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观念的转换,是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既受到社会轴心和时代课题的驱动和影响,还遵循社会精神文化固有的运行规律。市场经济的提出,使价值观念的建构由“破”的阶段进入“立”的阶段。无论是个体价值定向和社会价值准则的重新设定,还是整体观念框架的改造,都应从主客体的关联出发,对其基本范畴进行思考,这些基本范畴包括:价值主体、价值信念、价值评价和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2.
“百家讲坛”与史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娱乐类、新闻类节目主宰荧屏的今天,“百家讲坛”作为一个学术普及栏目能取得这样的收视效果和社会反响是个发人深省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不仅是传播学现象,更重要、更本质的是历史学现象。通过这一现象我们看到的是当代史学的服务对象、表达方式、解喻方式的某些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代史学变革的必然逻辑进程。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变数和动荡的百年。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学也随同这震荡的世纪一样,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完成了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其间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一、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主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传统史学向新史学的蜕变;一是由新史学向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转变。传统史学向新史学的蜕变首先是在对封建旧史学的批判中实现的。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1902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政治管理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要求,由此形成了传统政治管理方式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使得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管理方式的变革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在当代中国政治管理方式的变革中,政治管理方式要从传统政治管理方式向现代政治管理方式转变,政治管理手段要从以行政和思想教化手段为主向以行政、经济、法律和思想教化并重转变,政治管理的主体要由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向以执政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5.
瞿林东 《学术研究》2002,(12):20-22
梁启超的《新史学》发表100年了。100年来,中国史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史学”的倡导,历史考证学派的重大成就,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及成为中国史学的主流,构成了20世纪中国史学的辉煌画卷。 《新史学》的发表,在20世纪最初的三四十年间,曾经对中国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倡言“史界革命”,关注历史哲学,推重历史教育等思想,至今仍有可资参考的价值。但是, 《新史学》同历史上的许多事物的出现一样,也有其片面性。对此,我们都应以历史主义的态度看待。本刊为纪念《新史学》发表100周年,约请史学界朋友撰写一组文章,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必然包含着对法治的实践诉求,必然要求法律制度进行相应的变革。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法律制度的变革同时也导致了诸多困惑和问题。对此,我们应健全相关制度,推进法律制度变革,以促进当代中国社会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7.
明治初年,在"文明开化"的大背景下,日本史学出现转型,产生了文明史学、新实证史学两大新的史学流派。它们所阐释的编写历史的新的体例和书写方式,冲击了传统"道学"的史学,极大地推动了日本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从而开辟了日本史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社会动荡变革、文化新陈代谢,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这其中包括对近代西方历史哲学的学习与传播。西来的历史哲学理论和方法论,造成了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两大巨变:一是由思辩的、分析的历史学取代中同旧史——述事的封建史学;二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取代中国近代的“新史学”——移植的和不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史学的发展到了刘知几生活的盛唐时期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汉、魏以来 ,历代统治者无不重视史学 ,他们设置史官 ,储备史料 ,修撰史书。尤其是唐太宗贞观年间 ,改组史馆 ,由宰相监修国史 ,更是大大加快了史书编纂的速度。“二十四史”中 ,有八部正史修纂于太宗贞观至高宗显庆年间。据《新唐书·艺文志》所载史部书目 ,已多达 5 71家、85 7部、1 6 874卷。此外 ,尚有 35 8家、1 2 32 7卷没有著录。史学的空前繁荣 ,客观上需要对过去的史学进行一次总结和批评。刘知几顺应了这种需要。在《史通》中 ,他在总结前人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 ,…  相似文献   

11.
张子辉 《学术探索》2004,(9):98-101
西方社会学的传入主要体现为一个过程,其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变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理论和方法多被中国近代史家吸收和借用,由此使得史学的内容、理论、方法、功用和价值体系等均发生了多重面、多向度的变革,从而推动了中国史学的近代化进程和科学化走向。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德国伟大的史学家兰克利用学科分化的有利时机推动了史学专业化的步伐。兰克对于史学专业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确立了史学研究的对象 ,奠定了鉴别史料的原则 ,明确了历史写作者写作时应持的原则 ,特别是对于史学研究人才的培养更是兰克对于史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兰克史学对世界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兰克史学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迅速发展的公民社会对由真知和卓见建构的公共知识体系之亟需,迫使历史学必须走出书斋,大力发展公共史学.虽然部分职业史学工作者已有所尝试,但大部分职业史学工作者对此仍持消极或反对的态度.公共史学要获得较好发展,首先要使史学界正确认识学院派史学与公共史学的关系,即:学院派史学与公共史学有机构成历史学的两翼,两者不可或缺,而且目前中国要发展公共史学,必须由学院派史学为之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4.
张旗 《河北学刊》2003,23(5):172-175
“史学危机”呼声的出现是新时期中国史学对社会转型的不适反应和初步调整。两次“史学危机”高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对史学意识的刺激作用也有差异 ,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突破单纯批评的角度 ,对史学危机进行研究 ,是发掘它与史学意识内在关联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史学批评与史学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学批评 ,是史学的自我审视和总结 ,即对史学实践活动及其理论形态的反思认识。史学批评是史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史学批评的正常开展 ,有利于推动史学发展、促进史学规范的构建乃至史坛学风的建设。史学批评是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与弱势群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转型是所有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都曾经历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过渡性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在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特殊性,我国的社会转型使得改革运动比西方要付出更为昂贵的社会代价: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由原来的隐蔽状态开始以显状凸现出来,并日益加大。如何妥善处理和解决由弱势群体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将是关系改革能否深入和社会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全局性问题。 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着一个以残疾人和退休者为主的生理性弱势群体,以及以失落者、失业者为主的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是任何社会都不能避免的一种自然性现象,后者是任何国家在现代化起飞时,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中的伴生现象。以往我们有一种不正确的观点,即把弱势群体的出现总是与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认为那是资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认为"社会转型是调整所带来的出乎意料的后果",认为20世纪末的世界所发生的重大而且持续的转型──持续的经济增长、持续的民主革命、新的集团和新的认同以及普遍的环境危机等──并不是普遍性的进化原则决定的主要趋势,而是国家和国家集团短期调整行为不断积淀而意外地造成的后果。文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五个调整阶段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批判地继承了刘知几的史学变革思想,反对把旧有的史书体例当成是“科举之程式,官府之簿书”,袭用成法而不知变通,主张效法司马迁“圆而神”的作史旨意。写史要融会贯通,富有创见,体例上要灵活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改造纪传体、编年体史书的主张,并在编修方志上实践了他的创新主张。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与刑事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转型时期,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刑事犯罪也保持着持续上升的趋势,犯罪问题已变得相当严重,当前出现的持续的犯罪高峰是不是社会转型引起的?与社会转型的关系如何?都需要我们谨慎对待。清醒地认识社会转型与犯罪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控制、预防犯罪,保证社会顺利发展。一、社会转型中的犯罪特点中国在开放之初,经历了建国以来的第四次犯罪高峰(从1978年—1981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扩大,犯罪像洪峰一样逐年上涨,九十年代中期发案率上升到八十年代后半期的8倍,而且在以后的几年中一直保…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与社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起源于古代的慈善思想和慈善事业,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工业社会。近一个世纪以来,它在不断回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中成长。中国社会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处在转型之中,社会转型呼唤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和支持弱势社会群体,服务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方面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工作有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