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 ,欧洲联合运动蓬勃发展。出于对外总体战略的需要 ,美国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极为关注 ,其态度和政策经历了由反对到谨慎支持再到积极介入的转变。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动力 ,美国的政策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成立于 1 949年的欧洲委员会是在战后初期欧洲统一运动的推动下形成的 ,但它又是英国欧洲政策的产物。英国工党政府初则对欧洲统一运动态度冷淡 ,继则反对建立具有超国家倾向的欧洲议会的建议。在欧洲联合的大势所趋下 ,在美国的压力下 ,英国提出并实施建立欧洲政治磋商组织———欧洲委员会的计划 ,将欧洲联合纳入自己的政策轨道 ,即支持欧洲的政府间合作 ,以巩固自己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反对让渡主权的一体化联合 ,以维持自己与英联邦和美国的特殊关系。英国 1 950年以后对待西欧一体化的态度正是基于同一政策。  相似文献   

3.
欧洲"一体化"与"反一体化"运动是相伴而生的。在"一体化"进程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反一体化"运动总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既有国家层面,也有政党、民众层面;既有坚决抵制而态度强硬者,也有总体上支持而部分持有异议者。"反一体化"运动的存在与发展,一方面有其消极作用,另一方面其积极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欧洲"一体化"与"反一体化"运动是相伴而生的.在"一体化"进程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反一体化"运动总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既有国家层面,也有政党、民众层面;既有坚决抵制而态度强硬者,也有总体上支持而部分持有异议者."反一体化"运动的存在与发展,一方面有其消极作用,另一方面其积极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战后美国在推行“全球战略”和“欧洲中心战略”的进程中,奉行积极支持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十分关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每一重要时期。就欧洲自身的发展历程看,从舒曼计划的启动到《罗马条约》的签订建立欧共体(EC),这都标志着一体化进入了重要发展期,美国都给予密切关注。本文着重述评美国50年代后期始,在推行欧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其基本的政策态度。  相似文献   

6.
欧洲的一体化,既有现实的需要,二战后欧洲列强已经变成了二流、三流国家,而在当今世界,欧洲面对这美国、日本等强国的强劲竞争,欧洲的一体化也有历史的渊源,欧洲在历史上就曾经有过五次某种形式上的统一,因此而使得欧洲各国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与宗教信仰上基本相同,文化差异很小,这就为欧洲一体化创造了可能。本文主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欧洲的一体化的历史渊源,并由此对东亚一体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古代世界的"欧洲"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欧洲一体化运动的思想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欧洲"观念的产生.而这一观念的产生与欧洲认同密不可分.随着神话概念(对过去的认同),地理概念(对空间的认同)和文化认同三个阶段的演进,欧洲认同逐渐加强,"欧洲"观念逐步形成,最早的欧洲一体思想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8.
在二战期间和战后初期的欧洲联合运动中 ,苏联持一种坚决反对的态度 ,并采取了一些可能的措施予以反击。导致苏联这一立场的根本原因在于 ,其主要领导人对当时国际形势的看法和对自身安全利益的追求。此外 ,苏联战后在东欧的扩张与干涉 ,反而从事实上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战后之初与80年代末以来欧洲一体化兴起和深化动因的比较伏广存欧洲一体化或欧洲联合,经过40多年的发展进程,至今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当今世界形势与战后之初相比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今后欧洲一体化还能否继续发展,前景如何?是目前人们研究和争...  相似文献   

10.
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解体导致美国国家利益重心发生变化,美国的欧洲一体化政策面临调整的需要.冷战后,因一体化而日益强大的欧盟与美国在众多领域发生利益冲突,美欧矛盾的激化促使美国加快其对欧战略调整的步伐.伊拉克危机的爆发最终导致美国对欧洲一体化分化、防范加限制的"新欧洲"战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美国的对华政策存在着通过谈判在外交上承认新中国的可能性。在美苏冷战的两极世界格局下 ,美国为了加强其在全球遏制苏联的力量 ,在中苏之间实施“楔子战略” ,决定改变对华政策 ,即由二战后的“介入政策”转为“脱身政策” ,脱身国民党政权 ,撒手台湾 ,承认新中国。朝鲜战争爆发后 ,美国人认为苏联已开始在全球扩张共产主义 ,在目前情况下 ,中苏的分裂已失去现实基础 ,台湾也不能被中共控制 ,于是 ,美国对华政策走进了死胡同。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美一直对其全球军事战略进行缓慢调整."9.11"恐怖袭击加速了美全球军事战略调整的步伐,促使美开始了冷战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军事战略调整.美将亚太地区作为此次军事战略调整的重点,将对亚太安全形势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中国这个亚太地区大国来说,如何应对亚太新的安全形势,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提高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地位,是中国战略决策者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战争前 ,英美奉行“先欧后亚”战略方针 ,在远东方面根本没有一个整体防御战略。太平洋战争后 ,英美在“欧洲第一”总战略不变前提下 ,不断调整其远东政策 ,特别对中缅战场的战略方针。但由于英美各国在远东地区利益差异及在缅甸问题上的不同态度 ,导致了盟军在中缅战场上的失利。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与北约东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维护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建立一个以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理想和价值观的单极世界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由于欧亚大陆在实现美国全球战略目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制定了试图继续掌控欧亚大陆的“两洋战略”。北约东扩是美国实现继续控制欧洲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5.
北约“新战略”与欧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约“新战略”是90年代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军事政治战略,它的基本内容是1.北约的“全欧化”;2.行动方式从“集体防御”转向“积极防御”;3.非联合国授权的行动。这种战略的目标是1.为美国的全球利益服务;2.北约功能的政治-军事化;3.构筑新欧洲的安全框架。这必将带来北约内部美欧关系的变化,表现在1.双方在安全利益上的一致与冲突;2.调整双方的权力与责任关系;3.“授权”问题上的矛盾难以协调。  相似文献   

16.
目前,美国在东亚安全中发挥了一种主导性作用。美国凭借自身超强的综合国力,东亚各国的互不信任而缺乏建立安全机制的条件以及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存在而掌握了东亚安全的主导权。美国在东亚安全的主导权,其实质就是防范与遏制挑战美国霸权的地区性强国的崛起和美国所谓的"邪恶轴心国",以更好地服务于其全球战略,使21世纪继续成为"美国的世纪",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欧盟多边外交的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时期,西欧在两极格局下承担地区性任务,其对外战略服从和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冷战后,欧盟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开始从地区性力量向全球性力量过渡。为此,欧盟实施了多边外交战略,在继续把外交重点放在欧洲的同时,欧盟加大了对欧洲以外地区的进取力度,总目标是使欧盟成为与美国势均力敌的一极。笔者将欧盟的多边外交战略分成全球、地区和睦邻三个层面进行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软权力”与文化安全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美国极力推行“软权力”战略 ,试图通过“吸引”和“说服”达到同化其他文化 ,实现其文化独一性的目的。在全球文化融合的大趋势下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正确的对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方法 ,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 ,对中外文化加以辨别、创新和发展 ,建立有效防备预警机制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是遏制苏联势力在欧亚地区扩张,表现在对待新中国问题上就是设法阻止中苏接近,离间中苏关系。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当权者错误的判断导致错误的战争。其后,美国利用其战后膨胀起来的军事、经济优势,对新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遏制,公开与中国人民为敌。  相似文献   

20.
施爱国 《国际论坛》2012,(1):1-7,79
美国对缅甸"务实接触"政策的出台,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下的必然结果,更是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下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基于美国对过去数年及当下缅甸局势变化的判断;从内涵上说,"务实接触"政策是对长期以来美国孤立制裁政策的补充,其核心特点就是柔性施压与全面影响和渗透;在具体政策操作上,美国采取了全面拓展同缅甸各阶层政治接触、重视国际合作与协调、注重对缅公共外交、突出对缅援助、保持与更新施压制裁等措施;目前,缅甸国内局势已发生明显变化,美对缅"务实接触"政策将因应缅甸局势变化,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中国应未雨绸缪,改变政策实施对象和实施方式单一的现状,检视充实对缅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