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年前,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热映,来自河北的山村少女魏敏芝因主演了这部“原生态”的电影而一夜成名。但魏敏芝没有像与张艺谋合作的巩俐、章子怡一样大红大紫,耀眼的光环似乎转瞬即逝,银幕上再难见其踪影。就在大家感觉她似乎已“泯然众人”之时,奇迹发生了:这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女已身在美国,拿着全额奖学金成为杨百翰大学的一位留学生。魏敏芝和巩俐、章子怡等“谋女郎”一样,开始走向国际,并获得不小的成功,但不同的是,她的轨迹似乎更加独特。  相似文献   

2.
正郭涛,祖籍北京,出生于陕西西安,曾是冯小刚银幕处女座《永失我爱》的男一号,也曾是张艺谋电影《活着》当中的春生。2006年,《疯狂的石头》中的包世宏让他被更多人熟知。而后在《黄金大劫案》《白鹿原》《盲探》等一众大银幕的表现,让他的名字愈发响亮。  相似文献   

3.
聂东甲 《可乐》2010,(5):53-53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张伟平结识了张艺谋。两人性情相投,成为很要好的朋友。 1995年,张艺谋筹拍《有话好好说》,投资人对影片的前景没有信心,不敢投资。一次见面,张伟平问张艺谋:“最近在忙什么?”张艺谋有些苦恼:“最近在筹拍《有话好好说》,但投资方对市场缺乏信心,资金迟迟不能到位。”  相似文献   

4.
红极一时的张艺谋电影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关于张艺谋电影的论争既为这道风景线增添了颜色,更开启了关于张艺谋电影作为文化现象的探讨。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武器,解析了张艺谋电影所开创的文化“中间地带”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部老版《西游记》使六小龄童一举成名,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而他的真名章金莱却被人忘记了. 六小龄童出生在一个“猴王世家”.父亲六龄童有南派猴王之美誉.一出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20世纪60年代搬上银幕,轰动一时.他还有一个哥哥叫小六龄童,比他大10岁.小六龄童曾是猴王的最佳传人.没想到的是,后来小六龄童被白血病无情地夺去了生命,时年17岁.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艺谋突然“失去”了合作伙伴巩俐和国外投资後,张伟平出现了,他慷慨自掏腰包让张艺谋拍片,并迅速从电影外行修炼成高手,写下2.5亿的《英雄》票房神话,开创了中国电影“制作-营销”新模式,成为中国电影梦工场的最大“买家”。2005年,张伟平和张艺谋一起联手高仓健,打造艺术大片《千里走单骑》。  相似文献   

7.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筹备和精心策划,张艺谋和他的助手们在世界闻名的“歌剧之乡”佛罗伦萨创造了一个歌剧奇迹。6月3日,曾自言不懂歌剧的他导演的歌剧《图兰朵》,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首演即大获成功,像贝尔多鲁奇、索菲亚·罗兰这样的大电影艺术家以及众多歌剧迷“蜂拥而至地去争看《图兰朵》”(引自罗马《大同报》)。自6月到7月的十几场歌剧演出票早已被观众抢购一空。这是张艺谋作为电影导演在电影之外为中国人争得的又一份荣誉。  相似文献   

8.
纵观近些年的国产大片,女性服饰造型的性感暴露已经成为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男性作品中。透过这种服饰表象发现,银幕上的女性形象常是男性按照自己偏爱的类型幻想出来的"他者"。作为一个空洞的能指符号,银幕女性不可避免地沦为了男性欲望的"凝视"客体。  相似文献   

9.
1989年,葛优、巩俐主演的《代号美洲豹》是张艺谋通俗化的试水之作,人财两空后,他又回到了《红高粱》的路数上。直到2000年的《幸福时光》,张艺谋的电影始终是拍给文化精英看的。而从新世纪  相似文献   

10.
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映之后,全国各地万人空巷,一票难求,一角钱的票价,票房竟然过亿。年仅17岁、初登银幕的男主角李连杰声名鹊起,一炮而红。他出演的觉远和尚机智英武、武艺高强.成了青少年崇拜的偶像。许多男孩子剃了光头,心怀武侠梦,去少林寺学习武术。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11,(9):52-52
现年20岁的安哥拉桑比赞加市男子弗朗西斯科·多明戈·乔吉姆被人称做“安哥拉恐怖之颚”,因为他拥有一张令人难以置信的17厘米宽的大嘴巴,大得足以装下一听330毫升的可乐罐!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媒介,当今的电影处于一种扩展的现状之中。银幕作为电影装置的核心构成,同样面临形态、内涵以及与观众关系的重塑。曾经,影院作为柏拉图的洞穴,银幕成为展示或遮蔽的装置,观众的位置被限定。随着新技术的引入,银幕或成为观众进入镜像世界(AR)和“元宇宙”(VR)神话的入口,回应着早期电影“乔西叔叔”进入“活动影像”的预言。此外,屏幕也逐渐摆脱影院装置,新屏幕正在成为全景监视工具和数据流的集合,并建构着屏幕与观众/受众的新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汪涌  张薇  马向菲 《今日南国》2006,(15):22-23
张艺谋能搞好开、闭幕式吗?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受到了老百姓的极大关注,前不久被聘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创作团队总导演的张艺谋则成为争议的热点,既有很多人支持他,也有一些人表示怀疑。北京奥组委官员:张艺谋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导演,由他率创作团队来执导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可谓众望所归。最终选定张艺谋,主要是基于他对北京奥运会的精髓有着深刻的理解,并有丰富的积累,在艺术表现形式和  相似文献   

14.
年纪大一些的读者,大概都还记得,五十年代中期,老作家刘知侠曾经写过一篇题为《红嫂》的小说,歌颂了一位以自己的奶汁哺育八路军伤员的沂蒙山农妇。后来,又改编成同名“哑剧”——舞蹈,搬上银幕,成为脍炙人口的革命传统教育影片,深深打动着青少年一代。  相似文献   

15.
一部商业大片《十面埋伏》上映了。老谋深算的张艺谋“埋伏设尽”,“十面立体炒作”。先在首映礼上虚放一枪:只放了电影的片花,而且请了众多大牌明星表演,并将演唱会搬上中央电视台,这一奇招马上引来百倍关注目光。上映不到一周,票房成绩捷报频传,已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冠军。张艺谋赚了钱,却挨了骂。声势浩大的炒作背后,是影片单调的情节——江湖恩怨的纠缠,是演员们半文半白的台词,是精美的画面背后的空虚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通过对张艺谋艺术创作的全新观察和独特阐释,在深刻揭示张艺谋确立电影大师地位的同时,探讨他如何超越电影导演身份,从而树立其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的视觉艺术大师的“新张艺谋现象”.文章主要从三个维度对张艺谋“另类身份”进行“言说与解读”:一是张艺谋的影像身份:电影界内创造的辉煌;二是张艺谋超越影像的视觉艺术大师身份——“跨界”的勇气、追求与成就;三是张艺谋“跨界”创作中“相同”与“相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11日清晨6时,福州的天空还灰蒙蒙的,72岁的老人薛义斌又骑上自行车,离开家门,开始他每周末的例行旅程。他的目标是10公里外的鼓山。半个小时后,薛义斌满身大汗地站在山顶,心情无比舒畅。回看来时的路,长达8公里的上坡,足以让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望而生畏,但是他——一位古稀之年的癌症患者,轻松地将其战胜了。  相似文献   

18.
改编小说是张艺谋电影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在改编过程中张艺谋有着多元的美学追求。他继承了分解性美学,保留原的故事性,并强化情节、集中矛盾,从而克服了第五代电影的局限。为寻求突破,他又实践了纪实性美学,简化故事线索、淡化情节,并以偷拍的手法创造了一种初始真实的幻觉。而张艺谋电影改编中最具特色的是对影像美学的运用,他充分发挥了影像造型的艺术表现力,巧妙应用隐喻象征等手段,把学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19.
正面对长达半年的江湖传闻,张伟平直面媒体回应了"新画面"解散以及与导演张艺谋"分家"的传闻。一向人前人后被称张总、伟哥的张伟平话里话外都是委屈,"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你总得给我一个说法啊!"张艺谋并没有人间蒸发,不久前还为他一手提拔的预告片剪辑师魏楠的婚礼录制了VCR。镜头前,衣着还是他最倾心的红色系。张艺谋没有变,张伟平也没有变,只是他们在一起太久了,合作十一部电影之后,中国的电影环境变了,媒体环境也变了,甚至连我们对于男人情义的理解也变了。  相似文献   

20.
马云最后没有忍住,且公开言论中还有不恰当信息。而潘石屹的“贼”却获得了成功。他们的应对与表现,足以成为企业领袖声誉管理的绝佳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