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民身份是古典共和主义的核心议题,对古典共和主义的不同认知成为新共和主义兴盛的推动力。绘制古典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不同发轫及其在后来选择性传承的路线图,可以廓清其内在紧张。多重传统的内在紧张使之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但选择性传承却又为其新生平铺道路。新共和主义者争夺其古典资源的原因在于,固守某种传统模式而无视其发轫的多重性和传承进程中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强调自我治理的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念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城邦时代。根据这种理念,公民身份的根本目的是自由,这种自由不仅是公民个人的诉求,也是共和国的理想,只有在一个自由共和国中,个人自由才有可能;维持自由不仅需要混合均衡的共和制度,还亟需公民对公共生活的自我治理;而要确保共和制度的有效运作和公民的积极参与,公民美德以及与此相关的美德教育就是不可或缺的。在自由主义话语大行其道的今天,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念对于克服自由主义公民身份以权利为本位的占有性个人主义倾向以及矫治自由主义民主政治的市场化和弱化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强调自我治理的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念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城邦时代.根据这种理念,公民身份的根本目的是自由,这种自由不仅是公民个人的诉求,也是共和国的理想,只有在一个自由共和国中,个人自由才有可能;维持自由不仅需要混合均衡的共和制度,还亟需公民对公共生活的自我治理;而要确保共和制度的有效运作和公民的积极参与,公民美德以及与此相关的美德教育就是不可或缺的.在自由主义话语大行其道的今天,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念对于克服自由主义公民身份以权利为本位的占有性个人主义倾向以及矫治自由主义民主政治的市场化和弱化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权力逻辑影响着政治义务的证成,不同的权力逻辑下政治义务的证成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异.依据自由主义的无干涉的权力逻辑,当政治共同体向公民施加某种政治义务时,公民实质上遭到了政治共同体的干涉,而这种干涉行为最终导致政治义务因缺乏正当性而无法得到有效的证成,除非经过公民个人的同意.与之不同,共和主义奉行一种无支配的权力逻辑,它强调当政治共同体向公民施加某种政治义务时,确实对公民造成了干涉,但并没有对公民造成任意的干涉,并且这种干涉根本上切合公民的自身利益.相比较而言,如果依据无支配而非无干涉的权力逻辑来解释政治义务问题,那么公民将更易于自愿承担政治共同体所施加的政治义务.  相似文献   

5.
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是我国行政改革中占主导地位两种行政改革理论。在全能主义的社会背景下,它们的效率中心主义特征已经产生了行政特权化及社会不公等消极现象。共和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个古老而有影响力的政治传统,以强调公共利益、制度均衡、对话协商、公平正义及公民美德为主要特征,在今天政治生活中仍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本文认为,共和主义视角下的公共行政理念可以纠正我国行政改中的效率中心主义倾向,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目标,但如何使之良性运转起来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现在,共和主义的复兴和公民身份议题的回归为化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有益思路。在共和主义看来,公民身份意味着政治自由、宪政共和国、积极参与、公民美德和公民教育,共和主义关于公民身份的这种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理解,对于克服过分强调消极自由和个人权利的自由主义弱势民主无疑具有重大的价值,对于改善国人对公民身份的认识,培养新时代合格公民,促进民主强健运转起来,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西方古典共和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古典共和主义政治哲学 ,主张国家自由先于个人自由的政治自由观、混合均衡政体观以及公民美德观。其理论特色包括 :整体主义、政治平等主义、内部和平主义、公共性原则、相互性原则、积极行动原则。探讨古典共和主义 ,对理解西方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维罗里通过历史阐释方法,描述了一个共和主义的爱国主义的传统,从而颠覆了西方学界把爱国主义等同于民族主义的传统看法。本文联系维罗里的其它主要论著,通过概念分析和比较,既使共和主义的爱国主义理论得以明晰化,同时也揭示出它的一些优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前景作了简短的述评。  相似文献   

9.
理解罗马古典共和主义的内涵是把握美国宪法共和主义的基础。新罗马理论和美国宪法共和主义都与罗马古典共和主义有着关键性的内在关联。作为一种理论分析工具,新罗马理论是解读美国宪法共和主义内涵的重要路径,有助于理解美国宪法共和主义的起源与内涵,但同时,由于新罗马理论对罗马共和文本解释的简约化处理和工具化的态度,从而导致对美国宪法共和主义一定程度的曲解。  相似文献   

10.
现代国家建设是基于国家与公民新型权利义务关系的重塑.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构成现代政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决定着现代国家建设的基本架构和发展趋势.一种是基于权利平等的公民资格同质化构建,另一种是基于美德和参与的多样化公民资格,两种观点的争论也代表了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的两大思潮的争锋,前者凸现了权利解放,有助于解释消极公民的自由观,后者强调了政治义务,更有助于解释积极的公民观.二者是一种对立还是一种补充关系,学界争论不休.公民资格是一个与国家边界紧密相关的政治概念,在一个国家交往日益紧密的全球化时代,何种公民资格更具有解释力成为一个理论前沿问题,底线公民资格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12.
在共和主义掀起的与自由主义的争论中,围绕公民定位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这样的讨论,将两种政治流派的自由观、国家观等内容串联起来。共和主义站在积极自由的立场上,对积极公民进行了全方位的褒扬,对自由主义的消极自由进行了消极公民的界定并加以严厉批判。两相比较,共和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是建立在并非自由主义主张的立场上的。自由主义从来没有以自己对消极自由的赞赏,将公民安顿在消极公民的位置上。相反,自由主义在公私领域、国家与社会领域分流发展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公民以消极自由维权、以积极参与结社的立场。因此,共和主义对自由主义消极公民的批判是不成立的。倒是共和主义对现代政治弊端的批判,如果缺乏自由主义的规训,就会潜含危险甚至显露危机。这让共和主义只能以自由主义为归宿。  相似文献   

13.
“法治”的起点是“人世”。“人世”是“人的世界”的简称,其基本范畴包括“人、世界,物质、精神、法治”五个。人世五大范畴排序凝聚了人类社会的最高智慧,寄托了人类社会的长远理想。原始宗教以传说的方式将人排在世界之先,确保人世能够以人为第一价值取向。宗教异化以后的神权宗教,后来的理性主义都违背了人文主义的基本目标,将人排在其他范畴之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二战以后,人文主义与法治共和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1世纪将是人文主义继续勃兴,物文主义和其他非人文主义哲学、宗教彻底终结的法治共和世纪。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爱国主义理论中,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理论,甚至可以被视为当代爱国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之一。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是一种以“自由”为中心的爱国主义理论,这种自由的实现需要某种特别的共同体即“共和国”,不过,无论是自由的有效维系,还是共和国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公民美德”的支撑。共和爱国主义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分为古典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现代共和爱国主义理论和当代共和爱国主义理论,不过,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无法适应现代多元社会。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西方,克服公民唯私主义综合症和政治参与冷漠症,是共和主义所面对并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这个难题的化解之道,可简要地概括为如何塑造积极公民。为此,共和主义必须作出战略性选择:让公民直面作为公共资产、公共领域和共和国的“respublica”,使之成为享有共和权利、富有公共精神、认同和热爱共和国的共和公民,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一种以共和权利为行动依据、以公民竞争为激励要素、以公民的爱国情怀为情感动力的“三位一体”的驱动机制。这种驱动机制是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活力之源,也是当代共和主义塑造积极公民战略性选择方案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之一,唯物史观本身即是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普遍异化状况,批判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抽象人本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现代性人本理念。主要表现为:以现实的人生存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立场原则,以现实的人的不断发展的生产实践活动为根本途径,从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阿伦特的共和主义政治理念,集中体现在她与众不同的自由观上。在对18世纪的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进行政治哲学反思的过程中,形成了阿伦特所推崇的美国式的以强调公民参与的自主性的自由理念,以别于法国式的将自由与解放混同的被动式的自由理念。  相似文献   

18.
复兴于20世纪后期的现代西方公民身份理论交织着自由主义、共和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分歧与论争。以批判个体权利至上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为起点,新共和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极力挖掘自由正义规则之外的公民德性的现代价值,主张复兴公民责任与义务,倡导公民直接参与公共生活,主张基于社群认同的共同善优先于个体权利,主张培育公民美德,试图构建积极的公民身份理论。三者的争论加大了公民身份理论的内部张力,助推了当下西方的现实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施泰因曼的共和主义企业伦理学是当代德国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伦理学理论,它从生活实践出发提出了一种以"自由的一致"为旨趣的对话伦理学,并把它具体化为一种以"把市场经济的功能原则与更高层次的和平伦理目标结合起来"为基本任务的企业伦理学,反映了德国思想家寻求以更合理的方式解决包括经济冲突在内的现实社会冲突的努力,在理论上则体现了西方伦理学从近代主体性向现代主体间性的范式转变,并由此确立了一种不同于当代英美语言区的企业伦理学类型,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术界对加拿大多元教育政策的实施理念和社会现实的相脱节,无助于消除族群间的实质性不平等以及不利于民族认同、不利于国家统一等批判的出现,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未能及时适应全球化时代加拿大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有关.以跨国主义理论框架来重新审视多元文化教育中的文化、认同以及公民身份等核心概念,可以发现,混合的文化、动态叠加的认同,以及多维的公民身份和合一的国家认同等是全球化社会的新特点和新趋向.多元文化教育需要超越传统的民族-国家分析框架,重新建构其核心概念,以一种全球视野来培养学生在这个日益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社会里更好地和谐共处的知识、价值观和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