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国性二级交易市场成立至今不到10年的时间内,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很快,规模迅速扩大,通过对市场的泡沫化程度进行定量及实证分析得知,中国证券市场的泡沫化程度呈逐步加深的趋势,2000年中期时已达日本1990年泡沫经济崩溃前的水平。证券市场的系统特性及运行机制需要并允许泡沫存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性进一步给泡沫化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然而,历史的经验警示世人,高度泡沫化的证券市场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一旦释放将给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的动荡。对高度泡沫的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及潜在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其弊大于利,危害程度及风险呈加大的趋势,及时在现有市场规模下从制度缺陷,中长期监管理念等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改革与完善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金融深化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特征 ,获得了该理论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有益启示 ,并且对深化中国证券市场的具体措施安排提出合理建议 ,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作出了远期规划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中的异化现象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证券市场监管中的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以期推进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从外因与内因两方面探讨了亚洲金融风潮形成的原因;分析了此次危机通过证券市场的传导机制对我国投票市场的影响;在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渐进式改革的基础上,得出申国证券市场具有很强的抵御外来资金流动冲击能力的结论;最后,提出了我国对付亚洲金融风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背景及改革进展的分析,认为这次改革一方面从根本上消除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差异,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股改后上市公司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一种客观必然趋势,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国际金融一体化的需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及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许多不适应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现实障碍,诸如法规不健全、市场不成熟、金融机构及其业务的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等,为克服这些问题,必须抓紧证券市场的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制定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加快证券业人才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7.
美国证券市场的运行最自由,管理最严格,与其高效、实用的证券监管体制密不可分。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中美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对比分析,可以从中找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与美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主要差距,并探索到对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一些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8.
加入 WTO对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无疑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利于中国证券市场同国际接轨 ,又会使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冒更大的风险。应认真分析加入 WTO背景下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明晰利弊 ,制定恰当的对策 ,以稳健推进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证券市场产生、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特殊背景,决定了政府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不是依靠市场自身的逐步演进,而是更多地依靠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安排来推进的,这使得中国股市呈现出明显的特征。所以我国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度的把握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上诚信的缺失 ,在逆向选择下 ,造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柠檬化 (次品上市公司充斥其中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柠檬化的制度根源 ,接着认为中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着高度信息不完全 ,最后分析了柠檬化的表现 ,以及柠檬化的两种极端情况 :增发再融资失灵和狂炒ST和PT股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证券市场的现状, 对恩施州证券市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并揭示了培育恩施州证券市场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证券市场的产生源于经济改革融资的客观需求。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两个子市场,二者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证券市场自创立之初,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就一直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格局。这种格局是政府主导型制度安排的结果。证券市场要均衡发展,就应扩大债券市场,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科创业股价操纵案的分析可看出,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着监管乏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券商行为失范等问题,严重损害了中国证券市场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证券市场的参与者、监管者、上市公司、券商及投资者的行为加以规范,恢复市场信心,使中国证券市场日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4.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金融国际化的一部分 ,笔者从内在与外在两大方面 ,分析中国证券市场走国际化道路的原因 ,最终得出结论 :国际化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宝延事件及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成家军发生在1993年11月初的宝延事件冲击了中国股市,对我国的证券管理部门的管理,证券市场的发展,乃至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以及广大投资者素质的提高部提出了挑战和新问题,探讨这一事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型企业在香港发行股票的若干问题初探胡充寒近一段时间,中国大型企业在香港证券市场上掀起了一股上市的热潮。诚然,中国大型企业通过在香港发行股票,对于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具有特殊的意义。但由于中国大型企业没有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的经...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在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政府过多和不当的干预使政府行为异化,有悖于其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初衷。在对转轨期中国证券市场中政府行为异化的主要表现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监管法律及法规,改革和完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和发行制度,加大对证券市场上违法和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是矫正中国证券市场中政府行为异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QFII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其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着开放的机遇和挑战.QFII制度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本币未完全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开放本国证券市场的一种可靠的制度选择,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种重要策略.本文探讨了QFII制度的四大理论基础:金融全球化理论、金融自由化理论、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理论以及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并针对QFII在中国证券市场一年多的运行实践,对其投资行为特征以及对境内证券市场的深刻影响作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挑战,中国证券市场必须根据创新理论的规律和要求,认真分析中国证券市场创新与发展的障碍,采取正确的对策,使证券市场在完成市场化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性二级交易市场成立至今不到10年的时间内,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很快,规模迅速扩大,通过对市场的泡沫化程度进行定量及实证分析得知,中国证券市场的泡沫化程度呈逐步加深的趋势,2000年中期时已达日本1990年泡沫经济崩溃前的水平.证券市场的系统特性及运行机制需要并允许泡沫存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性进一步给泡沫化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然而,历史的经验警示世人,高度泡沫化的证券市场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一旦释放将给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的动荡.对高度泡沫的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及潜在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其弊大于利,危害程度及风险呈加大的趋势,及时在现有市场规模下从制度缺陷、中长期监管理念等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改革与完善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