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主要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新时期,美国为了确保其超级大国的地位不受挑战,遏制中国的崛起,重新调整了对台政策。特别是小布什上台后,美国把对台政策由过去的"模糊战略"调整为在必要时协防台湾的"清晰战略",更加暴露了其长期分裂我国的企图。我党一定要透过台湾问题认清美国的险恶用心,并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采取各种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秦代的告诉制度在种类上可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自告与告发,以及州告等。秦自商鞅变法以后确立了奖励告奸制度,告奸者与斩敌同赏,官吏周围的人告发官吏,官吏因此受到处罚的,告发之人可承袭原官吏的官爵、田禄。错误告诉的,根据错告之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可把错告分为故意错告和过失错告;故意错告为“诬人”,应受刑罚处罚;过失错告为“告不审”,依法从轻处罚或免于处罚。  相似文献   

3.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殷商帝神崇拜的热潮渐次销寂以后,周代文化中人的主题作为历史的淀积与哲学化的产物,经两周特别是战国社会的动荡筛选以后,已日趋明朗。所谓人的主题,自然与欧洲人文时代的人的主题扦格不入。这是一种在礼制规定下以牺牲人的本性为代价而产生的特殊人——祖。姬周代商,神、祖随之易替。原始宗教的内容也由对超自然的信仰对象转而变成超部族血缘界限的信仰对象。周亡秦兴,合理的逻辑进程应是这种畸形变种的人文主题——祖先崇拜在秦宗教中进一步深化弘扬。但是没有,即便在周、秦代际叠合的百余年间也没有!相反,在秦获得独立的国格以后,虽然正处于六国以祭祀祖先为主  相似文献   

4.
5.
计划经济由科学预见变为现实,迄今不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虽然已经开始显示出它的生命力,但是还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计划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计划理论,更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发展。为了完善我国的计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当前讨论计划理论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宋养琰同志的《对计划经济的再认识》(载《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第5期,以下简称宋文),提出了一些新见解,读后颇受启发。但是,我们觉得文章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一、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实现计划经济吗? 宋文认为,“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职能越来越增长”,目前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计划经济。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也谈技术创新●王明学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界、经济界、学术界兴起了对技术创新的研究,而且也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但缺乏系统分析,要么从某一侧面或某一环节进行研究,要么回避或模糊最基本的概念和内容。本文根据理论界...  相似文献   

7.
<正> “观念更新”和“人的现代化”,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改革和开放的进展,新事物和新情况层出不穷,许多传统观念和做法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在这破旧立新和继往开来的关键性时刻,改变一些传统观念以适应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每个人都面临的严峻现实.在现代社会中,生产方式具有信息化、智能化的特点,人们不但要从现在的发展去探讨未来的可能,而且还要从未来的可能来规划现在的活动.这就使思想观念的作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大.人们能动性的作用加强了.各种“选择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也谈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是人们均衡、协调地处理人与人及人与社会 (广义包括人与自然 )关系的一种态度和方式 ,其核心要义是均衡和合理 ,并以此保持社会应有的稳定、规范和秩序状态。实现公平要求人们在处理政治、法律和道德等关系时要讲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在处理人们经济物质利益关系时要做到起点、过程 (规则 )和结果的均衡和合理。公平并不意味着平等或平均 ,合理的不平等或不平均也是公平的。当前社会应当保证正确公平理念的畅通无阻 ,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也谈诚信     
诚信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诚信在今天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不仅是因为诚信的缺失,更重要的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能否应对呼唤,适应需要,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能否基础牢固的问题。本人拟就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筑诚信问题,谈点浅见。一、诚信的重要性诚信与我们息息相关,可以说无处不在。诸如个人、集体、企业、国家、社会、民族、市场经济,都离不开诚信,都需要诚信。首先,从个人来讲,诚信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我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关注诚信,把诚信作为…  相似文献   

10.
也谈嫉妒     
某些领导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掌权地位,嫉妒才能超过自己的人,压抑,排斥,以至迫害有才者的现象,在我国解放后三十年的岁月中,时常出现。在十年浩劫中,情况就更为严重。可是,以前人们对此总是避而不谈。“嫉妒”二字,很少见诸我们的报刊杂志,更不要说被当作一个人才学专题来研究了。“四化”呼吁人才,人才学又把这问题尖锐地提到了社会之前。《人民日报》在题为《有真才实学才能建设四化》的社论中写道:“要做一个爱护人才的领导者,切不要做嫉妒人才、败坏人才的领导者”。看来,此问题确乎是必须而且可以谈一淡了。  相似文献   

11.
分配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它的任何一个小小波动都会引起人们的观注。近来,社会上对分配不公议论纷纷,成为热门话题。在此,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认识。 一、关于分配公平与否的衡量标准 在社会主义现阶段,我们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第一个标准应该是看个人收入是否诚实劳动所得,是否按其劳动贡献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就是说收入的增长与劳动贡献的增长是否大体上相适应。如若多劳少得或少劳多得即应视  相似文献   

12.
也谈价值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价值问题的探讨逐渐深入,提出了一些新问题,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不过总的来看,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即试图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也谈违法性     
李涛 《理论界》2010,(3):75-76
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构成了大陆法系国家递进式的犯罪论体系。从词源意义上讲,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违法性"这个词并非汉语,而是我国学者在翻译日本论著时,将日语中的"违法性"直接拿过来使用,因而造成了目前学者关于"违法性"含义理解的混乱。  相似文献   

14.
也谈垄断     
一个事物的存在有其客观条件 ,在这些客观条件还没有消失的情况下 ,企图借助人为的力量取消它 ,都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只能适得其反。对待垄断的态度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该本着历史的、发展的、联系的、全球的、民族的、或者不同产品不同对待的观点去看待  相似文献   

15.
也谈弱势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是一个经济范畴。在一个没有达成共性的弱势群体当中,靠一个或几个弱势个体表达整体 的利益和观点,成本很高,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因此造成了个体之间的相互依靠、推诿,结果就表现在对外部的妥协。  相似文献   

16.
也谈同一性     
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在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教学和宣传中,往往把毛泽东同志所讲的“一分为二”代替了对立统一。一个“分”为“两”个,重点在“分”,在“二”,在“斗争”。这就忽视了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分与合的关系,二与一的关系,似乎只有分没有合,只有对立面的斗争,没有对立面的统一。林彪、“四人帮”这伙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骗子,为了适应他们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干脆把唯物辩证法歪曲为“斗争哲学”。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对立统一这个唯物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在其巨著《史记》的《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当赢政在位的二十六(前221)年,已併灭了关东六国而统一了中原地区,使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获得真正的统一。当时秦帝国统治的疆域是: “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二年后,秦始皇东游琅玡,在这里的海滨筑台刻石,以纪念其空前的伟业。在《刻石》的铭  相似文献   

18.
<正> 关于秦代的政治思想,是治史者每每触及而未深究的问题,或泛言曰法家独裁,或毁之为"没有理论的时代".笔者不揣浅陋,拟对秦统一前后的政治思想概况作一考察,并兼论它对当时政治、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也谈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与周平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受政策主体价值取向的支配,因而政策主体的阶级属性及其性质具有决定意义;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并非“民族主义”取向,而是以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为最终目标,适当倾向少数民族权益的维护和实现,从根本上说,是“国家主义”取向;中国民族政策演进发展的基本逻辑的各环节对少数民族权益的确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但仅是作为中华民族利益实现的重要方面,其最终指向是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少数民族权益.采取现行民族政策是否蕴涵着风险,蕴涵着怎样的风险,不能武断得出结论,而需要经过调查、实证.  相似文献   

20.
秦代金钱兑换率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传世文献资料的缺乏,秦代黄金与钱币的兑换率,长期以来未有明确的说法;张家山汉墓竹简的发现,为我们研究秦代黄金与钱币的兑换率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通过传世文献和简牍资料等,就秦代黄金与钱币的兑换率等问题进行分析,可初步推测出秦代黄金与钱币的兑换率基本上是1:5000,即一斤黄金兑换5000枚标准"半两"钱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