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与河南产业集群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剑力 《决策探索》2004,(10):37-38
目前,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实现经济转型过程中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内外有不少地区依靠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从美国加州的硅谷、意大利中北部传统产业区、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产业区到北京中关村、台湾新竹工业园,还有,“东东莞(PC制造业)、浙江嵊州(领带业)、河北清河(羊绒业)等.无一不是靠产业高度集中、企业密切联系形成专业化产业集群并获得竞争优势的。因此,作为经济欠发达的河南.更应该重视和发展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的培育和持续发展,尽快实现经济集约化增长.壮大县(区)域经济,实现“三化”.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是一种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新经济。国家通过区域经济带动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有利于产业集群成长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当前,产业集群的壮大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已日益受到关注,文章通过对安徽产业集群现状的研究,提出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促进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对于提升安徽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安徽经济发展、促进安徽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世界上引人瞩目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贡献。由于产业集群的巨大竞争优势,它已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以及推动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我国产业集群的特点,并提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小城镇为依托,形成城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2003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正式宣布建设以武汉为核心,周边八城市参与的武汉城市圈,不仅要改变武汉传统辐射范围内的城市呈“离心”现象和武汉被边缘化的态势,而且要使武汉城市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增长极,从而实现“中部崛起”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产业集群作为城市圈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又是研究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如何衡量目前武汉城市圈的产业集群水平和现状,确立产业集群以发展方向和途径,无疑又是有效促进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拓展县域经济集群化发展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群经济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加快集群化发展,是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借鉴成功经验,县域经济加快集群化发展,要突出把握四大重点。  相似文献   

6.
在发达国家,集群经济早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和亮点,如荷兰的花卉产业群,日本的办公设备产业群,美国的硅谷IT产业群等。我国的集群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目前产业集群在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蔚然成风,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产业集群的极强生命力第一,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产业集群形成的专业化可体现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整个集群致力于同一产业,第二个层次是集群企业基于生产链的不同环节而分工生产。这种专业化分工生产不但可以铸就某一区域、某一产品的品牌价值,而且有利于不同区域、不…  相似文献   

7.
高煦照 《决策探索》2005,(11):45-45
产业集群也叫产业群或产业簇群,这是一种当前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产业组织形式.也是一种迅速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产业集群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前沿性课题。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提升天津滨海新区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业集群的研究已经成为地区或国家竞争力研究以及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在发达国家,基于产业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早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和亮点.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理论的回顾以及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研究,深入思考天津滨海新区所特有的经济条件和发展优势,提出了为提升区域竞争力、加快实施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规模实力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对我国发展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产业集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而产业集聚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已被证明。本文从研究产业集聚的内涵出发,阐述了中国产业集聚的发展现状,并试图在分析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关系的基础上,就如何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产业集群化加快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美国哈佛大学迈克·波特教授就曾经指出“,集群的因素支配着当今世界经济版图,它是每个国家国民经济、区域经济甚至城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从我国先进地区发展的实践来看,通过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影响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行业优势和集群成长的规模经济性,认为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区域分布结构和行业分布结构差异较大,但产业发展的区域积聚力趋于增强;集群规模增长较快,集群经济总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弱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国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产业集群理论也成为区域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介绍了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的形成,发展及主要学派,并专门介绍了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理论,就一些理论观点做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发展较好的工业园区都普遍形成了产业集群,新型工业因区发展的优选目标也应该是培育产业集群.因此从工业园区发展的优选目标是培育产业集群,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型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角度解释了资源型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升级的必要性.本文分析了资源型工业园区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升级的形式、集群升级的途径,最后得出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市场失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雪梅 《决策》2007,(2):50-51
世界上没有天然生成的产业集群,也没有永远兴盛的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产业集群同样要经历产生、发展、壮大和消亡的过程.产业集群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集群内部存在诸多矛盾.如何克服产业集群中的种种矛盾,使之茁壮成长,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政府在产业集群升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成为提高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各省市都在政府文件中提出发展产业集群战略,有些地方产业集群已有一定的规模,但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随着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东部沿海省市产业集群已占到本区域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辽宁的产业集群发展也比较迅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想使产业集群得到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要注重区域品牌的建立与保护,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集体商标的注册申请和保护对区域品牌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2,(19):14-15
当今世界经济最令人瞩目的特征莫过于生产在空间上的集中。因此,地理临近、集群经济、产业集聚等现象逐渐成为理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对此,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宗庆教授与张寅在一项关于《产业集聚、知汉溢出与区域增长》的研究中,对长三角区域存在的特定产业集聚组合,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溢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长江三角洲区域研发联盟构建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成果之一,该项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19.
潘秀廷 《管理评论》2004,16(10):8-11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域——“京津冀经济圈”正在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专家预测,“京津冀经济圈”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2003年9月.经济学家提出了“京津塘科技新干线”的概念,即以北京、天津双子星为依托,以河北为腹地,打造一条从西山山脉到环渤海、从科技源头到产业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科技新干线,使之成为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的龙头和主干。  相似文献   

20.
李振伟 《经营管理者》2013,(16):183-183
城区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但是受发展空间不足、城区间产业趋同等因素影响,城区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优、发展方式不新、效益和质量不够好等问题。加快城区经济发展,必须遵循城区经济发展规律,坚持集约化、差异化、集群化、市场化发展的思路,努力走出一条契合实际、彰显特色的城区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