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鲲 《民族学刊》2021,12(12):11-15, 124
全人类共同价值着眼人类整体性意义的生存利益与道德共识,是中国就如何构建人类或世界文明新秩序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华文明蕴含着丰富的共同价值思想,儒家“仁道”对人类共同价值有着重要贡献。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生命意识,肯定人的价值,提倡天人合一,强调多样性的统一,在邦国关系上主张和而不同,注重通过修礼来贯彻“义”的精神、以诚信来顺循天理人情。共同价值是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智慧,对于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夯实中国与外部世界良性互动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余红艳 《民族学刊》2023,(9):135-144+167
中华民族经典故事具有的民间性、故事性、世界性和文化共通性等特质,赋予其鲜明的国际讲述与传播优势,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传播学是中华民族经典故事研究的重要视角。中华民族经典故事的国际传播优势体现在交流的民间性、故事的传奇性和文化的共通性三方面。从国际传播视角,中华民族经典故事可分为文化同源类、文化共通类和文化相异型民间故事。中华民族经典故事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理解中国的重要载体与民间路径。中华民族经典故事国际传播应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为宗旨,在国际同类型故事的交流传播史基础上,深挖故事元素,传播中华民族精神;提升转化能力,重视故事比较视野;培育传播主体,创新精准传播模式,从“传播什么”“如何传播”“谁来传播”这三大方面增强中华民族经典故事的文化感染力和文化传播力。  相似文献   

3.
清代满语国际传播的原因主要基于满族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基督教现实的传教需要以及满语自身类型上的特点;西欧与俄国的满语学习都曾经历过教士与学院两个阶段,朝鲜半岛司译院则设立了专门的女真厅来培养满语人才;清代满语的国际传播也通过满译汉籍促进了传统儒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潮绣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工艺特色显著,色彩厚重浓艳,装饰感强,在众多刺绣种类中具有较强的辨识度,拥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潮绣绣品的题材选择比较广泛,寓意丰富。如何利用自媒体短视频平台这一优势资源,推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潮绣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及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孔子学院是由中国政府主导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其宗旨是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增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孔子学院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得到广泛认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出于自身,另一方面则根源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事实上,孔子学院面临的挑战正反映了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特别是在文化的国际传播领域面临的问题.未来需要完善的方面很多,譬如多元化国际传播中关于政府作用的问题,针对受众需求的传播和当代文化的地位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山川方物工作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媒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传播作用和服务优势。通过新媒体全矩阵运营的框架,该工作室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在线直播和短视频等形式,成功展示了乡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色。通过精心策划和呈现,将乡村的故事、传统手艺与当代艺术相融合,创造了引人入胜的视听体验。本文通过对山川方物工作室在新媒体传播方面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启示,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于运全 《民族研究》2022,(3):33-49+13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基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特质与“人民至上”的社会主义原则,初步建构起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与叙事体系。该体系初步具备融通中外的国际传播特质,以及理念宣示、政策宣介和舆论斗争的国际传播功能,对于破除西方媒体制造的虚假、扭曲、片面的民族刻板印象,树立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华民族形象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中华民族话语与叙事体系正在迎来时代性、超越性的范式转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际传播新进路,就是要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斗争实践基础上,以破立并举的勇气加快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与叙事体系,积极塑造中华民族的共同体认知,坚决捍卫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方正 《民族学刊》2023,(8):50-61+161
数字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时代党开展民族工作开辟了新领域,数智化的深度介入型构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崭新传播样态:扁平化的数字传播网络增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空间流动、去中心化的传播结构建构了更具延展性的主客体关系、智能推送技术实现了对宣传受众的精准定位、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了具象化的视觉呈现方式。数智化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转型中亦面临着诸多潜在风险:数字分权下的“众声喧哗”稀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力、数字信息的虚实混同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诠释力、算法信息搭建的圈群化价值结构消解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识性、数字“泛娱乐化”侵蚀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崇高性等。寻求数智化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恰切之道,理应从数字法规建构、数字技术重置、平台资源共享、认知鸿沟弥合等多维度协同展开,以提升数智化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曲比阿果  王智薇 《民族学刊》2023,(10):103-111+158
艺术节庆作为一种时间和文化符号记录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展示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本文从民族符号学与艺术节庆视觉形象设计的关系出发,以北京国斐设计工作室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视觉设计方案及其对节庆活动视觉形象设计为个案,分析凉山毕摩绘画文化的当代创新视觉转换中呈现出的多种形态的节庆特性。梳理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视觉形象设计形成的图形元素、文字元素、色彩元素及文创产品等要素与凉山传统民族文化实现完美结合的过程,探析了现代节庆的民族符号视觉设计与文化建构、民族文化传播间的关系,以期为其他民族节庆定位和发展提供参考。最后通过对民族特色的视觉形象符号体系的阐释,强调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协调关系,促进不同族群文化间的相互欣赏,提升对中华民族共享符号的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书在跨文化迁移与异质文化传播研究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异质文化的融入是重大文化创新的重要条件和途径。在这个观点的统摄下,又设置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与异质文化融入这样一个命题。在这个命题中提出汉唐融入了有活力的异质文化,唐代以后中华文化所融汇的有活力的异质  相似文献   

11.
侗族大歌是我国较为少见的民间多声部合唱音乐,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以来,在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学界以及相关企业主体的推动下,侗族大歌也因此获得了一定的关注。然而,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侗族大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为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传播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充分运用现代化新技术更好地传承、传播侗族大歌;如何挖掘侗族大歌的传承、传播优势并找到可行性实施路径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将结合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试图探索出一条在新时代背景下侗族大歌现代化传承、传播与营销整合为完整产业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李玮莉 《中国民族博览》2022,(11):107-109+128
调查研究可知,“一带一路”这一举措的出现,为实现世界共赢带来了可能性和科学的方案。要真正确保“一带一路”这一大倡议受到别国的推崇,就必须从凝聚民心、实现文化交流、获取共享利益以及强化政治互信的角度上进行探究。在加强国际文化信息传播的基础上,实现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往往是推崇“一带一路”共建的基础和根本。但是,在我国当前的跨文化国际传播和交流合作当中,还存有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尚待我们通过建立健全相关交流与合作机制来解决,且要求我们强化设计和推进,促进文化传播;实现横向对应以及同类对比,为国际文化传播提供依据,切实提高国际文化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13.
王同宇 《中国藏学》2020,(2):118-124
1918年大流感由H1N1病毒引发。大流感传入中国分为海路传播和陆路传播,首先侵袭沿海、港口城市和陆地关口,进而向中国腹地省份播散。其传入西藏之情况久为大流感相关研究所遗漏。鉴于目前有关西藏大流感的相关档案文献中,以江孜大流感的记述略足详备,故文章以"江孜大流感"概括。文章缀集梳理相关档案文献脉络,以求廓清1918年大流感在西藏地区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其原因大致归结为特殊的地理条件、宗教因素、结核病等患病人群感染、频繁的人员流动以及落后的政府因素;影响包括导致西藏人口的急剧下降、加快农牧业生产的倒退、西藏地方与印度贸易的暂时停顿。  相似文献   

14.
白庚胜 《民族学刊》2018,9(3):10-15, 94-96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世界记忆遗产-东巴经典传承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建设研究”对进一步抢救、保护、传承、利用东巴经典及其纳西族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尤其具有人文与科技相结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性、学术性意义。其中的科学采集、释读、编目,当是实现建立东巴经典传承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课题目标的基础性、基本性工作。没有它,便没有中后期的东巴经典数字化加工、检索与网络传播,东巴经典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的建设运行,以及东巴经典数据库与知识库的建库、管理及利用。《国际馆藏东巴经典举要》作为该课题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之一,对其编撰背景的回顾和价值意义的阐释,对进一步推进纳西学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经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在精神生活层面上关注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保证经济发展的方向,而且在物质生活层面上可直接支持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服务于经济建设.昂扬的民族精神出生产力,民族精神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具有特殊的经济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市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张伟  刘亮红 《民族论坛》2010,(12):53-54
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科学的价值取向,是随着人们实践能力与主观能动性的提高而不断实现最优价值关系或最大化价值关系的。  相似文献   

17.
齐江蕾 《中国藏学》2023,(1):189-195+220
改革开放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数字出版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藏文数字出版工作应时而上,积极融入我国数字出版规划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从藏文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性、藏文数字出版的发展机制构建、藏文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几个方面,阐述藏文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及策略等,认为藏文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优秀藏族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继承弘扬,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纪靓 《中国民族博览》2022,(23):170-172
最近几年,全球文化浪潮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球文化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各文化之间融合紧密,各国文学艺术以及文化艺术得到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我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交汇的主要时间节点在于五四运动,当时大众思想处于解放阶段,各类外来文化涌入我国,如欧美文化、东亚文化,并与我国本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让我国文化能更加多元化和多样性,开阔了大众视野,解放了大众思想,对于我国教育工作与社会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就以英美文学为例,着重探讨其中的精神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丁忠毅  程桂龙 《民族学刊》2023,(10):1-9+147
智能算法的广泛运用深刻推动了信息传播方式、信息交互模式和社会个体认知与行为模式的转型变迁,也推动了国家治理价值理念、空间场域、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政策工具等方面的深刻变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亟待更好把握智能算法等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智能算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智能算法赋能下信息传播的聚合性,有助于汇聚和整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海量信息;受众群体的广泛性,有助于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信息的辐射范围;信息推送的精准性,有助于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靶向性和针对性。但智能算法导致的信息传播“去中心化”“信息茧房”“算法歧视”等问题可能消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流话语的权威性,导致社会个体接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信息的窄化、封闭化。主动适应智能算法时代新形势,通过价值引领算法、技术规制算法、制度约束算法,是发挥智能算法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正向功能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0.
向世界讲好西藏故事肩负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外塑造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形象、争取对外反分裂斗争国际话语权的历史使命。建国之初的英文外宣期刊《中国建设》的涉藏报道对此作出了有益探索。该刊西藏报道的国际传播策略包括以民间主体传播信息、以受众需求为导向、通过议程设置引导舆论、以人民视角展开叙事、善于运用平衡报道等。这启示我们,要注重发挥多元话语主体的对外传播功效、主动设置西藏外宣议程、构建涉藏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发挥网络空间短视频生活化叙事优势、发掘蕴含于西藏治理中的价值叙事以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西藏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