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信任:心理、社会与文化的三重视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信任包含了从心理、社会到文化的多重含义.作为个体心理事件的信任.包含了动机和态度成分,是个体本体安全感的基础;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机制,简化了复杂的社会认知,具有维持社会互动与社会秩序的重要功能;作为社会资本的信任,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伴随风险社会的来临,信任从概念到功能及其发生机制都遭遇了全面挑战:信任是一种传统规范还是现代观念?信任的发生是习俗与文化使然.还是理性计算,再或就是一种冒险?何谓信任?信任何以成为可能?我们能够信任"信任"吗?信任危机就是一种现代性的危机,是人类在风险社会来临后的不知所措.这既是社会科学领域所要回答的理论问题,更是人类社会当下难以求解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民主制度的演变 民主在其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了两种意义的解释,其一作为一种政体,它是人们进行社会管理的方式;其二又作为一种意识,从而表明了人们所具有的满足参与社会的程度。下面仅从前一种解释来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民主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3.
关系秩序的形成、演变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系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方面 ,它可以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规则 ,通行于整个社会 ;另一方面又可能作为一种可被配置的资源流向边际收益较高处。本文探讨了关系秩序在中国社会的形成与作用 ,并分析了转轨时期关系资源的资源配置功效  相似文献   

4.
在《论语》中 ,谦具有谦敬、谦逊、谦恭和谦让的涵义。谦与仁、礼、和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仁是君子始终抱有谦的人生态度之内在理由 ;谦与礼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在具体行为中 ,礼是一种经验理性 ,谦则具有感性特质 ,是君子由内在体验而发乎外的感性形象 ;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与和有密切的关系。在现代社会 ,从个人道德修养、社会发展层面以及谦与企业管理的关系角度而言 ,谦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隐私与隐私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德良 《社会科学》2003,23(8):51-58
隐私与隐私权问题 ,既关系到主体的人格利益 ,也关系到其财产利益 ,尤其是在“信息就是金钱”的今天 ,隐私 ,作为一种个人信息 ,已经越来越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然而 ,很少有人注意到隐私作为一种信息的经济价值和以隐私为对象的隐私权越来越具有财产权属性的客观现实 ;这将不利于对隐私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本文认为 ,隐私 ,在本质上是一种个人不愿被公众随便知悉的其与公共利益无涉的私人信息 ;其功能或价值是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随着信息逐渐成为商品 ,隐私不仅具有维护人格尊严的根本性价值 ,也逐步具有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带来财产利益等方面的工具性价值 ;隐私政策 ,在本质上是社会的价值理念和隐私利益关系在立法政策中的反映 ;隐私权是主体对其隐私利益的支配权 ,在内容上包括隐蔽权和利用权 ;在性质上不仅具有人格权的属性 ,也越来越闪耀出财产权的光芒 ,它日益体现出复合型权利的特质 ,但在本质上属于人格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认为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首先 ,马克思哲学是一种现代实践哲学范式 ,它超越了作为理论哲学的实体性哲学与主体性哲学两种范式 ,构成了现代哲学之典范 ;其次 ,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超越于与市场经济实践方式相匹配的主体性哲学的现代实践哲学 ,能够通过社会批判而起到一种使现代市场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 ;再次 ,马克思哲学与作为古代实践哲学之典范的中国传统哲学同属实践哲学理路 ,在思维范式上所具有的亲合性 ,使之可能构成中国哲学重建的一个积极的、非常重要的中介。  相似文献   

7.
社会责任本位法属性是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制的基本规定;把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作为一项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来建设;私法方法是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的一种重要方法,建立切实可行的产权制度非常必要;建立退耕还林与禁伐的良性制度;建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8.
布莱恩·巴利在其核心论著《作为公道的正义》一书中,在深入阐述作为公道的正义的基本内涵与理论实质的基础上,深刻论证了作为公道的正义的中立性。他主要通过对自由个人主义的三种观点的分析,驳斥了麦金太尔把作为公道的正义看作是一种蕴含自由个人主义特殊类型的"偏私"论断;通过对两种中立类型的区分,揭示了作为公道的正义的中立性的实质,即诉诸公平而不是善;通过平等无偏的制度设计证明了作为公道的正义的中立性的正当性。可以说,巴利关于作为公道的正义的中立性的论证,不仅对深化当代社会正义理论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而且对现实社会正义实践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社会,诚信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本,诚信既具有资本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不可让与性、累积性与易碎性、无形性和寄生性以及相对独立性等个性特征.诚信作为社会资本,对市场参与者、政府和执政党以及社会个体都具有重大作用.诚信作为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对企业的发展生死攸关.企业进行有效的诚信治理以增加和积累诚信资本,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砝码.企业的诚信治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为企业的诚信治理创造坚实基础;建立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为企业的诚信治理提供正确的利益导向;建设完善的信用规则和信用制度,为企业的诚信治理建立强有力的外部机制;将诚信内化为企业的精神和理念,为企业的诚信治理创设内在动力;在全社会营造诚信文化氛围,为企业的诚信治理提供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会"具有网络化社会、互联网社会和互联网社群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网络化社会指的是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网络社会;互联网社会指的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并存在于互联网空间中的网络社会;互联网社群指的是存在于互联网空间中的一个个具体的网络社群.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现象和生动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人的三种形态的存在方式。对于人类而言,它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对于社会群体而言,它是社会群体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方式,推动社会群体的生成,也是社会群体发展的重要动力,还是提升社会群体为真实的集体、自由人联合体的必要手段。对于个体而言,它是个体获得社会群体性、个体性、人类性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满足主体需要获得了现实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人际关系网络是政府和市场之外的为人们提供生存发展支持的第三条渠道。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支持网络在反贫困、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就业和家庭养老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既然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它就不可能具有主观性、意识性,也不可能是精神的存在方式。先在的、外在于人类实践的自然空间不可能是人创造的。我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事物的原有空间形式,新的空间形式是适合于人类生活的。但我们不能创造物质本身,只能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因而,我们也不能创造空间本身,只能创造具体事物的空间形式。社会存在是物质的高级存在方式,社会存在的空间形式可以称之为社会空间。但"社会空间"不表示这种空间具有社会性。社会存在包含着自然存在,不是自然存在的存在是非存在。社会空间实际上是社会存在的自然物质基础具有的空间形式。空间是物质的自然属性而非社会属性,"社会空间"不具有社会性。空间的生产只是生产的一个方面,不能用"空间生产"的概念代替"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的概念,应当从生产方式来理解人类历史和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在空间上的扩张、争夺。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已成为介于农民与工人之间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由于诸多原因,这一阶层的很多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实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论述构建有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服务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主张课程教学执行与社区服务实践的有效融合,强调在主体互动的能动学习方式中形成反思。社会工作教学执行中因教学场域结构关系的有界存在,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分割运行,在已固化的教学实践逻辑中难以形成有效的教学形态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在服务学习设计、执行和反思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服务学习对于诠释过程性评价、激发明辨性思维、夯实专业性技能具有现实增能作用。服务学习成效折射出参与教学主体的反思实践需要多维学习能力下的身份反思,以及关系性存在对于知识共同体构建路径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社会冲突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社会主体之间的一种基本的互动方式,对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研究社会冲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社会冲突的涵义、根源及功能等三个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为拓展和深化社会冲突的全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代孕现象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孕现象作为现代生殖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存在有一定的道德合理性,但就目前我国社会整体的道德准则、普遍的人伦常理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道德隐患而言,其道德合理性亚于其道德弊端。  相似文献   

18.
“共同体”作为个体之间紧密的社会联结,发挥着道德内化与组织化等作用。是社会得以维系的保证。我国近代以来社会共同体的演变表明,个体的独立、社会的发育与政府的强大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紧密关联。在传统共同体解体后,需要通过重建现代共同体使社会归位,构成当前社会建设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9.
近代西方社会在宪政的正义原则问题上曾经有过一场十分激烈的争论。宗教改革运动以来,君权神授观念遭受到摧毁性的冲击而失去其作为法律正义性的基础。霍布斯分辨出人的两种存在状态(即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并在人的自然权利中寻找法律的正义性基础,进而提出他的社会契约论。洛克则认为,在自然权利中存在着不可交换的基本权利,即财产权和人身自主权。正义原则在于人的基本权利。洛克给出的基本权利虽然在逻辑上是武断的,但引起了当时政界的共鸣。卢梭争辩说,基本权利是契约者能够进行契约和解除契约的那种权利;这便是人权。这场持续百年的争论,洛克的基本权利观念和卢梭的基本人权概念成了西方思想界的主导性正义概念,并以此作为宪政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友钟 《理论界》2014,(7):80-82
社会共生论是分析研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重要理论,是社会存在、社会价值、社会进化相统一的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性。研究社会共生论,除了将其应用于社会现象研究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该理论本身进行研究,包括其理论渊源。本文从生物学理论、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中心主义理论、整体论与有机论等方面,对社会共生论的理论渊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