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浩 《学术论坛》2007,30(9):1-6
道德形而上学体系在经过现象学还原、法哲学分析之后,还需要历史哲学的综合.历史哲学扬弃了现象学与法哲学中意识与意志的抽象性,达到意识-意志的"精神"复归与历史现实性.历史哲学是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辩证复归.历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在历史哲学中同一,伦理精神是道德哲学形态的民族精神,二者同一的基础是"精神-伦理-民族"的概念贯通.民族是伦理的实体,伦理是民族的精神.历史哲学的本质和方法论实质是"哲学的历史"."哲学的历史"是民族精神、伦理精神"永远的现实性"的历史,是民族精神、伦理精神自我运动、辩证发展的历史.道德形而上学的历史哲学应当以民族精神或作为伦理实体的民族精神为研究对象."人文力"是道德形而上学的法哲学分析向历史哲学综合转换的概念中介和概念过渡,它是"冲动力"和"冲动的合理体系"的历史-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2.
牟宗三在借鉴中西传统历史哲学,尤其是王船山和黑格尔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哲学。以精神实体来探讨历史的发展演变,是牟宗三历史哲学的主要致思理路。并由此发现中国历史是"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和"综合的尽气之精神"的表现,西方历史是"分解的尽理之精神"的表现。这是中国历史中没有产生科学、民主和宗教的根本原因。中西历史的未来在于中国"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和西方"分解的尽理之精神"之融合。牟宗三的历史哲学从其方法论意义上来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关于西柏坡精神,迄今尚无一致看法。研究西柏坡精神,应遵循历史真实、符合"精神"范畴、坚持科学方法的原则。西柏坡精神是由一系列精神群组成的精神体系,此体系以自信担当精神为统领,由"破"——革命革新精神、"立"——创业探索精神、"防"——居安思危精神三大层面组成,其核心是探索创新精神,实质是实干兴邦精神,特质是"两个务必"精神。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8,(4):239-245
时代精神是反映历史发展趋势、推动生产社会化和社会平等化持续进步的文明意识。长江精神、长城精神、长征精神统称"三长"精神,形成了共同的精神理念,其精神内涵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兼容并包、自强不息的长江精神,和睦相处、刚健有为的长城精神,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长征精神,已超越了原有历史定位,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哲理,展现了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创造的辉煌、宝贵、具有正面价值的精神财富。"三长"精神对当今中国时代价值的塑造与弘扬,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强大的凝聚作用、积极的驱动作用和奋斗进步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三个代表"的哲学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现实价值.之所以能够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始至终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念,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充分领会贯穿其中的哲学理念,用这些哲学理念武装头脑,并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6.
"川陕苏区精神"是巴中进行"四川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定位的核心文化力量.但在其文化宣传中,却长期用"红军精神"这个单一、平淡的红色文化宣传口号,这使巴中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氛围和文化自觉意识正在淡化,挖掘川陕苏区精神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重新进行历史文化名城宣传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正>一、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族哲学社会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里的人们既包括各层级的决策者,更包括生活、工作于基层的广大民众。毛泽东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哲学社会科学作为认识世  相似文献   

8.
西柏坡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军 《东岳论丛》2003,24(6):26-31
西柏坡精神,是党中央、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铸就的一种代表历史转折的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内容丰富,底蕴厚重。其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观;"民主守纪、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立国、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全局观;"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自律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宗旨、勤政廉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观。这种精神成果,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发展的,永远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意蕴和自己的价值。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拥有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9.
借用施特劳斯的术语,黑格尔对他的历史性原理有一个"隐微教诲"和一个"显白教诲",其"隐微教诲"在<精神现象学>第八章给出,其"显白教诲"则见于<历史哲学>绪论.本文是对<精神现象学>第八章黑格尔历史原理之"隐微教诲"的一个解读.黑格尔认为,"精神"产生自己并发现自己,最后达于对自己的概念式理解即绝对知识,这个"精神"自我发展的辩证历程就是历史.  相似文献   

10.
大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之一。作为大庆精神重要内涵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作风,有其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它是经过不断地狠抓,下重功夫培养,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才形成的。这一作风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今天仍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结合实际,抓住重点,继续努力坚持和大力传扬。  相似文献   

11.
"广西精神"是经过历史积淀和孕育而形成的广西人民特有的精神品质。广西文化是产生"广西精神"的源泉和土壤,"广西精神"是广西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与导向,其具有生存力、发展力、凝聚力、核心力的深刻内涵,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基于此,可以从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塑造区域文化形象、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入手,以"广西精神"促进广西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与高校党建以实践为纽带,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互动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建实践熔铸了地大精神的历史根基,沉淀了地大精神的内在特质,打造了地大精神的象形符号,丰富了地大精神的内在肌理;地大精神的实践理性决定其要归回实践,扎根党建土壤,有机融入学校党建工作各方面。这要求高校必须立足实践,高度重视大学精神与党建工作的耦合联系,全力保障大学精神与党建工作协调融合发展,全面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在"双一流"建设的浪潮中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铁人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铁人精神的内涵、铁人精神的历史及现实意义的深入挖掘,解释了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深入挖掘铁人精神的人格价值的意义,这能够使其包含的中国传统文明精神昭示于世,让世界认识这种精神的价值、以及这种精神的持久性,并在十八大"五位一体"战略思想指导下,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对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思,反思小说曾在新时期形成文学热潮并引起强烈反响。总体而言,政治是反思小说的主要精神向度。这种精神向度既体现为对特殊历史阶段的政治得失的总结与考量,也体现为对知识分子政治情怀的表达或政治身份的诉求。就张贤亮、王蒙两位反思小说代表作家来说尤其如此。在张贤亮那里,政治苦难于知识分子来说不唯是历史的馈赠,而且是政治浴火重生的熔炉。而对王蒙来说,即使历史曲折让知识分子遭受政治打击与精神扭曲,也不能改变他们"虽九死而未悔"的"少共"情怀。  相似文献   

15.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源。在实现"中国梦"的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需要呼唤"红船精神",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作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灵魂坚持走中国道路,以民族和区域文化为根基弘扬中国精神,以国家独立与进步为己任凝聚中国力量,作为"红船精神"的价值指向,为实现"中国梦"指明路径选择、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今天,进一步理解"红船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关系,依然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郑敬斌 《东岳论丛》2019,40(7):184-190
改革开放精神铸就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理解改革开放精神,要坚持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从理论维度来看,改革开放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体现马克思主义观点,贯穿马克思主义方法;从历史维度来看,改革开放精神在历史的长河里可溯源于中华民族精神,涵育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传统,最终形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从现实维度来看,改革开放精神应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在"精神危机"中破解现实难题,在实现伟大奋斗目标中凝心聚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的实践中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在批判知性真理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从前真理观的"理性颠倒"。黑格尔真理观的前提和基础是精神活动性和精神自我意识,因为精神本性具有活动性,在自己活动的结果中达到精神自我意识,所以真理必然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真理观的基础是人的自然需要和满足人需要的具体实践活动,所以也必然强调真理是个历史过程。但是,马克思的活动主体不是理性、精神,而是现实的人;活动的内容也不是黑格尔的精神外化的自我意识,而是现实的感性物质活动;黑格尔是把实践作为认识的环节,他完成的是一种理论系统化的哲学系统,目的是构建绝对真理体系,而马克思是把真理作为实践的环节,最终完成在一种开放的历史实践活动中,目的是人类的自由解放。因此马克思完成了对黑格尔"理性颠倒"的"实践颠倒"从而实现了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整个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8.
在技术主义思潮、消费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等多重冲击和渗透下,网络文学"爆发"了"精神缺失"危机。新时代的"通三统"为我们克服和化解此危机提供了既深切关联又各有侧重的三重启示,即重建网络文学之"情本"精神、政治伦理精神以及意识形态精神等维度。网络文学的基本定向和发展道路,必然且应当是社会主义网络文学及其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发展的一种动力。大学的历史积淀了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推动了大学的发展。面对中国大学精神的现状和21世纪的时代要求,中国大学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点,铸造更加凸显人文关怀、科学理性、文化自觉、卓越意识、独立自治、开放包容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延安时期曾多层次、多侧面地论述了鲁迅的"历史地位"和"鲁迅精神"。毛泽东延安时期的"鲁迅论"从新民主主义的角度确立了鲁迅的历史地位,将鲁迅及其精神限定在党派政治和现实斗争的需要中,带有极强的政治功利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