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义刚 《南方论刊》2009,(11):58-59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不断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与外延。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的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对新媒体的传播特性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从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介质、传播环境四个方面,对新媒体的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产教研学创”五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推动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亟需从“产教研学创”五位一体的闭环发展模式转型,以适应数智时代对专业建设的需求。以佳木斯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例,从“产教研学创”五位一体的融合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对进行数智化的必要性展开剖析,对数智化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究,为培养数智时代发展需要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指明方向,为建设成一流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提供思路,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通发展提供新的探究模式。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2017,(4)
伴随我国政府政务管理与互联网发展的深度结合,衍生出政务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政府行政职能简化的趋势同政务信息公开渠道的多元化需求为政务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治环境和空间条件,然而政府公共部门的行政管理与互联网平台渠道深度融合时,也暴露出政务新媒体发展的诸多问题。本文对我国政府政务新媒体发展进行问题分析和原因分析,提出推动政务新媒体发展策略的研究,进而提出形成新媒体的联动机制、监控机制和转型机制,来实现政务新媒体未来的良性发展、长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速更新迭代的新媒体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在不断改变社会治理的条件与环境。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形塑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形态,也使当代社会治理获得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本文对新媒体技术、社会治理、现代化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分析了新媒体技术对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几点引擎作用,提出更高效发挥新媒体技术引擎作用的若干思考,以期为新媒体时代下的社会治理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的发展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作用和影响。新技术支撑下出现的新媒体发展速度和影响力远超传统媒体,其对旅游发展有着更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新媒体与“游客凝视”实质上是表现为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新媒体对游客“凝视”起着先导作用;反之,游客凝视并非一成不变,游客对差异化事物的追寻和实地的旅游体验反馈亦可反作用新媒体这一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文章以重要新媒体微信为例,解读新媒体与游客凝视双向互动关系,并探讨二者的互动机制:微信主要从定点性、及时性、偶然性、定制化、微内容五个方面影响游客凝视;游客凝视通过聚合性、时效性、扩散性和反馈性、丰富性来影响新媒体。并据此提出从危机的应对与补救、地方文化特色的保持、凝视域的全面兼顾、虚实对比的感知平衡四个方面来解决二者互动时出现的问题,使其保持持续有效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文化是随着新媒介的出现,以新媒介为载体、以新媒介的表达方式为特征的当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国外新媒体文化发展迅猛,尤其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新媒体文化占有了绝大多数的媒体资源,成为新媒体文化的引导者,掌控着新媒体文化的话语权。新媒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政治运作模式,催生新媒体经济,但西方新媒体文化渗透、文化消费主义也时刻在威胁着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综观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新媒体文化的发展现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中国新媒体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中形成了各种新的文化景观,最明显的是他们对文化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和表达手段正发生着改变。以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相关社会调查为依据,考察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写作方式的变化和影响,研究了大学生的新媒体写作与传统文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文章认为,新媒体的发展虽然对大学生写作的媒介运用、内容表达、传播方式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和深刻影响,但大学生的写作也仍然受传统文学和写作形式的文化制约,大学的文学与写作教学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形势,将新媒体写作尽快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去。  相似文献   

8.
试析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传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体语境下分析纪录片的传播特性,对于研究纪录片在新时期的转型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新媒体能够帮助纪录片更好地开拓市场,前提是纪录片必须更好地与新媒体相融合。鉴于此,主要从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两个方面来讨论纪录片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特性,带着纪录片在新媒体传播中有何变化及纪录片在新媒体中如何拓展市场两个问题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深深影响了以年轻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的方方面面。在新媒体为共青团工作带来机遇,拓展了共青团工作阵地,丰富共青团工作方式,畅通了团组织与团员青年沟通的渠道。高校共青团运用新媒体进行团建创新,来应对新媒体对团工作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视野中的网络音乐文化及其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音乐生产和传播方式,同时也改变了音乐生产和艺术消费.对网络音乐的存在方式及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引起大众对新媒体与艺术相结合的关注和兴趣,推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胜清 《河北学刊》2012,32(3):105-108
新媒体艺术不但是一个实践性问题,而且是一个理论性问题。新媒体艺术的实践经验日益追求建构相应的理论体系与诗学形态。从理论上看,新媒体艺术的诗学形象主要关涉以下几个命题,即技术现实的艺术表达、文本呈现的数字模式、意义消费的复调维度,它们共同表征了新媒体艺术的理论架构与问题域。  相似文献   

12.
智能媒体时代,数据、场景、游戏等新的叙事话语形式得到广泛应用,这大大丰富了智能媒体新闻的产出样态。较之传统新闻生产,智能媒体新闻的叙事手段更加多样、叙事手法更为多元、叙事视角更加多维,其叙事的融合趋势也愈发明显。究其根底,当前应用不同媒介技术的智能媒体新闻在叙事表现形式上的多样化不能遮蔽新闻生产的本质目的。由此,研究基于事实生产的广义上的智能媒体新闻作品,从叙事主体融合、叙事话语融合、叙事结构融合三个维度出发,结合直播新闻、数据新闻、机器新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新闻、新闻游戏等智能媒体新闻的叙事新形式,分析指出智能媒体新闻在生产领域的叙事融合形态已经初步显现,并探讨融合叙事的实践逻辑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媒介文学的繁荣发展推动了文学产业化的进程,激发了民间书写的巨大热情,满足了各种层次的文学需求,重建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积极的互动关系。但由于对市场效益的内在诉求,新媒介文学也同样面临审美性的缺失、优秀文学传统的承续断裂、自我认同的价值错位等诸多困境。新媒介文学生产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不仅是当代文化生态格局症候式的表达,同时,也为这个时代文化形态的健康重构提供了多元开放的可能。我们应该摒弃封闭的批评框架,把新媒介文学放置于更大的文化语境之中,从文化建构的角度正确理解新媒介文学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形态结构变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环境给舆论表达提供了一个开放空间,承担着舆论引导责任的主流媒体,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是其当下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媒体环境下要想发挥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传统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的传统优势;新兴主流媒体不仅要占领好、利用好网络这一阵地,而且要培养意见领袖,打造专业微博群;加强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互动呼应机制;从现实角度和新媒体技术研发以及网络自身的制衡来优化网络舆论引导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微博空间的媒体知识分子与社会公益行动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以来,“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爱清尘”等在网络上下都颇具影响力的公益活动,几乎都是由知名调查记者发起并调动众多社会人士参与并推动的.在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因诚信危机而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媒体人转身公益人并取得一定进展和影响力的案例,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社会现象的呈现,而且是媒体工作者与新媒介、社会变革之间建构的一种新型互动关系.深入分析调查记者的公益转型之路,反思媒体知识分子主导的社会公益行动背后存在的问题,对于思考新媒体与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互动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宁 《阴山学刊》2014,(2):5-10
传播力和媒介使用者的关系,在中性技术的作用下从大众传播语境到新媒体语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这些变迁对如何解读新媒体的发展和传统大众媒介的变革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在传播力和媒介使用者关系变迁的过程中,大众媒介的数字化和关系化、信息网络的社交化和媒介化、多场域复合扩张与连续在场,共同呈现出已成为技术现实的无处不在的媒介和持续不断的信息流,而传播力和媒介使用者的关系变迁将让这种技术现实继续转化为社会现实,并带来信息价值和媒介伦理等值得反思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区域发展原有的竞争优势减弱,区域发展面临重要转型,新媒体在文化软实力构建及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从新媒体与区域文化软实力共生助动的背景展开,以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湖南等文化大(强)省(市)新时期软实力构建与传播中的新媒体应用为样本,理性分析新媒体与文化的核心关系,应尊重区域发展的差异性,着眼新媒体发展的新趋势避免盲目跟风。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球数字网络化的发展浪潮和历史背景下,"网都"型文化中心城市建设成为转变城市文化发展方式、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新的战略路径和城市设计愿景。城市发展的"网都"形态具有多元文化范式,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文化基础,推进网络媒介城市(media city)、网络文化产业高地、网络文化名城、互联网总部基地、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引领中心、网络文化宜居之都、互联网枢纽城市等不同类型的"网都"建设。不同的网都范型(paradigm)关切到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不同层面,存在着从硬文化实力向软文化实力的渐变和过渡谱系;既可以单独构建特色网络文化城市的核心性格与差异化竞争力,也可以综合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体系化架构。  相似文献   

19.
数字时代的媒介互动与传统媒体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与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相对比,才具有意义;换言之,传统媒体因为新媒体的崛起而被赋予某些其原本不具备的象征意义。同样地,新媒体也是在与传统媒体的对比中凸显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在数字化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既竞争排斥又相互依存。同为大众传播媒体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身处相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无疑面临某些共同的困惑和相似的选择;同时,作为相对比而存在的两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又面临着各有差异的受众,代表着不尽一致的利益诉求,因而必然承载着不同的社会心理期待,在一些问题上又必须作出不同的选择。作为社会公共传播机器,新旧大众传播媒体除了相互印证而获得其存在的价值之外,随着人人皆媒体时代的到来,还与日益兴盛的自媒体传播构成竞争。这使数字时代的传播格局变得更为复杂微妙。如此,传统媒体便又多了一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新技术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历史的角度看,传播媒介的发展轨迹与技术变革的历史脉络相互印合.媒体融合的层次与内涵日渐丰富,产业实践中呈现出复杂的博弈与协作关系.传统媒体独特的版权资源与人才储备优势,与新兴媒体的传播渠道及传播效率优势相结合,互相推动,深入协作,通过媒介融合渠道,实现优秀的人才、优质的内容与优化的传播平台的整合,以形成迸发式的传播威力,推动传播层次的迭代发展.面向技术发展前景的媒体融合,应当秉承开放与共享的新思维、立体与互动的新路径,注重以用户为中心,充分利用技术的便捷性,实现媒介传播渠道的多层次性与互动性,超越阶段性的固有技术模式,以踏准未来的节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