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遗产廊道视域中滇藏茶马古道价值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藏茶马古道是历史上纵贯西南边疆的民间商贸通道,对西南边疆民族经济互助、文化交融、民族和谐、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然而,社会的发展改变了茶马古道的角色和功能,急需全面分析古道所面临的现实和理论背景以阐明重新认识滇藏茶马古道价值的必要性。基于此,提出茶马古道全新价值观,即古道在遗产价值、维护生态安全、遗产游憩廊道、爱国主义教育和寻求共同地方认同等方面的多元价值表现。以古道新价值为依据,指出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是发挥和利用古道完整价值的适合途径。  相似文献   

2.
《21世纪》2009,(10):36-37
茶马古道“申遗”开始走上正轨——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茶马古道研究中心在丽江宣布成立。将对茶马古道的文化遗迹进行系统调查,并着手开展两岸茶文化交流。同时,中心计划明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文化线路作为国际遗产保护界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专门针对跨区域、综合性的线形遗产资源提出整体保护战略和具体措施.以日趋完善的文化线路理论阐释为前提,剖析滇藏茶马古道所蕴涵的文化线路特质,指明借鉴文化线路的保护思路将推进滇藏茶马古道跨区域合作保护机制的构建和多赢目标的实现,明确提出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明清以来的交换史上,为了确保边疆安全和促进民族融合,曾经由政府直接经营着三条茶马古道,这就是陕甘茶马古道、康藏茶马古道和滇川茶马古道。这三条茶马古道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形成互相交错的庞大贸易网络,共同构成横跨北中国八省区与丝绸之路交叉并行的交通大动脉和贸易大通道,成为世界东方最著名和富有影响力的贸易古道。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茶马古道的由来和研究现状,论述了茶马古道和百越古道的区别,对百越古道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前瞻。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茶马古道”古今历史地位的对比剖析 ,以及对“茶马古道”沿线旅游资源的详细分析阐述 ,说明“茶马古道”在当今藏、川、滇藏区旅游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并论述了如何依托“茶马古道”沿线旅游资源 ,建立藏、川、滇“大三角”旅游经济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旅游业繁荣和文化自觉意识的提升,我国多条跨区域、跨文化、跨古今的大型廊道遗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廊道遗产视角出发,以滇、藏、川茶马古道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廊道遗产保护与开发的逻辑选择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三条保护与开发实施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剖析茶马古道廊道遗产保护开发价值与思路,提出具体措施,以期助力茶马古道现代复兴与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谈了对"茶马古道"文化品牌打造的两点深刻感受:"重构"与"重走",以期对打造"百越古道"文化品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论电视剧《茶马古道》阐释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视剧《茶马古道》中,“茶马古道”不仅给人物提供了一个活动背景和舞台,而且自身也成为一个“角色”,构成一种民族历史、民族传统、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它除了原本意义上的滇、藏两地茶马互市的经济交通要道,更多的是作为向人们展示电视剧蕴涵的民俗学价值、生命学价值、社会学价值和宗教学价值的文化长廊。  相似文献   

10.
清代羌族诗人董湘琴的纪游长诗《松游小唱》展现了松茂茶马古道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诗歌虽曾口口相播,但范围局限于松茂古道沿途,时至今日,诗歌的价值已几近被历史所湮没,发掘、整理《松游小唱》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角度而言,《松游小唱》作为地方文化先贤的重要遗著,反映松茂茶马古道沿线羌藏回汉聚居地文化生存状态的宏大诗篇,也是应该予以保护的,并且极具发掘的价值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松潘是川西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历史上就是藏、汉、羌文化交汇之边地。元明清以来,随着回族移民不断迁徙进入松潘,松潘成为藏、汉、羌、回多元族群交汇之地。文章通过对元明清以来茶马古道松潘地区回族的迁徙,松潘回族伊斯兰教清真寺与回族文化名人的考察,认为松潘回族伊斯兰教与松潘地域文化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茶马古道,是历史上一条贯穿滇、川、藏等省(区)的马帮运输古驿道。在过去的岁月中,它曾是社会交往、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传播民族文化和传承精神文明的载体。鹤庆商帮通过多年在茶马古道上的拼搏,创造了自己的辉煌,促进了鹤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省凤庆县,有一个居于澜沧江和黑惠江之间的打镇——鲁史古镇。这里东南北三面环口,形成于1302年的鲁史占驿道,是内地通往边境的通道。而早在唐宋时,它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一条马帮运输线,清朝、民国时为茶马古道。因地理位置险要,鲁史古镇曾一度成为滇西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被誉为“茶马古道第一镇”。  相似文献   

14.
滇藏茶马古道的宗教文化李旭滇藏茶马古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发端于滇南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的漫漫云海茶山之中。向南,它顺澜沧江水系间的山道漫射到老挝、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直通茫茫南海;向东,它贯穿十万大山,通向两广、香港;向西北,它横越横断山...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多集中于生态观光与民俗风情展示,对城市旅游文化开发重视不够或深度不足的现状,以四川松潘古城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学、规划学、旅游学等学科理论,分析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历史及旅游资源优势:特殊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独特的古城形制;“和而不同”的人间家园;历史中争夺王权的古战场;茶马古道上的物资集散枢纽等。研究认为:作为民族地区的历史名城,它因集聚民族独特文化景观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应该注重从“文化”与“精神”两个层面深度剖析古城开发思路,遵循延续历史剖面与探寻共生空间两大文化理念,从人与自然共生、历史与现实共生、区域文化共性与城市个性共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生等几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发展与地区保护之间的“共生空间”。  相似文献   

16.
"茶马古道"旅游品牌打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西部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以茶、马为代表性商品的贸易而形成的商道。作者在参与了实地考察后 ,指出这次考察不仅在学术研究上贡献甚巨 ,而且对“茶马古道”沿线的川、藏、滇三省区旅游业发展亦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但由于古道赖以存在的必要传播商品丝绸不是生活必须品,丝绸之路时有中断。伊斯兰教的东渐,使丝绸之路有一个大的中断。随着恃茶习俗在丝绸之路上的形成,茶马互市在丝绸之路上出现,丝绸之路得以复兴。唐宋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必要传播商品由丝绸转换成茶,丝绸之路开始向茶马古道转型。  相似文献   

18.
以大唐西市为例,研究了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关系。研究认为,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是互辅共进的持续发展模式,其包括三大机制:价值生成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动力源泉,运行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坚实基础,利益分配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基本保障。研究结果表明: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关键要形成以构建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的价值生成、协调运行和利益分配三大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从川西重镇雅安出发,经过西藏的康定、昌都,到达拉萨,再到尼泊尔和不丹,这是一条非常奇特神秘的古代商道,被称为川藏茶马古道,它从唐代开始距今已存在1300多年。这条古道对促进汉藏贸易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古代的"茶马互市"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巩固汉藏民族团结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茶马互市”是指以内地茶斤交换藏区马匹的经济活动。唐、宋以来,以明朝政府对“茶马互市”的管理制度最为完备。本文从明朝政府对茶叶生产、茶叶运输、茶叶贮存、茶叶销售的有效管理,以及修复和拓宽茶马古道等方面,阐述明朝政府通过熟练地运用“茶马互市”的经济杠杆,以达到治理藏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