成联盟,公开在政治战线上作战,革命不断沿着上升路线发展,在  相似文献   

3.
16~17世纪英国清教运动是一場巨大的社会变革。从政治角度看,清教运动成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外衣”;从经济角度看,清教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意识形态角度看,清教运动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清教思想表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意识,清教徒的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要求,清教所追求的宗教与社会结构体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雏型。因此,清教运动与资产阶级民主有内在的联系性。不能仅把清教运动归结为政治和宗教变革的界限。  相似文献   

4.
十八世纪的法国,是充满了矛盾和斗争的法国。这些矛盾和斗争的中心,就是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资产阶级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在1789年的革命中,资产阶级依靠了广大农民的力量,取封建贵族而代之,确立了自己的政治统治。这次革命亦和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革命一样,以思想的和哲学的革命作为自己的前奏。摇摇欲坠的封建制度,虽然是来日无多,必然要灭亡了,但是,它还蒙披着罗马天主教的神赐的圣光。所以,要反对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要首先揭掉这层“神圣”的纱幕,剥夺它的“无可争辩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一人道主义,作为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潮,产生于十四到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开始它就是反抗中世纪黑暗的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强烈呐喊,代表着当时以第三等级阶层为主的人民要求摆脱封建压迫,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它否定禁欲主义,强调人权,反对神权,强调人性,反对神性,主张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位,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的价值,宣扬人的平等和自由的权利。到了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曾经指出:“法国唯物主义有两个派别,一派起源于笛卡尔,一派起源于洛克……这两个派别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交错的。”笛卡尔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他的哲学在当时“已经作为官方势力统治着法国的一切学派,”是法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成份之一;而洛克则是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是1688年的阶级妥协的产儿”,是先于法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与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的斗争,终于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中通过与贵族的妥协而结束了整个资产阶级革命过程,并成为公认的统治阶级的一部分的英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对18世纪的法国来说,无疑是先进的外来思想。因此作为18世纪末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学中的“人道主义”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跟资产阶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资产阶级在文艺复兴时提出一系列有关人道主义的最初口号时,它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武器,在启蒙运动中,它又被用来反对君主制度和教会的思想束缚,是直接引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催化剂。法国大革命之后,它又为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和剥削辩护,成了资产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基础。此后,它被渗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改良主义的思想中,成了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但当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加剧,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8.
法国波拿巴主义的专制统治是资产阶级民主的直接对立物,是近代资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态。这一“阶级专制”被“个人专制”所代替的典型形态,在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中多次出现,是资产阶级被迫吞下的一颗苦果。研究波拿巴主义,对于认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反对教会神权的伟大运动。它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在欧洲萌芽、发展,资产阶级形成壮大的必然结果。它是资产阶级的文化革新运动。如果说近代国家就是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话,那么文艺复兴运动则对它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由主义是近代世界历史中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的一种体系,也是政治上的一种派别,它在近代世界的政治、思想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最先出现于17世纪的西欧,到了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等人进一步发展了自由主义思想。17—18世纪,自由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思想的一种倾向,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19世纪,自由主义是西欧各国广泛流行的一种政治思想,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一大主流,  相似文献   

11.
16世纪的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是现代性的重要研究范畴。作为这一时期个人信仰遭遇选择困境的典型表现,圣巴托罗缪屠杀期间所发生的迪罗西耶改宗事件反映了在16世纪的法国,私人领域的信仰空间遭到了普遍的压制,宗教话语权被少数高级教士和宗教机构把持。与此同时,世俗政治的力量也凭借残存的领主-附庸体系控制着大批信众的个人信仰选择。然而这种困境也为世俗政治观念的兴起创造了契机:世俗政治力量的崛起提升了政治利益与政治价值观的重要性,从而削弱了宗教在社会上的主导地位。这一时期正是宗教话语权盛极而衰的分水岭,政治家派和绝对王权的崛起意味着法国开始了向近代国家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借用这个提法是为了说明共产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令资产阶级和一切反动势力惶惶不安。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决非偶然,它不仅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人  相似文献   

13.
加尔文教是新兴资产阶级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企图改变封建神学意识形态和政治组织结构 ,创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治组织的一种初步尝试。它发展了路德等新教理论 ,建立了一种政教合一、神权共和的国家 ,局部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政治格局 ,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在“宗教外衣”掩护下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旗帜 ,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思想上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雪莱的诗歌表达了欧洲 19世纪初期最先进的思想。雪莱被誉为“从头到足是个革命者”(马克思 )和“天才的预言家”(恩格斯 )。他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赋予古希腊神话以新的活力。整个诗剧象征着未来的社会变革 ,表达了诗人反对专制统制 ,反对宗教迷信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权。雪莱不愧为是诗坛上的普罗米修斯。  相似文献   

15.
一八四八年六月二十三至二十六日,法国首都巴黎无产阶级举行了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武装起义,史称六月起义.六月起义是一八四八年法国和欧洲革命中的是突出的重大事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第一次内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初次尝试.这次起义,不仅在法国无产阶级革命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而且对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主义运动的发展也产生深远影响.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打击了资产阶级,动摇了资产阶级统治,震撼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然而,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却不大被人们所熟知,史学界对它的探讨研究也不多,至少不象法国大革命或巴黎公社那样为人们所瞩目.笔者愿通过本文开展对六月事件的深  相似文献   

16.
论法国“南特敕令”的废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波旁王朝开国君主亨利四世颁布的“南特敕令”,开创了法国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的先例.但法国宗教间的斗争并未因“南特敕令”而停止,并随着国内外形式的变化,至路易十四终于在1685年10月以”枫丹白露敕令”的颁布而宣布“南特敕令”的废除.深入研究“南特敕令”从颁布到废止的87年的历史,对于深入理解17世纪法国的政治制度和宗教斗争,以及当时欧洲的社会情况都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孕育了“宴会芭蕾”,其“双亲”是意大利宫廷祭祀娱神舞蹈和意大利民间游戏。当时各城邦宫廷里的王公贵族最喜欢在举行宴会时表演这一舞蹈,故名“宴会芭蕾”。尽管它情节简单,技术粗糙,但是它负荷了新的人文主义者的思维模式,也符合上层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所以在意大利各城邦宫廷广为流会传。16世纪中叶,“宴会芭蕾”传入法兰西,在意大利籍的凯瑟琳·德·梅迪奇皇后和法国历任国王的高度重视下,不断繁荣和发展,更富有戏剧情节性和艺术品位,并迅速成长为“戏剧芭蕾”,创造了法国芭蕾最辉煌的历史时期。戏剧芭蕾对芭蕾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普及和发展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芭蕾向着戏剧化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8.
韩国的“民众神学”及其宗教作用的反传统性质李正奎基督教神学是反对科学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一具,这是勿庸置疑的。尽管19世纪中叶,在欧洲曾经出现过所谓“基督教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潮,但它也“只不过是僧侣用来使贵族的怨愤神圣化的圣水罢了”。[1]然...  相似文献   

19.
罗伯斯比尔曾经指出:“法兰西革命是第一次建立在人权理论和正义原则基础上的革命”,“这场革命,导师是卢梭”。罗伯斯比尔对卢梭的崇高评价,是并无夸张的。如果说,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以自由思想作为它的理论依据的话,那末,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则以平等思想作为它的主要理论旗帜。无疑,这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的一次重大发展。卢梭的主要历史功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在“平等要求的资产阶级方面是由卢梭首先明确地阐述的”。卢梭平等思想的提出,为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和原则奠定了主要基础,卢梭主义也因而成为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1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典型形态。这两次革命都以其所特有的形式影响着发生在与它们同时代以及十九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尤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第一次完全抛开了宗教外衣,并在毫不掩饰的政治战线上作战”;“这也是第一次真正把斗争进行到底,直到交战的一方即贵族被消灭而另一方即资产阶级获得完全的胜利。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