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他的小说、戏剧在清初流传甚广,颇负盛名.而李渔的最大贡献是在戏剧理论研究上作了筚路蓝缕的开创工作.他的《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和“演习部”,是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戏剧理论专著,在中国戏剧理论发展的途程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李渔的戏剧理论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长期以来,对这份历史遗产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闲情偶寄》是李渔最重要的一部理论著作,也是他的喜剧思想的集中体现。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戏剧理论和见解,并对戏剧,主要是喜剧的特殊规律作了较全面的总结,成为中国古典戏剧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3.
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的服装审美思想是值得重视的,他的这些思想集中保存在<闲情偶寄>中.李渔就妇女的穿着打扮提出"洁"、"雅"、"宜"原则,并且对传统的黑色作了美学分析,甚至对妇女首饰佩带等提出了自己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莱辛和李渔虽然在艺术实践的文化层面上有着显著的区别,但是,作为德国和中国的戏剧美学思想家,他们对于各自的戏剧美学传统做了深入剖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莱辛和李渔创立了各自的戏剧美学体系,对于古典戏剧美学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分析和探讨两位.艺术家的美学思想、艺术特质,对于丰富和发展戏剧美学的艺术传承和实践诸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奠定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基础。李渔是中国明末清初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他初步建立起系统完善的中国传统戏剧理论体系。李渔提出来的剧作立意追求新奇、戏剧情节强调虚构、戏剧语言突出机趣等观念,具有明显的陌生化思维特征。探讨李渔戏剧理论中的"陌生化"思维,在全面把握李渔的戏剧美学思想、推动中西艺术观念的深入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渔不但是一位多产的剧作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和导演。他总是从舞台实践的角度出发,探究戏剧创作与演出的规律。一部《李笠翁曲话》,堪称中国古典戏剧美学史之代表作,其中以《风筝误》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该剧以放风筝为缘机,在才子与佳人、拙夫与丑女相互错位而最终各适其配的婚恋故事中展开,集中体现了李渔的创作理念与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7.
李渔的剧本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渔毕生戏剧实践的经验与理论思考的成果主要集中在<闲情偶寄>一书的"曲话"中.在这部分著述里,李渔充分表达了他对戏曲的写剧和编剧、演剧理论的见解.就当下的话语环境而言,其中尤其具有现实意义的是编剧和演剧理论.它构成了李渔"戏曲导演学"的主要内容.而李渔关于剧本理论的一些论断如剧本的意义的认定以及"变调"的艺术等则仍然可以作为我们今天编剧工作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李渔戏剧美学论著《闲情偶寄》中关于戏剧艺术的教育功用,并从其教育的主旨和“寓教于乐”的手段上给予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戏剧家李渔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闪耀着民族魅力。"卖赋求生"的人生经历使他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与商业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戏剧美学;以大众审美为标准的雅俗共赏的新式戏剧,有着工业文明的时代特征;戏剧的基本结构与情境,虽然有既成的模式可供借鉴,但在创作上仍然属于原创的范畴。李渔的戏剧抓住中国传统戏剧的"诗性"本源这一属性,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以"贵浅显"为代表的全新的戏剧理论和以"结构第一"为代表的实践经验,是中国古典戏剧理论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0.
清初的戏剧家李渔的戏剧理论是一个戏剧学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古典戏剧理论的高峰,因此一向受到高度的重视,其中的戏剧结构理论尤为人们反复探讨。但恰恰是其结构理论总有解说未畅之感。思其原因,大约历来的研究都着眼于阐发与肯定,未能采取批判与反思的立场。把李渔的结构理论放到中西戏剧美学比较的视野和明清戏剧创作的视野中,采取批判的立场,能使其内涵充分显露,其价值得到新的评定。  相似文献   

11.
李渔戏曲理论由《闲情偶寄》中的《填词部》、《演习部》、《声容部》构成,被后世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最系统、完整的戏曲理论。李渔也被杜书瀛先生称为"筚路蓝缕的开创者"。对此,本文通过对这一理论体系地深入探讨,认为李渔戏曲理论是以"填词之设,专为登场"的舞台表演为旨归,建构起了由剧本、演员、观众、舞台等戏曲表演元素组成的以编剧、演剧与观剧为一体的戏曲表演理论体系。从而揭示出表演是李渔戏曲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闲情偶寄》是李渔的一部寓“庄论”于“闲情”的“闲书”。作者在《凡例》中的表白半是矫情、半是真言。矫情者谓李渔出于避祸目的,故意说给当政者和正人君子者流听;真言者谓在艺术形式和审美作用方面,李渔真想避免“庄论”“正告”而用“闲情”笔调以增文章魅力。他继承明代“性灵”小品传统,着意言事、抒情,使《闲情偶寄》成为一部用生动活泼的小品形式、以轻松愉快笔调写成的艺术美学和生活美学著作。取代一般理论文字的书卷气甚至道学气的是该书平易近人的人情味和浓重的“市井”气、“江湖”气。该书内容丰厚,力戒陈言、追求独创,影响甚深甚远,版本繁多,流布广远  相似文献   

13.
<正> 李渔对戏剧美学的建树有目共睹。但他的园林美学也有很丰富的内容。他与明清许多文人一样,“牢骚寄声伎,经济储山林”,自诩生平有“辩审音乐”和“置造园亭”两绝技。他出身于一个“园亭罗绮甲邑内”的富有之家,“生平锢疾,注在烟霞竹石间”,泉石经纶满腹。他的《闲情偶寄》模仿明代高濂《遵生八笺》的格局,也分八部,其中《居室部》、《种植部》、《器玩部》体现了其造园艺术的审美理想。李渔还是一个园庭建造艺术家,亲自营造过伊园、芥子园、层园,并帮助龚鼎孳设计过绿野堂  相似文献   

14.
李渔的世界观与艺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同时又是戏曲创作和导演的实践家。他的《闲情偶寄》等著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戏曲创作、导演和表演等方面的问题,是我国古典戏曲艺术理论的宝贵遗产。要正确认识李渔戏曲理论的价值,必须从李渔的世界观和艺术观谈起。  相似文献   

15.
李渔(1611—1680?),浙江兰溪人,字笠鸿,又字谪凡,号笠翁。李渔一生最主要的成就在戏剧理论方面,这集中表现在他的《闲情偶寄》之中,也散见于他的某些诗文,特别是《窥词管见》二十二则。李渔剧论的重大成就,在于相当精辟地总结了中国戏曲的特殊规律,揭示了中国戏曲的民族特点。他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性、真实性问题、结构、语言及导演、表演等都进行了论述,成为我国古典戏剧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本文限于篇幅,对李渔论真实性与典型性,论戏曲的语言部分略去,就他对戏曲的审美特性、结构、导演等方面的贡献作些阐述评论。  相似文献   

16.
李渔的戏剧美学引言杜书瀛当我们撰文阐述李渔戏剧美学思想的时候,正是这位杰出的戏剧理论家逝世316周年。——他在清康熙十九年(1680)死于杭州①。李渔在世时,已经名扬四海;而他去世后的数百年间直至今日,更是不断有人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用各种不同的观点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文艺思想中关于人物形象的理论,是随着偏重人物性格刻划的叙事文学的兴盛而逐渐萌芽和发展的。元明两代的戏剧小说中涌现了一大批不朽的人物形象,促进了人们对人物形象的美学实质和创作方法的探讨。于是,一批挟裹着开拓气象的理论家应运而生。明未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剧作家李渔便是其一。他的《闲情偶寄》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有系统和最深刻的理论批评著作之一,其中虽没有专门探讨人物形象的章节,但通过对戏剧  相似文献   

18.
李玫 《南都学坛》2012,32(3):42-47
学术界关于《闲情偶寄》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但细读《闲情偶寄》,仍然可以发现被忽略的问题。《闲情偶寄》"词曲部"里"意取尖新"有标新立异之处,在"意取尖新"的标题下,实际上"意"既指内容又指文词,"尖新"指"纤巧"。联系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中的论述和李渔传奇创作的实际,可以看出他所提倡的"纤巧":一是指传奇宾白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情世故、挖掘生活智慧以及人之常情细微致密,紧扣剧情;二是指人物说白语言丰富圆熟,机智俏皮。这两点对传奇宾白创作而言,是独到而有意义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正> 李渔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戏剧理论家。他继承了我国清代以前戏剧理论的成就,并结合舞台演出实际,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填词”和“演习”方面的经验,写出了《闲情偶寄》这部理论著作。李渔曾经长期进行戏剧活动。他既是编导,又是演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闲情偶寄》中对戏剧语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精辟见解。这些见解很多是符合戏剧语言规律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20.
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治服第三》对服装的评判,涉及了服装美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由当代服装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李渔的服装美学观,可以发现他所批评的等级社会中服装流行的不合理因素,大体上就是伊丽莎白.赫洛克所谓的“出于虔诚的模仿”和“出于竞争的模仿”;他所推崇的服装款式,基本上与安妮.霍兰德所归纳的为寻求视觉愉悦的无意识的渴望、永久的怀旧情节、性的因素等决定服装流行趋向的三个要素相吻合。这些观念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