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孙彦泉 《齐鲁学刊》2005,(4):144-147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全面和谐是21世纪人类关心的主题。和谐社会倡导生态文明,强调可持续发展。确立和谐社会的科技发展观,将有助于克服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的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向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 ,它应体现为人自身的可持续性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与人类文明的全面进步 ,人的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重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观,目的是寻求一条使人与自然得以和谐发展的道路,其最终内核和终极目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人的可持续发展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自身的发展。人的自身发展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而人的素质的提高正是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的结果。社会可持续发展赖于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这两个问题互为前提和基础。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经济就越能持续发展,而社会经济越持续发展,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两者都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犤1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制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时,必须把人口、资源及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努力开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身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处于后现代背景下的中国在21世纪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本质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既要重视经济增长,又要不忽视人的生产和环境的生产,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高新技术和高度文明基础上的,它的支撑力与传统发展模式简单地依靠自然资源和动力的支撑完全不同.因此,中国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由传统的"经济理性人"向现代的"社会理性人"的转变势在必行,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即改变陈旧观念,弘扬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精神;确立人文目标,在具体的行为上塑造"社会理性人";加强法律保障,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及规章制度.如果在这些方面都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那么"社会理性人"的塑造也必将成功,而且一个文明生产、文明经营、文明生活、文明消费、文明娱乐、文明活动的人文社会也必将会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力图从哲学的层面上对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诠释.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的一次新飞跃,可持续发展将使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统一起来,可持续发展在"两个文明"的并重与协调发展中,实现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中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等四个方面认识和阐释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哲学,人的自由最一般的含义应为:在社会发展中获得人性的解放。面对着当代社会发展中经济的片面发展使人成为金钱的奴隶、技术的霸权主义发展使人蜕化为工具、生态危机使人丧失家园等有悖于人的自由全面实现的诸多方面,应该强调人的自由并非理论悬设。在强调社会发展之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尺度对现有生产的规范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发展中争取人的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蔡文 《理论界》2010,(8):9-11
人的全面发展应当包含人的生态化向度("生态人")。"生态人"是对"经济人"假设和"自然人"假设的反拨和超越。只有坚持人的发展的生态向度,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同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既汲取了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理论的精华,也为其贡献了崭新的内容,它强调任何一国的发展都与世界的发展相联系,都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的独特贡献。它对发展必须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发展必须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科技发展为杠杆的观点充实了许多新的内容,它将可持续发展推广到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要实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科学规定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终极目标,强调“以人为本”最终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科学发展观具体发挥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突出强调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整体提升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以及人的利益和需要的实现和满足;科学发展观精辟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机理,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艳华 《东岳论丛》2005,26(2):195-197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的可持续发展 ,人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据、出发点和归宿。人的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方面 ,其一是作为整体人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其二是作为个体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个体的人的可持续发展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类同一性: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省、检讨与归纳,是人的本质向“类”的复归,是“类同一性”支配下的人类自然生存、社会生存以及主体性生存的逻辑互动和有机统一,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意蕴。任何忽视“类同一性”的行为和做法,都是酿成自然生态危机、社会道德危机以及人类主体生存危机的根本原因,“类同一性”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良性、协调、互动发展的可靠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的普遍关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传统发展观的根本缺陷在于人的失落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旨归和最终价值目标在于人的发展 ,以人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蕴涵着人文价值的重塑 ,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普遍关怀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李楠 《理论界》2006,46(3):81-82
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人的本质,阐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心。以人为本是主体的中心目的。当前强调把以人为本提到战略指导思想高度,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试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世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这表明我党对自身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必然会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和充分发展;促进人、自然和社会的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生态人是指为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人,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对如何处理人与社会及自身、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创造和培育着新型的人性模态,并实现着对人的重新塑造.社会生态人人性内涵与科学发展观的人性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提供了合理的人性范式,能够成为科学发展的理想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物质条件的明显改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保障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愿望和需求不断提升,终身教育正在成为惠及十三亿人口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20.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协调、和 谐的发展,已成为今天改革的重中之重。强调以人为本的改革之道就是要把人作为一切发展的动力和前提,最 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