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诗禅合一”的角度,通过对禅境与王维诗境的分析,认为,静穆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构成“禅”的心灵状态,同时也构成王维山水田园诗“静”的意境的两极。静穆的观照即是以己虚静之心照彼境之静,飞跃的生命即是禅定、顿悟之后主体对生命作内外一如的重新肯定,自我与自然被肯定地而非否定地统一在审美观照之中。二者相即不二、圓融无碍即是王诗“静”的意境的圆成。王维“诗禅合一”的艺术实践为禅宗美学思潮之渊源。  相似文献   

2.
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包,经历坎坷、创作颇丰的王安石,其诗歌中蕴含的“空灵”诗境,呈现出超脱尘世、万物一空的禅境特征,具有静淡中显灵动气韵、融自然与主观于空灵、以议论喻托之法显空灵、蕴理于空灵的特征。探究这些特征在诗歌中的呈现方式,将有利于加深对其诗歌中“空灵”诗境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意境的创构与人格生命的自觉--宗白华美学思想核心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白华从意境创构、层次结构两个方面对艺术意境作出独特分析,站在了美学的现代高度。他对中国艺术意境的追求与其个人的艺术美观念有着内在联系,主张"芙蓉出水"是意境创构的最高目标,是中国艺术的理想的美感类型。对艺术意境的追求,涵容着宗白华的人格精神追求。把美学视界主要落在中国美学,特别是中国艺术意境的研究上,是宗白华内心个体生命感受的现实展现,是他生命本真的自觉。  相似文献   

4.
 诗境之形成,受到佛学的深刻影响,但在发展中已形成自身的诗学逻辑。诗境兼容虚实,化实为虚。传统的诗境研究往往与抒情传统密切相关,这种理解是对诗境的窄化。诗境的开创存在不同的路径,如物境、情境、意境、事境、理境等等。近代诗学领域对意境的过度强调,压制甚至排斥了其他路径。诗境的抵达,不仅需要抒情传统,也需要重视叙事传统。这不仅是一种诗歌欣赏方法,更是一种值得努力的古代文学研究路向。  相似文献   

5.
张说是北宗禅的修习者,北宗禅对他的心态影响颇深,表现在出处观念上,即济世之志与清净禅理的 结合;表现在文学上,即是禅思与诗情的结合。张说在山水诗融禅境入诗境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禅宗兴起之后,禅学与诗学相互渗透而走向一体化,诗歌由于禅宗而多了一些哲理的情趣和禅悟的启迪,禅宗由于诗歌也多了一些情感的韵味和审美的情怀.月意象在诗禅文化的融合过程中,营造出了一种新的禅境与诗境.禅宗可以借月喻指禅宗的佛性、佛身和圆通之境,月意象在禅诗中可以借助佛理玄机的诗意表达增强诗的审美意蕴,禅宗思想的美学精神深化了咏月诗的情感内涵.月意象在诗境与禅境的相互交融中达到了物我同一的审美观照,为中国古典文化增添了新的神韵.  相似文献   

7.
唐代隐逸诗人寒山子的310多首诗,按内容可分为自叙诗、风俗诗、隐逸诗、道教诗、佛禅诗五类。其中佛禅诗150余首。佛禅诗又可分为佛教劝戒诗和禅悦诗两类。禅悦诗细分又可分为禅语禅典诗、禅理诗、禅悟诗、禅境诗和禅趣诗五种。禅语禅典诗直接以禅家语录、禅宗公案入诗;禅理诗和禅悟诗则表现诗人对心为宗本、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理解和体悟;禅境诗和禅趣诗是以诗寓禅,或以禅入诗,以诗境表禅境,以诗心会禅心,在山林景色的描绘中蕴含禅机禅趣  相似文献   

8.
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禅宗的化出,加强了中国文化的形上性格。知识分子的创作往往追求一种超脱尘世,宁静淡远之美,也就是禅境之美。禅境具有空灵美、静寂美、淡泊美、清寒美这四个主要特征。对禅境的认识与把握,可通过“妙悟”获得。禅境是中国美学意境中的重要内容,它不断得到发展、丰富、深化。  相似文献   

9.
王维诗歌创作受到禅宗思想影响,其诗歌以禅入诗,意境与禅境浑然天成,蕴含着一种禅境的清静空寂之美。本文从“性空”“动静”“体悟”三个侧面分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通过对比评析不同译本的策略、效果,提出禅诗翻译既要再现诗歌的禅意,也要兼顾意象的传达。  相似文献   

10.
南宗禅对心性理论的重视,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充分的哲学基础。两栖于丛林和诗坛的皎然由此入手,从禅心与诗心的类比出发,用禅境喻诗境,用禅法喻诗法。皎然开启的“以禅喻诗”的诗歌审美道路下启司空图、严羽,形成了中国诗歌美学中极具特色的另一路。  相似文献   

11.
论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学校课程是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获得的课程权力,它体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新课程改革在学校一级的延续和深入.学校在进行课程规划中需要以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变革理论、学校现状和学校愿景为基础,对学校的课程愿景、组织团队以及课程的诸多方案做出规划.规划学校课程可以采取内生模式、外引模式和分化模式等策略进行.学校课程的实施与学校课程规划同样重要,是学校课程理想与学校现状不断磨合的过程.它需要对学校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制约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为提升这些因素做出努力,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渗透研究、评价与调整等行为,以进一步拓展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教学与研究机构的发展、主要学术成就与当前的进展、存在的焦点问题及对未来学科发展的展望等三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民族学研究的成就与动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宏观维度分析国际货币、国际汇率体制、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等的演变及其发展前景,提出并阐释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清代苗民起义研究曾是历史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国内外学者们对清代苗民起义研究成就斐然。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国内学者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论著多为具体史实的罗列和阐述,缺少理论的色彩和分析;另一方面,对个案的研究得不够深入,研究方法单一。国外学者主要表现在:日本学界的"地域社会论"缺陷是缺乏关照国家层面与地方社会的双向互动,难以从总体上理解中国;美国的研究过于强调"社会科学化",过于理性、过于功能化地探讨地方社会的研究方法往往容易停留于浅表的层面,并难以全面地把握历史过程本身。通过回顾苗民起义研究成果,其焦点主要聚集在对苗民起义的性质的界定问题上。过去简单的阶级分析方法显然是不够的,而应回归到历史的本位,从更广阔的视角,借助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探讨苗民起义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关系。综合所述,有关苗民起义的研究完全可以重新研究,也完全可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人口学的恢复性繁荣,9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学发展相对缓慢。究其原因,一是推动70—80年代人口科学繁荣发展的基本任务(即推动完成人口转变)业已完成;二是人口学的内生性创新不足,不足以引发学术和社会实践的突破性革新;三是人口学发展与行政体系过分捆绑,削弱了人口学本身的学术性。人口学的发展需要一个新的繁荣时期。在延续人口学学术脉络的基础上,人口学的发展需要自身的理论创新和方法论创新,对未来发展确立若干基本的着力点。具体包括:探索创建后人口转变时期的人口学;结合中长期人口变动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确立以经世致用为目标的应用人口科学;推动人口学方法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认同研究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民族认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其理论和实践成果对于我国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制定相应政策、方针,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总结前辈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俄罗斯联邦在刑事诉讼中均存在刑事陪审制度。但从中俄刑事陪审制度的沿革可以看出中俄刑事陪审制度的不同特色:具体种类、人员组成、启动方式、法官和陪审员地位作用以及具体程序等等。中国和俄罗斯联邦在刑事陪审制度上仍在不断进行探讨和追索,但在改革实践环节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8.
世界航空科技中心的转移 ,与世界科学中心及高等教育教育中心的转移密切相关。中国已经具备发展成为世界航空大国的基本条件。航空航天重点大学要担负起进一步繁荣我国航空事业的历史使命 ,必须面向建设航空大国的目标 ,全面实现大学的社会职能 ;必须面向航空事业对“三高”人才的需求 ,形成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并存的局面 ;必须面向航空事业的现代化 ,注重人才知识结构的优化配置 ;必须面向航空科技的重大跨越 ,把培养创新能力放在首位 ;必须面向航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建设前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要提高其"文化自觉性",调整其文化心态,加强其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调适、转换,进而推进民族文化的重塑和整合.  相似文献   

20.
"德国图书奖"是德国书业协会2005年设立并专门用来奖励每年度新出之德语优秀长篇小说的奖项。该奖的设立,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德语长篇小说的创作,而且也推动了德语优秀长篇小说的全球传播。文章对该奖项设立的目的与意义,以及其前四届的评选情况,进行了粗略的回顾与总结,并简要介绍了获得大奖的作家与作品;同时也展望了已经到来的第五届评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