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律援助制度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或存在缺陷。借鉴国外法律援助制度在法律援助的范围、法律援助的管理模式、法律援助的提供模式、法律援助资金的来源与管理及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形式等几个方面的经验,提出通过进一步明确法律援助范围、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式、完善法律援助的提供模式、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和拓宽法律援助的思路等措施,建立健全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2.
基层法律援助制度是完善基层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基层人权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目前,基层法律援助制度建设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阻碍了法律援助制度在基层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经费保障、机构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推进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促进基层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2022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将法律援助的体系化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在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我国法律援助实践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突破这些困难的对策可能不仅需要完善法律制度,更要厘清制度背后的法理与实践背后的理念。因此,在法律援助制度改革的背景之下,有必要重新澄清对于法律援助理念的错误认知。这种错误的认知主要包含意志性和功利性的解读。法律援助的意志性理念主要包括三种形式:贵族精神、宗教启示以及精英意识。它们将法律援助立基于道德理想之上,而存在着供给不稳定以及人格不对等的弊病。法律援助的功利性理念,则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市场行为论和政府行为论。它们将法律援助立基于现实利益之上,而对律师职业的内在伦理价值和独立性构成了威胁。法律援助理念应当是一种契约性理念,它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契约,即以公平原则为核心的原初契约以及作为子契约的"律师—社会"契约和"律师—国家"契约。契约性理念解释吸收了意志性和功利性理念的优点,并摒弃了它的不足,其主要具有四个优势:第一,联结了伦理与效用价值,使律师职业在赚取收益与保持法律援助积极性之间实现平衡;第二,重构了责任的概念,使其转被动为主动;第三,实现了法律援助模式的更新,使其由单向度的国家权力施予,变为多向度的多元实现;第四,重塑了互尊的状态,保护了被援助方的自尊。我国律师制度改革的精神与契约性理念是相契合的,它可以为我国法律援助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律师帮助权的基本权利定位、法律援助的多元参与模式、法律援助实践的细则化以及法律援助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法律援助制度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制度,又称法律救助或法律扶助制度,是国家以制度化、法律化的形式对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社会公益法律制度。迄今为止,英美等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相继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项新兴的法律救助制度,它是经济发展、社会文明、法制完善的必然产物,并已成为现代国家法律制度特别是诉讼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法律援助制度,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举错。一、法律援助制度的历史沿革法律…  相似文献   

5.
秦耘 《老友》2014,(12):53-53
正案例:黄大爷和老伴都是年过七旬的老人,生有两子一女。长期以来,老两口都是与小儿子一起生活。黄大爷的老伴没有退休金,老两口一直靠黄大爷的退休金生活,他们的房子也因小孙子结婚而过户给了小孙子。前不久,黄大爷的小儿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去世。小儿媳妇以其丈夫已去世、不用再承担赡养义务为由,要求黄大爷老两口搬出去跟其他子女生活。而大儿子和女儿则以黄大爷老两口以前一直在小儿子家且黄大爷的退休金都给了小儿子为由,不同意黄大爷老两口搬过去。社区多次调解黄大爷和几个子女之间的矛盾,但是没有效果。无奈之下,黄大爷和老伴准备  相似文献   

6.
法律援助与城市少数民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化与民族散居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文章认为,城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切实保护城市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实现我国司法公正的一项有效的法律制度。加强城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设是维护城市稳定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的一项系统的法律工程。  相似文献   

7.
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外鲜见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立法现状,认为刑事法律援助不仅是对被告人的法律援助,对被害人的法律援助是其应有之义,因而主张建立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从内外两个层面剖析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的价值,并就制度构建中的援助模式、机构、人员、时间、受援被害人资格与审查主体以及援助形式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政府通过法律援助来帮助民众解决现实中的矛盾,无疑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应有之意。此举既能避免作为管理者的政府出现不应有的缺位,还有利于在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之中树立起对法律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法律援助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在我国刚刚起步 ,我国尚无法律援助程序法 ,作者根据法律援助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一套我国法律援助程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试析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健全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是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在全面总结农民工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了建立健全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的若干构想,从而确保法律援助机制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法律援助在中国实施多年,作为政府行为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作为制度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然也存在自身的困境。法律援助具有宪法实践属性,因此,在宪政视野下剖析和解决法律援助问题,探寻中国法律援助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法律援助作为一项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重要工作。城市化过程中的失地农民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失地补偿,但合法权益保护不足,不能够获得全面的法律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保护法律援助存在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找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是生理、心理、智力尚未发育成熟的人,由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决定其法律权益的特殊性。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的现状不甚理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来加强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专业化。  相似文献   

15.
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和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对于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具体内容集中体现在《刑事诉讼法》、《律师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之中。为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首先要扩大刑事法律援助的受援条件;其次,健全法律援助机构;最后,保障法律援助的资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的法律援助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严重不但不利于原告的合法权益,更是阻碍了农村诉讼活动的有效进行。只有正确的农村法律援助模式,才能够指导人们应对农村法律问题中的问题,并且提出最佳解决方案。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所以有必要在法制建设取得进步的同时,将农民维权纳入法制建设,并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7.
农村法律援助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农村法律援助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农村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出了解决农村法律援助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建立并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是当今世界上各民主国家法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与发达国家已成熟的制度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我们主要应通过制定科学的法律援助受援标准、充分挖掘社会组织在提供法律援助方面的潜能、拓宽法律援助经费来源渠道等途径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法律援助的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法律援助模式是指导我们全面应对农村法律援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寻求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处理好农村法律援助中一切困难的方法总和。我国农村法律援助模式缺乏现成的例子可以参照,必须走自己的模式,那就是:政府主导、高校参与、民间团体支持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法律援助的中国模式及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府主导下的“政府责任、律师义务、社会参与”构成了法律援助的中国模式,推动了我国法律援助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然而,实证研究显示,该模式还存在明显不足:单纯依靠财政投入增加无法突破公共服务的成本限制;法律服务市场逐利性与法律援助公益性的矛盾使律师免费法律服务的资源输入方式具有不可持续性;政府对法律援助大包大揽,导致了法律援助行政效率低下、供给结构失衡、社会参与不足。以上缺陷使我国的法律援助始终无法摆脱供需矛盾的约束:供给无法满足需求,且供给质量不高。围绕“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提高援助质量”的改革目标,应当将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转变为国家责任,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协同治理的法律援助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