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发起了战略围攻。俄共(布)为了构筑稳固的远东防线,保护社会主义营垒,主动与中国国民党结为联盟。为了弥补国民党的先天不足,充分发挥俄共(布)与国民党联盟的作用,俄共(布)与共产国际便精心筹划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这种违背马克思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理论的“党内合作”,从一开始就注入了必然失败的因子。  相似文献   

2.
五十多年前,在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病重和逝世后,俄共(布)中央坚持列宁的革命路线,坚决果断地粉碎了托洛茨基反党集团妄图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阴谋活动,保证了苏维埃俄国沿着列宁开辟的无产阶级革命航道胜利前进。重温这一段惊心动  相似文献   

3.
1918年初,围绕着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俄共(布)党内展开了一场尖锐的斗争。当时,尽管列宁的意见是正确的,但由于以布哈林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的竭力反对,致使列宁的正确意见一度处于少数地位。“革命空谈”使苏维埃俄国遭到极大的损失,为了苏维埃俄国的生存,列宁不得不以最后通牒的形式,要求与德国签订和约。在托洛茨基持中立态度的情况下,列宁的正确意见才被接受。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今天,当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时,仍然可以看到列宁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光辉的策略思想。  相似文献   

4.
从十月革命胜利后到列宁去世前的77个月中,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共(布)召开了6次全国代表大会、45次中央全会。这些会议充分发扬民主,不走形式,也不走过场,与会者能自由发表意见;这些会议既没有权势的压力,也没有阿谀奉承的现象,更没有吹捧粉饰以及恐怖情况的出现,形成了集体决策党和国家内外事务的局面。会议形成的决议充分彰显了列宁开创的苏维埃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体现了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特色,对我们党内的民主建设而言其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5.
俄共(布)和苏维埃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1919—1922年间,处在一个非常艰苦的转变时期,也是苏维埃俄国历史上的转折时期,由主要是国内战争时期向主要是和平建设时期转变,由执行军事任务向执行和平经济建设任务转变,由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实行新经济政策转变。由于党的中心任务的转移,布尔什维克党成为执政党的地位,党如何正确领导国家政权,如何充分发挥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职能作用,日益提上议事日程。布尔什  相似文献   

6.
俄共(布)农村政策方面的缺点引起农民的不满,俄共(布)为协调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关系,争取广大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措施.瞿秋白对此给予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学习他的这些思想在当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列宁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科学精神,毅然决定在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自十月革命胜利以来,特别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来,从政治到经济,从思想路线到具体政策的经验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学说创造性的贡献。它的实行不仅标志着  相似文献   

8.
俄共(布)的建设与苏俄社会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和俄共(布)在苏俄要不要同德国签订和约的问题上反对“左派共产主义者”的革命空谈,指出其思想方法上的原因一是主观脱离实际,二是教条主义,不恰当地乱套革命理论。经过思想工作和思想斗争,党端正了思想路线,通过了赞成苏俄同德国签订和约的决议,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事业。1921年春,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这一时期,俄共(布)强调党的统一,反对派别活动,使党能够正确地制定并顺利地实施新经济政策;俄共(布)还强调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积极的实践,促进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这说明,俄共(布)把党的建设与经济政策的转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9.
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共(布)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结合俄国当时的国情,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找到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继而又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就是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布尔什维克党通过这条道路很快克服了苏俄当时出现的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迅速恢复和发展了苏联经济。这是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条道路不仅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可为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正"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领导俄共(布)在探索落后俄国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正确分析世情、国情和党情,大胆探索,开拓创新,重视实践经验并及时修正错误而获得的理论成果,是俄共(布)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解  相似文献   

11.
1921年初,苏维埃俄国结束国内战争后,开始转入和平建设时期.由于帝国主义战争和国内战争的破坏,当时苏维埃俄国的国民经济处境十分困难.为了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带来的消极影响,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以实行粮食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允许自由贸易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政策.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国民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解决以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所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要贡献之一.本文仅就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理论方面,作几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列宁对"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的强调带有明显的东方视野。首先,俄国等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些国家在走向社会主义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文化落后的严重制约,这种制约不仅来自于一般工农群众方面,也来自于执政党自身;其次,从东西方文明程度、文化发展程度的比较看,俄国等东方国家绝对落后于西方,此种绝对意义上的文化落后也在共产党员身上体现出来,这使得俄共(布)无论在做经济工作还是管理国家来说,都处在比较被动的地位;再次,俄共(布)文化力量不够,不仅是指一些共产党员在科学技术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方面不够,而且也是指俄共(布)深受俄国等东方国家旧文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苏维埃俄国的“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3月,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根据当时国内的经济政治形势,果断地中止了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体制的同时宣布实行的。其主要内容是:从余粮收集制转到征收粮食税;从禁止自由贸易转到有领导的贸易自由;从直接冲击资本主义转到容许国家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对工业体制、企业管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等等。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在民族问题上面临着的紧迫任务之一,就是消灭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使一些非俄罗斯民族越过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列宁、斯大林和俄共(布)党极其重视这一问题,为消灭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办法。这些措施和办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论哈萨克斯坦苏维埃政权的建立邓浩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哈萨克斯坦各族人民彻底摆脱了沙皇俄国的奴役和压迫,为哈萨克斯坦人民迈向自由、幸福的生活创造了现实的可能性。哈萨克斯坦苏维埃政权就是在“十月革命的凯歌行进”中形成建立起来的。它是布尔什维克党带领哈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既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同于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它是我国政治制度独具的特点和优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洋溢着中国的特色。考察这一制度的形成过程,正确认识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并把它长期坚持下去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滋生了一系列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了俄共(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为彻底消除腐败,列宁提出了许多创新思想,并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这就是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政教育,从心灵上培育他们反对腐败的积极性;加强苏维埃政权的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党员干部滑向腐败的可能性;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从声势上强化机关干部对腐败现象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很快就注意到党内和国家机关中出现的官僚主义现象。在1919年3月的俄共(布)第八次代表会议上,由列宁主持制定并通过的新党纲明确指出:“官僚主义在苏维埃制度内部部分地复活起来”①,号召全党“应当大胆承认这祸害,以便更坚决地同它斗争”②。列宁和俄共(布)为清除党内和国家机关中存在的官僚主义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反  相似文献   

19.
照搬俄国苏维埃政权模式,给中国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留下了一些沉痛的教训,如效仿苏联设立国家政治保卫局,导致苏区肃反扩大化的严重错误;照搬苏联的政党制度,造成苏区"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严重后果;照搬苏联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有可能加剧民族分裂活动;照搬俄国苏维埃政权的阶级关系模式,使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富农在很长时期被当作革命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政党执掌政权只有避免执政危险,才能长久地确保执政地位。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避免执政危险的问题,他深刻地认识到俄共(布)执政面临着急躁冒进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以及被俄国旧文化所征服的危险。列宁对如何避免这些执政危险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俄共(布)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