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由于文化立场不同,国内学者在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检视中国传统哲学各家各派思想时选择了两条不同的研究路径.这种研究路径上的争鸣,一方面使得他们在继承中国传统哲学时秉持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出场形态做出了两种不同的哲学表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选择性继承"原则和"整体性继承"原则,不仅有助...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的历史哲学以《周易》的变通思想和历算学的研究为理论基础,在论述历史发展时,强调变革的重要,对"变"与"不变"、"时"与"势"等重要历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于"一治一乱"这一传统历史哲学问题,黄宗羲既怀疑它的可靠性,又没能走出这个圈子。在导致历史运动的诸因素中,黄宗羲强调人的"仁义之心"的力量,考察了人的主观动机对历史事件的重要作用,明显带有阳明心学的印迹。黄宗羲提出一切历史变革的目的都是为了万民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极力批判君主专制,要求变革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3.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不是屠龙术,它必须与其研究对象相伴而行,适时而作.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极其宽泛,涵盖了人和社会以及宇宙万物.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研究方法的多元性.所谓多元主义,是美国当代哲学家法伊尔阿本德首先提出来的一种科学方法论.其核心理论就是"怎么都行",也称为"反规则".他的多元主义虽然在理论上有失偏颇,但却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打开了广阔的新天地.我们应当对他那"怎么都行"的主张进行改造,即知道什么方法对什么问题能行,就选择什么方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研究方法论应分为四个层次,即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每个层次又分为双层结构;在教育研究中应当注意人的主体性、沟通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把握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尤为必要了.本文首先阐明比较研究的必要性,接着介绍了比较研究的现状,最后确立了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的"哲学史本身即哲学"认为,每一种哲学学说必有与之相应的哲学史观,两者应该而且可以达成互证.这一观念在当代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可以经由分析一种哲学史观的合逻辑性,来判定与之相关的哲学学说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本文在以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哲学、列宁哲学说明上述观念及其方法论意义之后,重点讨论了海德格尔的哲学史观与其哲学学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试论教育研究的文化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教育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学的研究取向,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总体上看,教育研究仍然亟待加强自觉的"文化意识",这就是,一方面依据文化、文化与人的关系问题作出方法论的转变,另一方面,积极关注文化的发展。当代哲学主题与方法论的转变要求教育研究重建自己的方法论,而当代中国文化的现状与未来则需要教育研究者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去。  相似文献   

8.
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之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心智哲学是研究身心关系的哲学,从身心关系来看,其基于心智是语言的基本性质.当代心智哲学研究的积极成果可以运用于语言研究,在"从语言研究出发,通过心智哲学理论的分析,最后回到语言中去"的方法论的指导下,展开以语言的三项假设为中心内容的研究.这一研究涉及心智哲学的热门理论:意向性、属性二元论、心物随附性和心理涌现属性等.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颇具影响力的哲学价值观和方法论,它以"性别"为分析范畴来重读、解构和重建哲学,批判和检讨许多导致人类自身及自然危机的固有价值观体系,为协调和解决各种冲突,创造更为开放、更为平等、更为自由的哲学思维空间,培育新的时代精神作出独特的贡献。文章以2006—2011年为时间段,对女性主义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女性主义哲学学科建设的努力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国内女性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建构问题,一直是哲学界最为艰难的议题之一.孙亮新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一个批判性建构》从“方法论澄明”“话语分析”“生成逻辑”“中国问题与阶级范式”这四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给出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清理,并且提出富有新意的论述.正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维度,上述理论任务的完成也必然是一种以“批判性”为关键词的反思与建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1.
环境法学方法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法论的研究与建构是环境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现有的环境法学方法论研究促进了"方法论的自觉",并对环境法学的"知识增量"作出了贡献,但从总体上看,其是一种"观念导向"的研究进路,缺乏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在研究前提上也有深入反思的必要。环境法学方法论应面向实践,遵循"问题导向"的研究进路,以解决具体的环境法问题为宗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方法论问题即已凸显出来。经过30多年的研究、探索,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方法论问题上可以说是流派纷呈,值得反思。方法论问题在本质上即是对研究对象存在性的确认、对对象价值必要性的坚守、对研究路径科学性的深信以及对研究方法正确性的把握。正是在这些问题上,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工作者在对哲学的再界定、价值的再阐释、路径的再选择、方法的再探索等方面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方法论自觉是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前提.在新时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方位上,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用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话语重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大地上重新出场.这一重写、重构的理论创新,关涉方法论自觉,进而关涉文化立场与文化态度的转变.整体性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方法论问题即已凸显出来。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方法论问题上可以说是流派纷呈,值得反思。本文以全球性现代化理论的哲学史方法论意义为基础,探讨全球性现代化视域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自觉,并强调全球性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自身发展才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研究的根本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数学是什么"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问的方式探讨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是什么",而且是针对这一课题本身的提问.通过提问,得到"数学是什么"对于科学哲学、数学哲学、数学方法论以至数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分析了对"数学是什么"问题的种种回答,特别讨论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实质性回答",并对这一个哲学问题的哲学性回答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儒家自先秦时期就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方法论,宋明在逻辑层次与理论层面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进入近现代以来,随着儒家们对传统儒学方法的不断内省,以及对于西方现代哲学方法的借鉴,儒家哲学方法论进行了近现代转型.反向格义、辩证逻辑、解释学等方法被融入儒学.然而由于对"方法"问题认识的片面性,儒家哲学的"中国"特征受到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方法作为社会学研究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中国学界在实际使用中巳开始针对具体方法和技术问题进行反思,找到了一些相应的策略,积累了一些经验.不过在方法论的反思上仍相对薄弱,甚至误将对调查研究的方法论反思等同于对实证主义的批判.从方法论与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关联与张力来看,方法论反思不宜脱离实际进行纯粹形而上的争辩,要结合具体研究实践的需要,采取实用主义态度,超越西方既往各种"主义"的藩篱,汲取有益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养分.如何朝向事实本身的方法论追问,需要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方法论自觉,采取实践取向,因为它本身就是一项实践议题.  相似文献   

18.
未来学的方法是一种特殊的科学研究方法。本文评述了未来研究是否可能的不同认识论观点,并着重从唯物辩证哲学和系统哲学高度,阐明了未来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9.
研究方法的自觉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和今后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我们必须在方法论上大力强化以下三个方面的自觉意识一是大力强化民族意识,更加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前实践相结合,在新的深度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二是大力强化世界意识,自觉地面向当代世界哲学,在形成与我们的时代相适应的、与世界上其他哲学共通的问题意识的基础上积极地展开与当代世界哲学的互动,努力使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真正地走向世界;三是大力强化人类意识,自觉地关注和深刻地反思当代人与世界关系上的各种全球问题,努力捍卫和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并由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五四"以来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本质主义的思想模式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和表现,然而有关中西哲学各自的特质及其差异的诸多本质主义的"宏大叙事",既不可避免地面对着自己无法解释的诸多"反例"或"例外",而且其本身也并不具有什么实质性的哲学意义.一旦超越了本质主义的思想模式,就会认识到"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合理对象"只能是具有其内在思想统一性的中西某位哲学家的哲学或者某种类型的哲学;与此相一致,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合理形式也只能是"哲学史取向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和"哲学取向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而两者之间的理想关系则是: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思想延伸和问题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