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曾写过《幸亏还有死刑》一文,说的是贪官该杀,若不杀贪官,国人将受无穷之害;今日又写《贪官不应速杀》,说的是贪官应该缓杀,若速杀贪官,则不利除贪务尽。时下,在处理贪官案件上有人主张“从重从快”,从重有法律界定,从快则无法律界定。从重从快处理别的案件或许可取,若处理贪官案件则并非策略。贪官不应速杀,不是贪官罪不当杀,不是对贪官重罪轻判,更不是为贪官开脱。杀大贪官,警示官员,匡正风气是完全必要的。速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大贪无可非议,大得人心,然而速杀那些具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大贪就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2.
戴文华 《中华魂》2011,(5):44-44
去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刑法修正草案的审议过程中,曾在公安部任职的牟新生委员提出"贪污贿赂罪以不涉及死刑为好"的建议。牟委员的"贪官免死"论一出,即招无数网民反对。现在看来,这个降低贪官量刑标准的提案彻底泡汤了。不过,在现实中,对贪腐官员变通从宽发落的做法依然存在,前几年官员贪贿几百万元就可以判死刑,现在"提涨"了不少,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也不判死刑。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汉传因明研究大体呈现了经典注释型、佛教解读型和逻辑解读型3种研究范式,其中以最后一种为主流,这种范式的特征是依据三段论逻辑评判标准来断言三支比量是演绎还是归纳的性质.其实,对因明进行逻辑解读型的论证范式是不合理的.于是,基于论证的结构,从理由和主张两个层面来考察这种论证范式:首先,因明论证尤其关注对理由真实性的检查,理由为真的检验是靠规则来约束的.其次,因明论证对理由之真实性的把握是以主张为本位的,即通过对主张的确认来追溯理由的真实性,这就更体现了因明论证关注语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论证活动的影响.最后,基于三段论本身的形式结构,将三段论定义为是一种"空架子"的论证,理由的真实性以及理由对主张的支持程度并不是它关注的问题.因此,"逻辑解读型"范式在因明研究中并不合理.  相似文献   

4.
到广西出差,汽车路过一座大桥,主人忽然告知:上面那题名是成克杰的手笔。江山代有贪官出,各领风骚没几天。我们算了一下,成克杰被处死时日已经不短,地方政府为什么不赶决“划清界限”呢?总不至于是有什么情绪吧。有人解释说,不铲成克杰的字,是这几个字镌得太高了,在斜拉桥立柱顶端,足有四十米,万一因为  相似文献   

5.
对于间接代理中第三人损害赔偿问题的重要表现之一,被代理人因相对人不履行合同所受损害是否应得到赔偿,学界观点不一。本文针对学者反对就被代理人所受损害予以赔偿的若干理由,主张应赋予被代理人就其所受损害直接向相对人请求赔偿的权利,但须受到诸多限制。  相似文献   

6.
关于梁山义军受招安 “《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确是如此。反贪官,是梁山义军的主要宗旨之一。贪官的迫害是许多梁山义军的首领走上反抗道路的直接原因,梁山义军把反贪官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问题是,反贪官对不对?我想,这一问题不难回答。只要面对封建社会的现实,我们就会得出完全肯定的答案:在封建社会反贪官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进步性。贪官是封建社会(乃至于整个阶级社会)的必然产物。贪官这一阶层是罪恶的封建社会造成的。贪官这一阶层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是给广大人民(主要是农民)造成痛苦与灾难的重要原因。只有承认这一点,我们才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封建社会中产生了那么多鞭挞贪官,颂扬清官的文艺作品(如为数众多的进步的公案小说和戏剧)。《水浒传》在这一点上,与  相似文献   

7.
正当全国人民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深入开展对《水浒》评论的时候,我们听到有一种说法:"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也总比不反贪官要好的."这种说法对吗?不对.有这种看法的同志,说明对《水浒》所宣扬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一思想口号的实质还没有认识清楚,还没有识破它的反动性和欺骗性.首先我们应当认识,《水浒》所标榜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不是农民革命的口号.因为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推翻以皇帝为代表的整个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所以,我国历史上大小数百次的农民起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是不是曾主张五族共和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持否定意见的同志所根据的理由主要是:1、五族共和不是孙中山首先提出来的,2、当时,孙中山并没有就五族共和问题明确表态,3、有一些立宪派人起劲唱喊五族共和,许多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乘此混进新政权;4、孙中山以后批判过五族共和。我不同意这种意见。我认为,孙中山曾经主张五族共和。  相似文献   

9.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评价董仕杰本文主张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展效率评价。提出这一主张是基于下述理由:第一,中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情况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效率,已成为日益紧迫的课题。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分配的正义观”要分配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尔斯的"分配的正义观"从平等的权利出发,主张用"公平正义的两个原则"来取代功利主义,认为除非有充足理由证明应当不平等,否则就应当平等,并根据公平的正义原则分配公共资源和自由体系.考察了罗尔斯的分配的正义,对深入研究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利益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怀 《淮海文汇》2004,(2):24-25
贪官们一个人是贪不起来的,必须有一个“黄金搭档”。这个搭档往往是大款、妻子或情妇充当主要角色。一方面是贪官和大款一唱一和,官与商互相支撑,互相利用;另一方面是贪官和妻子或情人,一唱一和,把权钱交易在暗地里搞得缠缠绵绵。  相似文献   

12.
曾亚波 《中华魂》2008,(2):31-32
近日,湖州司法机关对浙江省交通厅原厅长赵詹奇及其情妇汪沛英案件的公诉、审理,分别给了贪官和情妇一记重拳。这第一拳是:将特定关系人所收钱款纳入到贪官受贿的总额中去,使贪官再不能通过特定关系人分流受贿额度,得了便宜做了"好人"又不担责任。  相似文献   

13.
陈鲁民 《中华魂》2010,(6):45-45
贪官的产生,往往是多因一果。或因自己贪欲作祟,或受风气影响,或受枕边人的唆使,或受子女的怂恿等。反之,官员的廉洁,也是多因一果。因为自己立场坚定,不随波逐流,还有良好家风,父母提醒,老婆孩子劝诫等。就以安徽凤阳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为例,他为什么不当贪官,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除了组织教育,他自己的觉悟,也与亲人的大力助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继承法中没有规定归扣制度,有的学者认为这是立法上的漏洞。但该文认为归扣制度自身存在重大缺陷,其与我国现行其它法律制度间存在冲突,同时在我国设立归扣制度的理由也是不充分的,因此主张在我国设立归扣制度应当谨慎。  相似文献   

15.
道德动机问题是当代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所要澄清的是欲望和理由究竟哪一个在行动者的行动激发中发挥着更基础和更根本的作用。动机休谟主义理论主张道德动机来自被恰当定义的欲望,动机康德主义理论认为行动的动机来自不依赖欲望的理由。这一问题对伦理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最终的论断是欲望占据基础地位,那么这在规范伦理学层面将得出情感主义的结论,在元伦理学层面将得出非认知主义和非实在主义的结论;反之,如果最终的论断是不依赖欲望的理由占据基础地位,在规范伦理学层面将导向理性主义,在元伦理学层面将导向认知主义和实在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一、中学要不要教文言文 目前这个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不主张中学教文言文,理由是:中学生要学的东西多,没有多少时间学文言文;学一点点,将来工作中用不上;弄得不好,会造成学生作文文白夹杂;至于将来工作需要阅读文言文的,可以在大学里学,或者中学文理分科,文科学生学;等等。另一种意见,主张中学教一点文言文。理由是:为了批判承古代文化遗产;工作中有时需要阅读近代现代的国内外文言资料;日常生活中有时也要接触文言材料;文言中有些词语现在还用得上,学文言文对现代汉语也要好处;等等。  相似文献   

17.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水浒》一书的思想主题。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农民革命思想”。果真如此吗?学习列宁的光辉著作《国家与革命》,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国家学说对它进行剖析,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所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根本不是什么“农民革命思想”,而是混进农民起义队伍的地主阶级代理人的反动思想,是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思想核心;它的实质,在于取消革命,维护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  相似文献   

18.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我认为,真理所包含的客观内容没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主观形式会打上阶级烙印,人们在认识和利用真理上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从来主张客观真理论,反对主观真理论和阶级真理论。可是,有些同志却提出种种理由说明真理有阶级性。下面针对这些理由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东木 《今日南国》2006,(14):51-53
自古以来,国人总是怀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房屋情结,但凡手里有了钱,总是想着购地置业,毕竟房产在保值以及财富传承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于我们关注的贪官,更加不例外。对房产的热衷,让贪官们在房子上各显神通,几乎极尽所能。于是,每挖出一个贪官,背后多少都会有一套乃至多套豪宅,这同时也是他们处理巨额资产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国家赔偿法的废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赔偿法弊端重重,多数学者主张修改,但是笔者主张废止,以民法和民事诉讼法处理国家赔偿案件,理由是:第一,没有专门制定国家赔偿法的国家,照样能够解决好国家侵权赔偿案件;第二,双轨制并非大陆法系国家的必由之路;第三,国家赔偿法存在的基础是国家责任豁免原则废除的不彻底性;第四,民法完全有能力取代国家赔偿法处理国家赔偿案件;第五,以民事诉讼法处理国家赔偿案件可以克服现有程序的严重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