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本好书就像一道光芒,折射出七彩的虹。 一本好书又似一段人生,在收获的季节里轻舞飞扬。 一本好书纺出美丽的梦想,调开一片和谐的天地。  相似文献   

2.
人生为读     
人的一生,是读的一生。从小读到大,从大读到老,从生读到死。知识是一本大书,岁月是一本大书,自然是一本大书,人生更是一本大书,一天也离不开读,一辈子也读不完。读人读天读地,走到哪儿读到哪儿,活到何时读到何时。只有不去读的,没有没啥读的;只有读不完的,没有能读尽的;只有读之有悟的,绝少读之无益的。  相似文献   

3.
杨照 《社区》2012,(17):7-7
一家出版社要重出赫尔曼·黑塞的《彷徨少年时》,我答应帮他们写一篇介绍。新译的书稿送来了,一边陪你练琴,我就一边重读《彷徨少年时》。我记得是刚上初中时,连续读黑塞作品的。第一本是《彷徨少年时》,第二本是《漂泊的灵魂》,第三本是《乡愁》,第四本是《流浪者之歌》,一本接一本地读。  相似文献   

4.
本归纳了《孟子》“一本”“二本”的说法在宋代理学话语中的用法,指出理学界对世界统一性的追求,在儒学内部,是受了孟子“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的鼓舞。由于“一本”“二本”也是程颐提出“理一分殊”时的话语来源,本着重分析了两种提法之间的关系,指出程颐本之《孟子》提出“理一分殊”,实原出于赵岐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袁宏道山水游记存在两种版本系统:一以佩兰居本为代表,一以吴郡本为代表。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吴郡本当为初稿,佩兰居本为改稿,吴郡本优于佩兰居本。进一步还可推断,改稿者不应是袁宏道,而很可能是何伟然。  相似文献   

6.
戴良别集版本源流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良别集一名《九灵山房集》,一名《九灵山房遗稿》。《九灵山房集》今存单行本有明正统十年刻本、清乾隆三十七年重刻本等,丛刊本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金华丛书》本等。《九灵山房遗稿》单行本有清同治十二年重刻本,丛刊本有《金华丛书》本等。戴良别集诸多版本其实一个来源,即明正统十年原刻本,其余各本皆由此出。  相似文献   

7.
一本新书一本好书─—评张积家主编《心理学》王荣纲,曹洪顺张积家主编的《心理学》教材新近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本新书,也是一本好书。参加编写这本书的是6名青年教师。近几年来,他们已出版过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该书的主编张积家,就是他...  相似文献   

8.
书事二三     
郑超 《社区》2014,(20):12-13
明朝人张岱曾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一段时期,我的“癖好”是每星期到一家个体书店淘书,去了几回,老板认识了,一见面就热情介绍新到的书籍,我冲他笑笑,自己转圈淘书,看见中意的,先翻看出版社,然后看纸张,感觉喜欢,就买下。一大捆书背到家后,先给它们松绑,一本本平放在地板上,再翻开每一本扉页,在浓浓的书香中陶醉。很多时候,邂逅一本好书,如同邂逅一位知己,仿佛心底埋藏多年的话,作者替你说了出来。难免心生敬意,怦然心动;感觉情投意合,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9.
儿媳的相册     
朱厚铭 《老友》2012,(12):40-40
我的大儿媳付玲自小喜欢照相,也懂得收藏相册。她在参加工作后的10年里.就已收藏了6本厚厚的大相册。这一本本相册,一帧帧照片,不仅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它们还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10.
倪朝晖  李莉 《社区》2010,(4):35-35
她,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把一本红皮书放上窗台。她,每天早起必须执行的一项任务,是在自家窗台守候那本红皮书的出现,然后也在窗台上摆好一本红皮书。  相似文献   

11.
朱荣根 《社区》2013,(4):40-40
一天,辖区居民王某和妻子来到社区办事大厅,王某拿出两本户口簿,一本是自己的,上面只有他们夫妻两个人的信息,另外一本是王某堂哥的户口簿,上面除了堂哥夫妻以外,还有一儿一女两个人的信息。王某对社区工作人员说,堂哥户口簿上面的男孩是他们的,要求社区把自己的儿子从堂哥户口上迁回自己户口簿上,社区工作人员只是说了一句“你们可以到公安部门办理”,王某夫妻就开始大吵大闹,说社区工作人员不作为,一时搞得社区工作人员都无法工作。  相似文献   

12.
徐锦江 《社区》2008,(32):14-15
中国古代诸子中,孙子是最有务实精神的,故最适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家们,诸如EMBA或做事的人阅读。一本兵学圣典,其实也可以解读为一本创业拓业的书,一本人生规划设计书。所有的阅读都是阅读者的阅读,好书在于打开一扇门,让你轻松自如地进入到活跃的思维层面而有所遐想,如孙子云:“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相似文献   

13.
我们感到“延安精神”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学习和发扬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在书中行走     
庄华民 《社区》2014,(29):6-6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中没有阳光一样。的确,书籍是我们最睿智的长者、最尊敬的老师和最密切的朋友。当我们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茅塞顿开;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烦恼的时候,一本好书能教我们如何去应对;当我们心情烦躁的时候,一本好书更是可以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慰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礼记》经注诸版本间之关系及其价值,认为现存版本可分两系统,一为《唐石经》——宋监本系统,抚州本、八行注疏本属焉;余仁仲本、纂图互注本及十行注疏本、闽、监、毛本属另一系统。清代校勘《礼记》的两部代表性著作《礼记注疏校勘记》、《抚本礼记考异》都未见到余仁仲本及纂图互注本,因而未能辨识十行本众多讹误的由来。今校余仁仲本,知十行本经注文本的底本是余仁仲本或类似余仁仲本的别本,十行本与抚本、八行本之间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至于岳本,应视为这两种系统的混成品,实不足珍重。这种认识也推翻了十行本在经注、疏汇刻本的基础上附入《释文》而成的通俗概念。  相似文献   

16.
徐金源 《老友》2011,(11):60-60
岁月匆匆,一晃就过去了20年,今天迎来了《老友》20岁生日。在此,我作为《老友》的忠实读者,感慨良多。1998年10月,我第一次参加乐平市公安局退休干部党支部会议,无意中见到一本《老干部之友》(即《老友》),随手翻翻,觉得这是一本知识性较强的刊物,颇有可读性。会后,我便向当时党支部的负责人要了一本。从此,我和《老友》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世界本是一片沧海桑用,没有人,也没有路。 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本没有的路有了,而且不止一条,不止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8.
萍心 《社区》2008,(17):18-19
四年前,台北街头正进行着一场宁静的咖啡馆文化革命。就在这个时候,一本名为《打开咖啡馆的门——欧陆三百五十年的文化风云》出版了。没多久,几乎每家咖啡馆的书架都摆上了一本,每个嗜咖啡的都人手一本;而书中引用一位维也纳艺术家的自述做开场白的一句话——“我不在家里,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也在瞬间成为人人传颂的流行语。整个台北市,就像端进了一杯Expresso,骤然香了起来。  相似文献   

19.
读书妙养生     
吴盛涛 《社区》2009,(27):38-38
俗话说:“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一本好书就是一剂悦心的良药,能启迪智慧,净化心灵;一本好书又是一位多情的密友,能使人洁身自爱,做一个高尚的人。能抽闲捧卷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好书对于我们,可借用苏东坡的一句名言:“不可一日无此君。”  相似文献   

20.
糊涂与明白     
汪可 《社区》2011,(17):57-57
数年前,我在书店选购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一本是张中行老先生的《顺生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