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方面进行了许多本土化的探索,“村寨/露天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这种以村落为单位的文化保护实践,与后来从国外引进的“生态博物馆”以及目前国家所倡导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有许多相似之处,基本把握住了文化保护的主体性。对这一已有20多年时间的文化保护实践项目的样本考察表明,村寨博物馆其实也是一种新农村建设运动。当一个传统的村落空间被置于博物馆话语之下时,村民便开始了一种“破冰式”的文化传承与文化生产的现代性建构之旅。因此,哪怕是一个目标旨在文化保护的项目。也是一种不同于当地文化的异质文化传通,是一种文化资本与社会力量的介入,它终究成为村落社会文化变迁的动力,甚至成为颠覆村落社会秩序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2.
精准脱贫是我们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而精准脱贫的主战场则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必须下更大的决心,实施更加精准的扶贫政策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关于民族地区扶贫、脱贫研究的文献较多,但极少有人研究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载体的精准脱贫,我们认为,这是民族地区实施精准脱贫的一个重要路径,是一项必须的也是可行的精准脱贫攻坚战略。  相似文献   

3.
短篇小说是杰克·伦敦(1876-1916)作品中的精华,而北疆故事又是这些精华中的经典;在伦敦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北疆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一、北疆象征着自然和宇宙神秘、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对闯入北疆的文明人具有敌意和破坏作用.二、北疆象征着对患有"过度文明"病的现代人的救赎力量,这种救赎力以其破坏力为实现手段.以伦敦的经典北疆小说<生火>和<热爱生命>为例,结合对伦敦所在的时代背景的分析,探讨北疆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界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宏观研究;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对各行政区域内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研究;以范围较小的地级市(州)或县级市(县)为对象,对市县范围内的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研究;有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个案研究;针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的专题研究.本文在评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尚待深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怒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边陲怒江峡谷中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民族传统教育为主的村寨教育执行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将"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功能.同时,村寨教育在不断地制造"性别差异",它对维持两性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深入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查阅,从民族政治学视野分析塘子寨苗族村寨治理的实践及特征,总结塘子寨村寨治理的宝贵经验,以期为西部少数民族村寨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村寨经济是一个具有区域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特点的经济系统,是国民经济体系中最基本的经济单元。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村寨的数量大且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因此民族地区村寨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有利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在四川西北部岷江及涪江上游。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茂县凤仪镇坪头村是灾后重建的重点羌族村寨之一。在岷江西岸这个尔玛民众居住的村寨中,融汇诸多元素并突出展示的傩文化景观吸引着来访者的眼球,值得学术界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村落是少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空间,是少数民族文化孕育和发展的生态基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开发,不仅只是外在形式的物化改造和形象改观,更应该是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延续、民族精神的弘扬、传统聚落共同体的建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志作为记录民俗资料的科学活动,能够突破传统志书的局限性,充实民族问题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彰显民俗的地位和功能,发挥着文化记录、传播和交流的功能,有助于重构村落共同体,使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有主体依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志书写应该包括田野工作、描述和分析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1.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村寨的组织管理模式是:以行政机构和宗教机构两个正式群体,将全村的非正式群体结合起来;以广播传达信息,以奘房为固定活动中心,全体村民共同为实现村寨的目标而行动。在这一组织模式下,傣族表现出以村寨取向为核心,以避异求同为突出特征的社会取向。  相似文献   

12.
《百姓生活》2010,(10):62-64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有一个素有“苗都”之称的西江千户苗寨。这个有近千年历史的古老苗寨,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共1350多户,其中苗族人口占99.5%,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也是苗族原始生态文化保存比较完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疆的民族关系经历了很大的冲击和变化,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民族关系方面的冲突与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民族关系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好坏的重要视角。新疆北疆既是边疆又是多民族地区,历史与现实的发展决定了它也具有不同于南疆和东疆民族关系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4.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意义重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和民俗文化、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村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村寨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取得进展,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目前,特色村寨建设存在着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保护和发展规划和方案不尽科学,部分地区部门协作不力,村民参与不够,村寨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要提高对特色村寨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建设目标和原则,因地制宜,探寻各自的建设模式和方法,发挥政府、村民、企业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南黎族村寨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并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个性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城镇化进程大背景,以哈方言典型代表头塘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重点梳理和探究了建国以来海南黎族地区村寨的社会主体、社会经济、社会观念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迁,特别是能够反映黎族社会变化,蕴藏有丰富的现代性意义和思想史意义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同时分析了黎族村寨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备受旅游者的青睐。宁德市上金贝村是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具的畲族村寨,但在打造"中国第一畲家寨"的旅游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开发层次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特色商品缺位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辽代北疆地区在城镇建设、农业、牧业上都有长足的进展。城镇建设上,出现了上京、中京等大城市,在草原地区出现了大批头下军州城。在上京、中京地区,不仅农耕范围得以扩大,而且在农作物品种也渐趋多样,农具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北疆的牧业的经营以群牧司官营为主,其畜群都十分庞大,动辄以千计。  相似文献   

18.
村寨银行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主义视角中,城乡的差异主要源于农村经济发育不足,为了拉近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国家和社会试图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等手段来改善农村现状。然而,单纯的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逻辑,由于忽略了社区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自主性价值诉求,致使其迟迟迈不出发展的困境。以云南丽江河源村正在实施的以社区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公益项目中的子项目——村寨银行为例,阐述公益性社区金融系统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如何促进社区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贵州作为一个多山区的省份,农村比例较高,山区村寨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事关“贵州崛起”的大局.在科学发展语境下,在“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的战略导引下,贵州山区村寨如何在保“乡土”的基础上谋发展值得进一步深思.贵州山区村寨有着自身的比较优势,我们要在“后发效应”中将山区村寨的生态性、乡土性、民族性等元素结合起来,并进一步适当在农耕社会事实中融入现代市场意识,从而建构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现代消防理念、消防措施与侗族村寨文化传统存在诸多冲突,大聚落、纯木屋的火灾隐患被放大,导致侗寨重大火灾持续不断。防火保护的关键在于重新调适侗族文化与生态变化的关系,在传承传统和确保消防安全之间找到平衡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