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马关条约签订九十周年。史学界关于洋务运动与甲午战争之间的关系和评价问题,众说纷纭。本文拟就有的研究者所提的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说进行探讨、辨析。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与洋务运动——兼论洋务运动终结的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不少学者认为: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和终结。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本文拟从张之洞与洋务运动的关系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3.
<正> 中日甲午战争是决定中、日两国命运,决定东亚历史格局的重要战争,它虽然过去将近一百年了,但其意义和影响值得我们进行讨论,加深认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许多次对外战争,在此之前,已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中法战争,可说是烽火连天,硝烟弥漫。而中日甲午战争,比以前的历次战争规模更大,损失更重,失败更惨。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随之而来的是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浪潮,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虽已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当时正在搞洋务运动,先进有识之士早已看透了洋务运动的弱点,认识到它不能够挽救中国。但对一般人来说,洋务运动造成一种假象,开了工厂,造了铁路,设了轮船、电报,建了海军,办了学校,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挂起了求富求强的招牌,给人一种希望和幻  相似文献   

4.
不能将甲午战争的失败定为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吴晓军史学界长期以来有一种定论,即把甲午战争看成是洋务运动破产或失败的标志,原因在于洋务运动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如果将洋务运动纳入中国近代历史整体中去考察,这种观点显然存在着一定的偏颇,是把复杂曲折的历...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曾国藩洋务思想和洋务活动研究概述成晓军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首倡者。他在初期洋务运动中对设厂制造、培养人才、创建水师、对外交涉等许多方面提出的比较系统的理论和纲领,为后来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提供了基本方针、路线和政策。然而,与对整个洋务运动研究的争...  相似文献   

6.
清朝洋务派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中,兴办了一批近代军民用企业,曾经装备了数十万新式海陆军,具有一定的规模。经过甲午战败,所练海陆军几乎全面崩溃,所办军民用企业也大都奄奄一息,勉维残局。因此,一般论者,都把甲午战败,看作是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的标志。但实际情  相似文献   

7.
明南京城墙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极高的军事防御价值。作为城市防御建筑体系 ,它在南京地区性战争 ,尤其是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曾发挥巨大作用。但是 ,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官僚在太平天国战争中也看到了洋枪、洋炮的巨大作用 ,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他们兴起了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8.
清季天津对外直接贸易简论吴弘明1895年以前,天津对外直接贸易十分有限。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推动了天津工业迅速发展,到1905年,天津对外直接贸易遂凌驾于转口贸易之上。本文拟就天津对外直接贸易的演进、天津城市近代化以及国际分工的某些问题,略陈己见。天津...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为赢得军事上的胜利始终把优抚湘军将士作为一项治军的重要措施.这一优抚措施既有镇压人民革命斗争的消极一面,但作为战时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又有宣传湖湘精神和为晚清洋务运动以及后来反抗外国侵华战争培养军事和科技人才的积极一面,应当给予辩证评价.  相似文献   

10.
李尹 《北方论丛》2015,(6):89-92
在近代中国的海防体系里,炮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洋务运动期间,一批批逐渐官员走出国门,出洋驻节,访问考察,他们的旅西日记中保存了大量考察西方炮台的记录。经过数十年的考察研究,中国人对西方炮台的认识逐渐深入,洋务运动时期国内的炮台建设总体上有了显著改进。但经过无数国人不断努力才得到改进的中国炮台却并未在日后的战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进行全面深化的大变革,才能改变民族命运,实现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11.
洋务运动时期与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人们往往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相对比,藉以分析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中日两国发展的道路和历史的命运。这里我仅就当时教育改革的异同点,以及如何培养人才这一侧面来进行探讨,试图说明日本和中国教改的不同结局,并借鉴一些经验教训。一中日两国都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了教育的改革。洋务派在中国的大地上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同时,洋务教育也开始兴起,它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外交涉和经济活动中,洋务派深感外语  相似文献   

12.
拿破仑二十多年的政治生涯几乎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关于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众说不一。有的说拿破仑是战争的“疯子”,到处杀人放火,拿破仑对外战争是侵略扩张掠夺性的;有的说拿破仑领导的对外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他是超自然、超智慧的天才军  相似文献   

13.
日本侵华时期,其大众传媒积极参与法西斯当局的侵略战争,一方面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功能对国民进行战争动员,在社会上形成了支持法西斯战争政策的意见气候,有力地推进了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战争.另一方面,媒体积极从事对外宣传战,粉饰法西斯的侵略罪行,从而沦为了法西斯扩大侵华战争的吹鼓手与帮凶.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持续时间达三十年之久。洋务运动是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但重点是“强兵”,洋务运动就是首先从军事工业搞起,而后推衍到民用工业的。在“自强”的口号下,洋务派推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如整饬海防,建制造局,设厂造船,筹建海军,等等。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经历了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这两次反侵略战争,就是对洋务运动“自强”目的的检验。其中,尤以甲午战争与洋务运动关系至大,它宣告了洋务运动的最后失败。因此,从甲午战争来考察洋务运动的性质及其失败,应该是洋务运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对大革命爆发后法国对外战争的性质问题,史家多以热月政变予以界定,分别称之为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其中前期法国内部斗争比较复杂,一般史籍对该时期的法国与欧洲政治记述便不尽详细,几乎众口一词地视前期法国对外战争为进步战争,因而具有正义性,认为热月政变后法国对外战争始转为侵略扩张性,①战争的两个阶段在性质上被绝对隔离开来,其内在联系被模糊,法兰西民族何以马不停蹄地苦战20多年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便长期难获较完美的解释.本文旨在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对此略事探讨.一革命法国对外战争始于1792年4月20日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国际流动,也叫做劳动力国际化,它的含义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各国间开始了大规模的流动。这种流动有别于历史上由于战争时期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口迁徙。其基本特征,是带有商业色彩,并受市场法则的支配。中国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历史,虽从汉代就已开始,清代(前清)又有较大的发展。但劳动力国际流动形成潮流,乃至成为一种制度,则始于近代的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中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历史动因自19世纪60年代起到9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亦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的兴起和发展,中国破除了天朝大国的梦幻,进入世界国…  相似文献   

17.
<正> 洋务运动史研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争论最为热烈的课题,成果斐然,令人注目。然而,三中全会以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术界尚无一部全面研究洋务运动的综合性专史。由李时岳、胡滨两位教授合著的《从闭关到开放》一书(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填补了这项空白。在近年来的洋务运动史的讨论中,出现了三派不同观点,一派基本上否定洋务运动,一派肯定前期洋务运动而否定后期洋务运动,一派则基本上肯定洋务运动。李时岳、胡滨是基本上肯定洋务运动这一派的主要代表者。他们在新著《从闭关到开放》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有关洋务运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使各种类型的企业不可避免地卷入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 ,破产作为竞争的自然现象已逐步为社会所接受。近几年 ,破产企业数量直线上升 ,因破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也越来越严重 ,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探讨在新形势下 ,如何规范破产 ,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破产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方式当前 ,企业破产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及行为表现是 :(1 )隐匿、私分、毁弃破产财产 ,破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清理、处置不当 ;(2 )无偿转让国有资产 ,…  相似文献   

19.
试论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保险业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艳 《天府新论》2005,1(6):91-94
近代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兴起,与洋务运动休戚相关。首先,洋务运动产生了对民族保险业的强烈需求,推动了民族保险业登上历史舞台;其次,民族保险业也是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第三,民族保险业兴起以后,也给洋务运动以很大的支持和推动。  相似文献   

20.
均势观与洋务时期的对外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涛 《社会科学研究》2002,2(4):109-113
洋务运动时期 ,由西方输入的均势观念是国人认识近代国际政治秩序的重要理论依据 ,也是他们评判世界格局一个重要的观察视角 ,并对清政府的外交政策趋向产生了潜在的影响。对均势的认知 ,促进了中国传统华夷秩序观向近代世界观念的转变 ,在这一时期国人的对外理念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