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藏彝走廊是一个历史——民族区域概念,指古中国西北地区民族和西南地区民族间交通往来的重要通道,久而久之在此形成了复杂的多元民族文化。藏传佛教对藏彝走廊诸多民族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对丽江市永宁乡采用个案分析研究,重点研究分析藏传佛教与当地民族社区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发现,藏传佛教是永宁地区主要的宗教信仰,它与当地的经济、生活、文化相互交融,在交融互动过程中逐渐成为当地民族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传佛教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了民族特色文化和社区归属感的符号象征,在保持藏传佛教与民族社区的良性互动中,维护了藏彝走廊地区各民族的团结、民族社区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2.
自公元七世纪佛教正式从印度和汉地传入吐蕃后 ,经过漫长而又激烈的碰撞与整合 ,形成了藏传佛教并彻底融入藏文化 ,成为影响藏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因素。其中“六道轮回”思想在整个藏族社会中具有牢固的社会基础和普遍的心理认同 ,因而得以广泛流传。本文拟从“六道轮回”思想的哲学根基入手 ,论析其因果关系及对藏民族伦理、道德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诗经》时代中原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及诗中所咏风物多数在目前尚存遗迹。《诗经》中作于中原之诗的文化内容,主要是:对祖先神灵崇拜的宗教文化;重视婚爱的民俗文化;追求人体美的文化心理。研究《诗经》时代中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重新认识文化的延续性;有助于明确认识地理环境与文化产生、发展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中原文化乃至我国民族文化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民族文化心理的自卑与优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民族文化心理的自卑与优越张安德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和影响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从普遍性而言,它是历史的产物,又对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从特殊而言,不同的条件产生不同的民族心理和不同心理的民族。因而,我们在探究澳大利亚民族自卑与优越的文化心理时...  相似文献   

5.
从中原文化对契丹、女真民族文化的影响及契丹、女真文化对中原文化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法律文化、伦理文化、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等方面。契丹、女真文化对中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活习俗、畜牧经济、民族性格、音乐舞蹈等方面。文化的认同是文化抉择的前提、是民族和谐的基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藏传佛教在藏区有着特殊的地位,对藏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均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对于正处在整体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我国藏民族地区来说,梳理和协调好宗教信仰与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之间的关系,无疑对藏民族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有着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认同与藏族体育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民族在适应青藏高原自然环境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维系藏民族认同的纽带.作为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民族传统体育,其产生与发展,体现着对藏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藏民族传统体育用在建立共同的民族归属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仪式化作用.研究民族文化认同与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全球化民族文化认同的变化等,对于新时期传承发展藏民族传统体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与藏民族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传佛教与藏民族的形成石硕藏传佛教之于藏民族,尤如血与肉的联系,二者密不可分。藏传佛教对藏族历史与社会各个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也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近年来,一些学者曾从政治结构(政教合一)层面,特别是从宗教同藏族社会发展机制的内在联系来探讨和认识藏传...  相似文献   

9.
尕藏加《藏区宗教文化生态》一书系统性地对藏区的宗教、文化和生态进行研究并试图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分析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探讨了藏传佛教对藏区文化和生态的多方面影响,注重藏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变迁,重视从宽角度、多层次审视藏传佛教的社会功能,期望通过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比较,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使藏族地区摆脱经济文化滞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摘要]藏民族有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有许多优秀的伦理道德规范,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传统道德反映着藏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趋向,作为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藏族传统道德作用于藏民族和藏族社会,对藏民族个体内在心理和行为的和谐一致,对藏民族的人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藏族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藏族传统道德及其社会作用做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挖掘藏民族优秀的伦理道德思想,辅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构建藏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藏族传统文化中总结与提取那些有利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道德思想,是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了藏传佛教中的生态道德意识,如藏传佛教中的众生平等的思想、放生护生的思想等;藏族民间文化习俗中的生态道德意识,如藏族传统文化习俗中的生态法则、生活禁忌等.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体现出了保护自然,珍惜一切生命、尊重和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与权利的特征,继承和弘扬藏民族的珍爱生命,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道德,有利于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和亲政策是唐王朝治理边疆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其影响之下,边疆民族与唐朝统治下的中原汉族形成了双向的文化认同,且边疆民族对唐王朝的国家认同也在逐渐加深。两种认同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既存在统一又相互矛盾,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淡化民了族间的差异与隔阂,推动了民族同化;加速了民族间的交往与联系,增进了民族情感;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藏传佛教为主要信仰的土尔扈特部落西迁至伏尔加河流域后,始终保持着与清政府、西藏藏传佛教上层喇嘛的联系。清朝的一系列民族政策,尤其是尊崇藏传佛教的政策,取得了蒙藏民族对清政府统治的认同,藏传佛教成为他们共同的宗教信仰、思想意识和心理情感,成为土尔扈特部和祖国联系的最紧密的纽带。尊崇藏传佛教的政策在土尔扈特部东归重返祖国的事件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蒙古民族素有编修史书的传统,在17世纪清朝统治前后,蒙古社会进入了一段动荡期。面对内部各个万户之间的汗统争夺和外部来自东方崛起的后金-清政权的日益壮大,蒙古民族对于自身的前途和命运陷入了彷徨。然而在这一时期,历史的编修却没有落入集体失语的状态,反而是一片争鸣。史书编修时的话语集中体现出了当时社会上层精英的民族意识,并建立自上而下的民族认同模式。其方法是利用藏传佛教作为话语范式书写历史,这种宗教主导下的历史书写产生了两方面社会影响,一方面,较大限度地教化了当时蒙古社会的民众,建立起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被清廷利用,通过这一话语模式建构起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一套新秩序,同时对于蒙古民族在当时的民族认同和历史观产生了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以及文化认同,因而流传在藏民口中代代相传的民间谚语,蕴含着藏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映射着藏民族的文化心理特质以及世世代代藏民独特的生命体验。本文试图通过对藏族谚语的语义分析,展示藏族谚语与藏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解读藏族谚语蕴含的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认同的维度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族认同长期以来都是民族心理、社会心理等领域的热点问题。在当今民族发展、社会文化变迁的时代背景下,对民族认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心理人类学为视角,将民族认同的构成要素解构为民族归属感、民族情感依附性和民族心理趋同性,并分析这三要素如何影响民族认同的变化。再将这三要素重新建构为民族认同的两个层面和四个维度,即内隐层面的民族归属感、民族情感依附性以及民族心理趋同性和外显层面的民族行为卷入。根据对民族认同的解构与重构,提出民族认同的实现路径为身份认知、文化习得、价值内化和交往交流。同时,以文化-心理一致性理论为依据,认为民族认同也是文化-心理一致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历史时期滇藏地区均属于中华大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与中原王朝的交流互动系古代中国不同地区或不同政权之间的交往联络。换句话说,这是古代中国内部的政治生态式样。考察历史上滇藏地区与中原王朝关系发展的来龙去脉,可以发现滇藏地区所以认同中央王朝是有深刻原因的:地缘环境上的亲缘关系是滇藏地区认同中央王朝的自然因素,文化向心力是滇藏地区认同中央王朝的诱致因素,民族间的"三交"是滇藏地区认同中央王朝的基本因素,经济交往是滇藏地区认同中央王朝的决定因素,行政管辖是滇藏地区认同中央王朝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藏彝走廊古代通道的几个基本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彝走廓是一个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有史以来一直是藏缅语族各民族的活动空间之一.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古代民族的活动,藏彝走廊古代通道具有数量较多、南北向通道更显重要和通道形成后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三个基本特点.分析这些基本特点,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藏彝走廊民族历史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元、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汉传佛教"藏化"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在我国西北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河西走廊虽然以汉族文化为主体,但是,由于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也就自然受到藏传佛教的深刻影响,从而出现了部分汉传佛教寺院改宗为藏传佛教寺院的“藏化”现象,这种汉藏文化的合流现象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又不断地促进着民族间的融合、壮大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蒙元统治者选择藏传佛教信仰的历史背景及内在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元王室选择藏传佛教信仰与藏传佛教在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广泛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同时也是蒙、藏民族双方关系互动以及藏传佛教密法与其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结果。蒙元统治者与藏传佛教之间存在着多层面关系 ,西夏境内藏传佛教的兴盛、藏传佛教界对蒙古王室的积极传教及藏传佛教密法的特色等对蒙元统治者选择藏传佛教信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