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茅盾的小说代表着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本文将两位大师的小说放在一块研究,其意在于说明,两位大师的小说虽创作于不同时期,但在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方面却有相同的成就,这些成就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一鲁迅、茅盾小说的“两个价值”,首先体现在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方面。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鲁迅、茅盾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仅善于揭示人物生活的痛苦,而且“善于“显示灵魂的深”,因此,他们的小说,特别是写农村题材的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往往是具有双重的性格和双重的悲剧。《祝福》中的祥林嫂…  相似文献   

2.
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表现,历来是小说作家艺术创造的重心所在.始于本世纪20年代中叶的台湾小说,在其发展过程中,塑造了不少成功的人物形象.由于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家对相类似的社会生活与人物的共同关注,也由于他们思想观念、艺术追求上的相接近,所以光复前20年间累积起来的众多人物形成了若干形象系列.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是东洋奴——皇民迷形象.对之展开现象描述,进而探索这一系列形成的原因与具有的意义,无疑是必要的.一 皇民迷及其皇民意识,是日本殖民者推行皇民化政策的产物.纵观日据时期的台湾小说,出现于作家笔下的皇民迷们有三个基本的特征:1.奴颜卑膝较早出现的东洋奴形象,是《光临》(杨云萍)里的保正林通灵.小说写他一心一意想要巴结伊田警部大人(日据时期的警察分局局长),劳心费力地筹备了丰盛的家宴,可大人偏不肯赏识他的一片赤诚,令其“扫兴极了,懊丧极了”,却依旧不敢有任何怨言,只是自慰道:“费了三块多!——但却是不打紧的.”与林通灵比较,《放炮》(陈虚谷)中的老牛要“幸运”的多——他请的日本户籍大人真川居然肯赴宴来了.于是作者写他“急转过身来,脱下头布,点着头,连叫真川大人请坐,奥请坐”.等到孩子不哭了,他才稍许安心,紧忙哈哈大笑,夸奖孩子“还算乖巧!内地人(日本人)的囝仔  相似文献   

3.
(一) 歌德在谈到他的剧本《塔索》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道:“我有塔索的生平,我有自己的生平,我把这两个奇特人物和他们的特性融合在一起,我心中就浮起塔索的形象……关于我的描绘,可以说句真话:这部剧本是我的骨头中的一根骨头,我的肉中的一块肉。”(《歌德谈话录》第146页)象歌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他塑造了众多的农民形象,而且大多数农民形象能够组成系列——妇女形象、老农形象等。以何仙姑为代表的落后妇女形象反映了不合理的旧婚姻制度带来的恶果;而二诸葛、王宝全、陈秉正、李有才、张来兴等反映了20世纪中国农村的伟大变革,昭示了党的农村政策带来的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有人将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概括为类型化、性格化和心理化三个发展时期,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小说变化演进和成熟繁荣的历史轨迹.早期汉魏六朝小说,“初陈梗概”,其人物形象过于简略,类型化用笔始见端倪.至于史传中的人物,唐宋传奇小说、话本小说中的人物,也多属于类型化的.王国维曾说:“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格为何事.”(《文学小言》)这话尽管不无偏颇,但杂剧人物形象之类型化特征是不成问题的.明清小说是一个大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新思想的产生,无论在小说美学理论上或创作实践上都有新的突破.《水浒传》写人物“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声口”,是血肉饱满、个性异常鲜明的性格化的艺术典型.而到清代《红楼梦》,则完全摆脱了“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俗套,“其间悲欢离合,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它已成就为精雕细琢的  相似文献   

6.
因为"越轨"的笔致与人物形象的"Modem Girl"姿态,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成为一篇经久不衰的作品.在小说问世之初的20世纪30年代,人们对莎菲形象的理解与认识产生过分歧.新中国成立以后,莎菲被现代文学研究者与8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研究者视为现代女性"叛逆"精神与追求"灵肉一致"爱情的典型,她身上具有的现代"Modem Girl"气息及其隐喻的社会姿态、文化性质却被遮掩与忽视.事实上,《莎菲女士的日记》对新文坛与现代文学史的独特贡献,是它象征着"Modem Girl"形象塑造的时代到来,隐喻现代启蒙意识形态向都市颓废文明转型带来的历史冲突与精神痛楚.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人学,这是普通的文学常识,古今中外任何一部成功的文学名著,都必然要塑造出一些成功的典型人物形象。美国著名现代戏剧理论家贝克在《戏剧技巧》中说:“在戏剧里,毫无疑问观众起最强的直接影响的是动作。可是如果剧作家要和观众畅所欲言地沟通思想,那么写好台词是不可缺少的。而一部戏的永久价值却在于人物塑造。”戏剧是这样,小说也是如此。《醒世姻缘传》之所以值得称道,就是因为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具有相当的艺术成就,所塑造的人物各具性格、各有特色。例如薛素姐  相似文献   

8.
唐传奇继承了六朝小说的创作方法,作者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它从六朝小说那里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塑造了多种人物形象,成为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成熟的标志。唐传奇塑造人物形象的现实主义方法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紧扣典型环境,选取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其二是赋予人物以不同个性,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鲜明;其三是作者更注重人物情态气韵的描写。唐传奇人物形象塑造的现实主义方法,对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潘盼 《船山学刊》2008,(1):149-152
向本贵小说语言的最大特色是用词的乡土味,即善于使用作家生活地区的方言土语——沅陵话来创作小说,来表现农村生活、塑造农民形象,并有意识地在小说中用本地的地名、物名、人物称谓语等来表现当地农村生活,再现当地农村风俗人情。方言土语对人物形象塑造确实起着很大的作用,也体现了作品浓厚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0.
川端康成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能是受其崇尚女性美的影响,读者往往更多关注其塑造的女性形象,有意无意地忽视男性形象.当我们按照性别关系划分后来探析女性和男性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和作家塑造他们的意图时便会发现,川端康成小说中男性形象有着共同的特征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女性形象的陪衬、配角抑或道具,更是表现女性美的重要手段;他们具有惆怅的心境、充溢的空虚和孤独,是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王卫平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8(4):115-118
小说创作的真正难点是人物描写,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从总体上说,是处在"人物性格化的展示阶段",塑造出一批各类知识分子的典型。在人物塑造的方法上,由于描写的侧重点不同,分别形成了性格小说、情感小说、心理小说。其中,性格小说是主体,也是最有成绩的。中国现代作家在书写知识分子、塑造其形象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缺憾。  相似文献   

12.
童年经验对“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人物塑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常常以自己童年接触过的人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原型,他们也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童年时期建构起来的审美倾向和价值观念投射到小说人物的身上? 由于他们成长于“文革”时期,他们小说中的很多人物都被打上了“文革”的烙印?他们小说中的少儿形象多是孤独?空虚和迷茫的,且大都拥有浓厚的暴力情结;他们笔下的“右派”及“知青”则都拥有很多的缺点,平庸且世俗;他们小说中的很多“父亲”形象,也不再高大神圣,要么懦弱猥琐?要么残暴变态,和子女的关系都很紧张? 不过由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人数众多,其童年经验世界也存在着种种差异,若想更加全面地把握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我们还应分析和考察“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童年经验世界中的地域?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多种描写形式直接、深入、细致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作为语言艺术的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足可傲视其它诸多艺术样式的一大特长.于此.中国古代小说蹒跚地走过了自已独特的历程.本文拟对这一发展演进历程作一鸟瞰考察,以抛砖引玉.一、《庄子》至唐传奇:基本格局与特色的奠定文学作品的心理描写有直接的与间接的两种.前者常是静态的,包括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分析,人物内心独白,等等;后者则常是动态的,即利用人物的动作、神态、典型细节及其情境、氛围等外在因素形象地折射出人物的内心境态.应该说,这两种心理描写手法均贯穿中国古代小说的始终.其发端可追溯到与小说有血缘关系的《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于足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这不就是一种直接的心理描写吗?诚然,这类心理描写很简单,且不以塑造形象为目的,但却为后代的小说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远去的驿站》里的“驿站”是人生途中的精神补给地,是精神的驿站。整部作品充溢着主要人物甚或次要人物的精神追求,它们共同汇聚成了“驿站”的多采、丰富与深邃。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活是这部优秀作品的主要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得力于他对人物无限的崇敬之情;得力于小说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得力于他在大开大阖、大起大落的情节中塑造人物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一部具有史诗性的文学作品,作者以展示民族的秘史为自觉追求,为读者描画了一幅幅传统中国礼俗社会生活图画,刻画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族长白嘉轩、白鹿书院朱先生,以及反抗旧秩序的新女性白灵等自不待说,小说还塑造了三个震撼人心的疯癫人物——鹿冷氏、鹿三和鹿子霖.虽然他们疯癫的原因和背景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疯癫共同指向儒家思想的负面,为辛亥革命以来儒家文化的困厄揭示了原因.  相似文献   

16.
霍尔顿是60年前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历史潮水的冲刷之下,这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学形象,历久弥新,并无褪色,以心理学的视角重新分析这个人物的成长经历,会使我们对小说的精神内涵有许多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商韬、陈年希在《江海学刊》一九八六年第四期(文史哲版)撰文《<三国演义>毛评概述》,对王宗岗评《三国演义》作了很好的分析。他们认为,毛评揭示出《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在于写出了众多的人才,特别是塑造了孔明、关羽、曹操三个奇绝的人物形象,这是很有艺术审美眼光的。如何塑造人物毛氏在评点中  相似文献   

18.
谈《所罗门之歌》主人公双重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 ,在发表几部以黑人女性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 ,如《最蓝的眼睛》(1 970年 )和《秀拉》(1 974年 )之后 ,于 1 977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黑人男性——奶娃的形象。本文旨在分析和研究莫里森在这部小说中所着力表现的奶娃的双重意识觉醒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9.
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小说塑造并向世界传播了怎样的一个中国形象?本文认为莫言小说的中国想象有三个重要维度:历史的、文化的、人性的.历史的循环(而非进步)、文化的暴虐、人性的退化是莫言笔下中国图景的主要内容,莫言以此构建了一个批判的中国形象.当然,莫言小说的中国想象也存在着独特性有余而深刻性、丰富性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一弓从八○年发表了第一部中篇《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以后,一发而不可收地接连写出了五部中篇、八个短篇,多次获得全国和地方的优秀中短篇奖,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他一直致力于新时期农民新形象的塑造,饱醮着时代的浓墨重彩,描绘出李铜钟(《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赵镢头(《赵镢头的遗嘱》)。高山兰(《牺牲》)、白雪花(《流泪的红蜡烛》)、张黑娃(《黑娃照》、《黑娃的新闻》)等一批农民新人形象。这些脱颖而出的社会主义农村新人,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