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视角 ,考察和描述李煜词在宋代至近代约千年的接受历史 ,既动态地显示李煜词的历史生命与艺术魅力 ,也藉以观照李煜词接受史中所反映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两宋时代 ,主要侧重于对李煜词作为“亡国之音”的体认 ;元明时期 ,则逐步确立了李煜作为“词之正宗”的地位 ;清及近代 ,在“正”、“变”之争中李煜词的艺术价值和词史地位得到更深入的揭示和认同  相似文献   

2.
李后主是五代时期的著名词人,其词对后世影响极大,千年词学史对李煜词的认识有一个起伏而又深化的过程。宋人从社会政治角度批评李煜词为亡国之音,但又对其词的艺术成就极为倾心。明代及清初则奉李煜词为本色正宗,给予很高的评价。常州词派虽然否定李煜词的正宗地位,却也能从多方面阐发其艺术价值。清末民初李煜词受到新旧词学家的一致推崇,新派词学家对其评价尤高。在词学史上,词学思潮的变化不断影响对李煜词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不仅继承了花间词派的风格,也开启了宋初婉约派词新的词风。李煜的词,韵味神异、高奇无匹,他打破了文人专事雕琢的局限,无论在文学艺术上,还是在词的意象上,都达到了高超的境界,在唐宋以来中国文坛,特别是词的创造和研究上,有着巨大的影响。该文在论述李煜词的风格及艺术成就基础上,重点从李煜词中"梦""月""落花"与"水"的意象赏析一代"千古词帝"的词风。  相似文献   

4.
李煜词给人总的印象是,极少用典,毫不晦涩,名篇名句流传极广,具有高度的语言独创性.然而,事实上在宋以前词人中,点化唐诗最多、对宋代词人创作方式影响最大的就是李煜,这一点至今未引起人们注意.李煜词对唐诗的点化,均与自身的情调、意境融为一体,真正达到了运化无痕的境界.北宋人普遍欣赏李煜词,把后主词作为创作范本来学习和借鉴,并将点化唐诗发展成一种普遍的创作方法和技巧.有观点认为宋人对于李煜词批评多于称赞,眨抑甚于推崇,盖是误解了宋人.  相似文献   

5.
宋代女词人在词学领域不仅创造了一次女性文学的高潮,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取得了与男性平分秋色的独特成就,显现出富于女性特色的艺术魅力。本文认为,宋代女性词的女性艺术特色主要有四个特征:一、对外部世界的敏锐感受与细腻表达;二、女性形象的自我塑造;三、意象选择的心理折射;四、女性化的词境与语境。  相似文献   

6.
李煜后期词较前期内涵更为丰富、感情更为复杂,故更具有文学研究的价值。语言是思想的表达,李煜词风的独特性正是其内心感受的独特所在,其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的巨大变化使他的感受异于常人,词风也有了突破。  相似文献   

7.
况周颐《蕙风词话》曰:“五代词人……其铮铮皎皎者,如李重光之性灵,韦端已之风度,冯正中之堂庑,岂操觚之士能方其一万。“所谓“性灵”即王国维《人间词话》所云:“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真性情,可说为李煜其人、其词之一显著特色。故有人认为,李煜词只“体现了一种真的倾向”,“并不在于它表现一种善的内容”。(王河:《谈李煜及其词》,见《江西社会科学》1982.5)李煜词之魅力仅仅是由于赤裸裸的,毫无假借的直率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如此,李煜之“真”所包含的特定内容,在亡国前无非“耽溺于享乐”,亡国后无非“耽  相似文献   

8.
李煜词的分期问题及其抒情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南唐后主李煜传世的三十几首词,文学史上一般把它们划分为前后两期:公元九七五年,金陵城破,南唐国亡,这之前写的称为前期作品;此后写的称为后期作品。但是,最近叶嘉莹在她写的《灵谿词说》论温、韦、冯、李部分,却表示了不同的见解,她说: 一般论李煜词者,每喜将其词作分为前后两期,以为此两期的作品无论在风格或内容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一般多认为其前期的作品,享乐淫靡,一无足取;后期之作品,则因其曾经身历亡国之痛,故能有较具深度之内容,且有较高程度之艺术表现,然而又讥其情绪为“伤感”、“不健康”。此种论点,自外表观之,似乎也颇有道理。然而事实上,则李煜之所以为李煜与李煜词之所以为李煜词,在基本上却原有一点不变之特色,此即为其敢于以全心倾注的一份纯真深挚之感情。在亡国破家之前,李  相似文献   

9.
张洁的《无字》文本采用了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来展现女性视角观照下的女性意识,通过“塬”的意象对女性灵魂和生命创造力进行赞美;通过火的意象来象征女性灵魂的涅磐,焚毁男性的残酷力量,方法独特,意味深厚,极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汴京是座词题材的丰富金矿,更是激发词创作灵感的宝地,其特殊的环境推动、改变了词的意境、形式和方向,奠定了宋词的基础。宋初汴京对词史最大的贡献,就是造就了"千古词帝"李煜。繁荣的都市作为强烈意象涌入词中,使词人开辟了新境界,都市词应运而生,孕育了慢词和柳永。没有汴京这座城市的高峰,就没有柳永这座词人的高峰以及慢词,也就没有都市词乃至宋词的高峰。无论是风格、题材还是代表人物,汴京都可以说是宋词婉约派的根脉所在,与市民文艺"浅斟低唱"特点相一致。许多才子佳人在汴京创作出名篇佳作。汴京是词发展的圣地,是一代词都。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时代特色和成就,也是汴京文学的时代特色和成就。  相似文献   

11.
柏秀娟 《江淮论坛》2002,(4):103-106
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李煜、温庭筠、韦庄词的评论,注释者通常引用<介存斋论词杂著>"李煜词"一条来注解.实际上,王国维的品评之词是综合了诸多具体材料作出的评论,而并非仅限于<介存斋论词杂著>.  相似文献   

12.
性别话语下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后花园”意象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具有丰厚内涵的空间建构,"后花园"意象赢得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但这些解读大都是以男性文本中的后花园书写为论说基础的,本文拟将女性文本中的后花园意象纳入比照范围,力图分析文本话语中的性别差异,以期认识女性文本中后花园意象蕴含的独特真实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3.
论戴望舒诗歌中的女性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是戴望舒大多数诗歌抒情的对象。通过对美感部位的具体描绘和天青色的巧妙运用 ,他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朦胧感和不确定性的女性意象。这些女性意象既是他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外化物 ,更是他主观心灵客观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意象的张力与意境的魅力章亚昕在抒情诗中,意象是艺术结构中最基本的元素,意境则由同一类型的意象组合而成,意象的意与象相互契合,导致了意境中意与境也若合符契。意境的整体性,也规范着意象,意境的凝聚力,又要求意象具有张力,即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在我看来...  相似文献   

15.
汤玲 《船山学刊》2005,(3):154-156
认为白鹿作为意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原始兴象、比德意象和象征意象。前两个层次是显性的,后一个层次是隐性存在的,在白鹿意象的显与隐中建构文本非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道、佛角度窥探李煜的文学思想,是以往研究所未见的。本文认为,李煜文学思想有很浓的道、佛成分。但它们不是自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李煜的生命旅程中有一个培植、萌发过程,而且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将李煜一生划分为三个时期,并结合其作品,采用细读法和心理动力学方法,具体分析了这个过程和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7.
梅卓的写作因其独特的民族立场和民族想象在藏文化热潮中卓然不群。她对藏文化的再现,有自己独特的想象路径,即:其一是在生死爱欲中反思历史,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集体主体性和对狭隘民族主义的超越;其二是通过话语转换,使藏文化传统融入城市写作、女性写作,在拯救失落的现代爱情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爱情的悲剧性。此外,梅卓小说渲染藏文化的神奇魅力,富有象征意象。  相似文献   

18.
李煜词作传世不多,却影响深远。其“深哀浅貌,短语长情”,达到了小词的最高境界,读来常常唤起“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欲说还休的感受。其中尤耐人琢磨玩味的,乃是他词中经常出现的梦的母题性意象。据对他传世的较可靠的34首词中的统计,梦的母题意象出现了18次...  相似文献   

19.
鞋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往往用来隐喻男性性心理,张爱玲小说中的鞋意象却用来喻示女性人物在各种情境中深隐幽微的性心理,揭示女性作为第二性的悲凉命运,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鞋原型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研究张爱玲小说的鞋意象,能加深对其小说思想深度和艺术特性的理解和把握,也能从一个侧面了解鞋原型在现代文学中的演变变律。  相似文献   

20.
李静 《北方论丛》2002,(4):77-82
在词从唐到宋的发展进程中,南唐词可谓词运转折的一个关捩.其于词的外部形态的突破之一,便是抒情模式的位移,这主要表现为:抒情主体由第三人称向第一人称的转换,词的主观抒情性特征的突显,抒情的对象化特征的凸现,以及张弛有度的整体性章法结撰排比等.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李煜父子及冯延已等人对于词这一新的抒情体式的自觉创新,得益于南唐词人对于意象以及词句章的独特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