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治理环境愈加复杂多变,地方政府信任危机由此出现。协同治理机制缺乏、政府治理能力不足、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多主体间互动互助不足等因素,会影响社会治理绩效,导致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甚至引发信任危机。运用协同治理理论,从政府、公民、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出发,建立协同治理机制,规范各主体的权力运行机制,可以提升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促进治理的协同增效,最终实现社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协同行为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信度检验、效度检验、结构方程分析等统计方法,实证研究主体关系、外部环境、政府自身3个因素对地方政府网络治理互补型协同行为形成的影响程度,以及这3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研究发现:伙伴能力和公众要求是政府是否采取合作行为的主要外部考量,良好的信任关系和对彼此资源的依赖互补性能在客观上促成网络主体之间进行协同,公共服务质量和政府回应性则是政府主动采取合作行为的内部驱动力,而公共服务本身的复杂性并不必然导致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都市圈公共事务的协作治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构建不同利益主体间的整体性协作治理机制是实现都市圈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间的信任与沟通机制是实现整体性协作治理的运作基础,利益分配与补偿机制是地方政府间协作治理有序推进的保障,监督和评估机制是提升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治理整体绩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从治理和协同治理的概念分析出发,探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提出以政府协同治理克服体制变革路径的困难,从而实现政府由传统范式治理向协同治理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5.
丁大胖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3)
通过对政府治理理论的西方起源的分析,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规模大、效率低、偿债压力大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过度参与。提出改革政府主导的投融资模式、财政体制、官员升迁体制、现阶段财政监督管理体制等对策缩小政府的有形之手。 相似文献
6.
"合作-交易":地方政府跨区域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交易成本理论出发,地方政府跨区域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实质是一种"合作-交易"行为.地方政府在跨区域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发生和持续阶段需要"合作-交易"准备、实施和维持成本.地方政府间协同治理全过程容易存在主体认知、联合行动、利益分配、责任分担等"合作-交易"困境.建立信任、协调、整合、监督等"合作-交易"机制,是降低地方政府成本支出、优化跨区域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结构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区域公共问题治理与地方政府协作机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102-105
当前,区域公共问题的频繁发生凸显了传统科层制内向型行政和单边行政的治理模式与区域公共问题外部性特点之间的矛盾。这要求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治理。然而实践证明,现有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由于存在效率低下,缺乏制度和法律上的保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公共问题。因而,构建超越地方政府合作基础之上的地方政府协作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协作的制度化建设,法律保障机制建设,责任分担与惩处机制和多中心治理机制建设就成为治理区域公共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9.
寇丹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5):138-140
无论是对地方治理的主体发育、能力提升,还是对其主体间关系的良性发展,地方政府竞争都以其"理性官僚"特有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产生着积极的巨大影响;但同时,相对于理想共赢却也蕴含着有两败俱伤的可能,官僚制下的竞争失范又侵蚀着地方治理的基础条件,使市场体系发育受损;造成"规制分化",损害地方"善政"的实现;形成权力与资本的紧密融合,加剧地方治理主体关系的失衡。面对新课题,后官僚制理论启示,以权力关系制度化为突破口,实现治理主体定位的合理化;以政绩考核制度改革为契机,带动地方政府"善政"能力的提升;以竞争约束机制强化为纽带,实现治理主体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佳佳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2):42-43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各级公共权力机关及其领导人发起实施的大量政府创新实践,成为当代中国政治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地方地关系与国家—社会关系的权力结构中,官僚制受双重制约,在横向与纵向的结构关系方面体现出控制、封闭与依附等特征。三者构成分析地方治理行为的一种分析框架。地方政府行为受到具备上述特征的制度激励,而在创新过程中有短期效益,但长远效益堪忧。 相似文献
11.
陈英华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
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是政府在履行职能过程中的一种制度安排,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是一种科层制结构,并且上下级政府间形成"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这也使我国地方政府治理面临困境,如地方政府职能错位、行政成本膨胀等.对现行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合理划分各级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政关系;加强同级政府的横向委托代理关系;合理划分各治理主体的治理权限. 相似文献
12.
单鑫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9,22(1):38-44
在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的当今时代,随着我国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创新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内部,它越来越多地与公民社会发展、地方治理成长发生着关系。从实践上来看,地方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创新的一种趋向,建立起“政府创新与地方治理”的分析框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分析框架对地方治理的基本内容、社会根基,政府的主导作用,可能出现的异化问题以及实现路径选择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共治理范式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是地方政府政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决定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效率的高低。政策执行力弱化的成因主要包括政策执行中的自利性、机制缺损、人员素质欠佳、监督乏力等。基于善治范式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创新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机制应注重优化公共政策决策机制、创新动力机制、构建共建共享机制以及完善利益均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林静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22,(6):84-90
从协同治理整合性框架看,驱动因素与协同动力是协同治理机制有效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方政府预算协同治理应构建激励约束相容为核心的驱动因素,在地方政府为主导、其他利益相关者实质性参与的治理体系下,以全面公开预算信息作为强化利益相关者共享动机的保障,实现预算权相互制衡作为联合行动能力的前提,形成循环交互的预算协同动力机制,提升地方政府预算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单鑫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
在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的当今时代,随着我国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创新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内部,它越来越多地与公民社会发展、地方治理成长发生着关系.从实践上来看,地方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创新的一种趋向,建立起"政府创新与地方治理"的分析框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分析框架对地方治理的基本内容、社会根基,政府的主导作用,可能出现的异化问题以及实现路径选择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25-29
城市化发展中废旧电子产品跨区域治理成为重点社会问题,协调政府间关系、促进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废旧电子产品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环境整体性要求地方政府在治理中共同努力,然而地方政府责任界定不清晰、"理性经济人"特性和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废旧电子产品协同治理陷入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不仅要完善协同治理与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有效的区域协同治理机构,而且要健全废旧电子产品治理法律体系,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7.
运动式治理与地方政府治理转向——以N县社区建设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鑫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4):43-47
N县社区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迅速兴起到近乎停滞的短暂过程,这是典型的运动式治理。这种治理方式可以在短期内取得实效,但缺乏可持续性,根源在于运动式的治理所导致的制度变迁只能形成制度的外壳,即组织机构等,不能形成制度的内核,即不能使制度成为受众的共同意识。政府的治理应该着眼于培育制度的精神内核,运动式治理应该转向常态的更具制度理性的治理。 相似文献
18.
牛文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2):6-10
中国在地方治理上存在着内卷化的权力运作方式,权力寻租和腐败,经济的粗放型增长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绿党在政治上奉行生态学、社会责任感、基层民主以及非暴力原则,经济上奉行\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高效的地方政府可以提升地方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新时期各地方政府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如何选择有效的治理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宏观环境以及相关经济学理论视角,对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