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得胜  胡显 《领导文萃》2006,(4):114-116
1140年代,宋帝国与金帝国交战,金人一气抓走宋帝国的两位领导人,即现任皇帝赵构的父亲宋徽宗及哥哥宋钦宗(时称“二圣”)。金帝国欺人太甚,岳飞奉命北伐。可这仗打着打着,就把赵构的心病给打出来了。有一天,前线传来消息,说岳飞动员部队,要“直捣黄龙,迎回二圣”。黄龙即今之吉林农安,当时的“二圣”就羁押于此。赵构闻讯,急得差点没跳起来。心想,你岳飞直捣黄龙还可以,如要迎回二圣,那我这个皇帝往哪儿搁呀?  相似文献   

2.
阴与谋     
十二世纪四十年代,宋帝国与金帝国交战,金人一气抓走宋帝国的两位领导人,即时任皇帝赵构的父亲宋徽宗及哥哥宋钦宗。金帝国欺人太甚,岳飞奉命北伐。可这仗打着打着,就把赵构的心病给打出来了。有一天,前线传来消息,说岳飞动员部队,要"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赵构闻讯,急得差点跳起来。心想,你岳飞直捣黄龙还可以,如要迎回二圣,那我这个皇帝往哪儿搁呀?  相似文献   

3.
评书和正史上都说岳飞是死于秦桧的陷害。秦 桧嫉妒岳飞屡建大功,于是怂恿皇帝赵构连下十二 道金牌召岳飞回军,然后诬陷岳飞要造反,把他害死 在监狱里。当时另一个元帅韩世忠曾经去问秦桧岳 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 明,其事体莫须有。" 这里就有点儿奇怪了。秦桧要置岳飞于死地,肯 定和岳飞仇深似海,为什么不编造点儿证据出来呢? "莫须有"三个字连韩世忠这样的武夫都骗不过去,  相似文献   

4.
坦荡迎来黄金岁月公元1133年秋,皇帝赵构将岳飞召到首都,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制成锦旗赏赐给他。同时,要在京城为他建造府第。岳飞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大敌未灭,要家干什么?为此,皇帝赵构相当喜悦,很亲切地征求岳飞的意见:“你觉得天下什么时候可以太平?”岳飞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据说,赵构很吃惊,没想到一介武夫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不久,刚过而立之年的岳飞被授清远军节度使,封武昌县开国子,成为长江中游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公元1137年,即绍兴七年,二月,岳飞奉命进京述职。皇帝在他的“…  相似文献   

5.
赵健 《领导文萃》2015,(5):92-95
战功赫赫的"精忠岳飞",最终非但没能在民族战争的疆场上大展身手,实现"直捣黄龙"的夙愿,反而在年富力强之际身陷囹圄,最终含恨遇害。后来的许多记载,都把秦桧视为杀害岳飞的元凶。岳飞为何遇害?近九百年来,岳飞之死一直引发了人们浓厚的兴趣,概而言之,无外乎以下几种观点。高宗对武将的猜忌与岳飞的质直强项宋代开国以来对武将的提防,已经内化为赵宋皇帝的遗传病,世代相传。宋之前的五代,不过短短53年,却有"六姓十三  相似文献   

6.
陈西 《领导文萃》2005,(4):47-48
命令分两类,一类是叫人做什么,而另一类是叫人不要做什么。所谓令行禁止就是指这两类命令都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我小的时候,非常想不通为什么岳飞不能撇开那12道金牌,率领岳家军直捣黄龙府,后来才知道,赵构并不天真。他在命令岳飞班师的时候,已经将其余几路人马撤回来了。按照岳飞的性格,如果没有孤军深入的危险,一定会继续推进。这就是说,命令有效的前提是下命令的人可以对执行命令的人实施有效控制。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一旦山高皇帝远,军法从事不能立刻兑现,而拒绝执行命令带来的好处大于执行时,命令就会变成一纸空文。越是有才华的将…  相似文献   

7.
同处宋朝的王圭和秦桧是庸人和奸臣的典型代表。王圭在朝为相16年却始终无所作为,他每天负责进殿领圣旨,然后从皇帝那里接圣旨,最后传达圣旨给众大臣,因此被谓为"三旨公"。他事事依圣旨而行,离开圣旨就办不了任何事。秦桧杀害抗金英雄岳飞,祸国  相似文献   

8.
一我和岳飞的一位后代聊天,问到宋朝给岳飞平反的时间。他开出8个日期,从初步昭雪,到发还田宅,到复官改葬,再到赐谥追封,直至追封三代,全程历时99年。首次平反是1162年7月,岳飞冤死21年之后。他笑道:正好和右派平反的时间一样。我心中一闪:莫非“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竟是平反的周期率芽回家后查史书,1162年6月,宋高宗赵构退居二线,太子即位,是为孝宗。7月,昭雪岳飞。——原来最高领导换人了,冤案制造者离开了宝座。我在《明史》中读过无数平反昭雪的案例。有的几个月就平反了,例如因为骂皇帝而下狱论死的海瑞,以及为海瑞鸣冤的何以尚。有…  相似文献   

9.
岳飞之死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这两句传诵千古的诗句,表现了国人对岳飞的敬仰,也定了秦桧害死岳飞的铁案。 时光过了近千年,人们对岳飞之死的元凶不断提出质疑。人们不再把观念停  相似文献   

10.
凌沧洲 《领导文萃》2008,(18):104-106
1143年冬天,在岳飞一家的鲜血抛洒于杭州城的第三个年头。江南纷纷扬扬下起了雪,杭州都城的达官显贵更是忘记了战争的苦痛和羞辱。而沉浸在一片对太平盛世的吹嘘与陶醉中。秦桧先生的权势。也随着帮助皇帝实现其战略苟安的意图而渐至顶峰。  相似文献   

11.
岳飞三误     
抗金英雄、一代名将岳飞之死是一大冤案,对此史家早有定论。在宋高宗对岳飞的态度由最初的信任到后来的猜忌,再到必欲除之而后快的转变过程中,固然有高宗的帝王阴暗心理、秦桧等人的诬陷等因素,但岳飞本人在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的失误,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固执轻率——擅离职守撂挑子应该说,在绍兴六年(1136年)以前,高宗和岳飞的上下级关系还是相当融洽的。但绍兴七年(1137年),在刘光世军队的归属问题上,高宗和岳飞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和冲突,和谐的君臣关系出现了无法弥合的裂痕。刘光世是南宋“中兴四大将”(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岳飞)之…  相似文献   

12.
正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宋金两国之间战争与和平的历史,是传统伦理文化影响历史进程的最典型历史。在这段历史中,给世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就是岳飞与秦桧。投机取巧,铤而走险人性是复杂的,不是"忠奸"二字就能概括的,秦桧既不是简单的忠臣,也不是简单的奸臣,理性、客观地来说,秦桧是个商人,是一个极力追求剩余价值,一切向钱、向利益看的奸商。  相似文献   

13.
河之洲     
纪律的预留空间三国时,曹操的马受惊,踏了青苗,按照军纪,马主人应该被砍掉脑袋。但曹操最终只是割下一撮头发,权当砍头。这不仅说明高处的毛发比低处的人头更像生命,还说明最严厉的纪律也有预留的规避空间,启动与否,要看触犯纪律的人是否够格。岳飞在牛头山和金兀术对峙。大敌当前,整顿军纪,颁布了14条军规,军中无论谁触犯任何一条,都要掉脑袋,最后一条“是酗酒入营者斩”。牛皋决定以身试法,先“擅闯辕门”,看看大哥会不会真拿自己开刀。谁知命令颁布当天,岳飞竟然不办公。牛皋决定次日酗酒,继续挑衅。岳飞不办公的内幕是,他料到牛皋要违纪…  相似文献   

14.
沧浪 《领导文萃》2008,(13):112-114
隋文帝皇后独孤氏十四岁就嫁给杨坚,发誓生死同一。独孤氏聪明仁爱,识达古今,为史上少有的政治天才,在帮助杨坚夺得皇位的过程中建立了功勋.与杨坚一起被称为“二圣”。然而她天性奇妒.却也为历史上少有。叛臣尉迟迥有个孙女非常漂亮,杨坚偷偷临幸.独孤氏乘皇帝上朝,派人一刀杀了这个美貌女孩。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桩历史公案。欧阳修"露章劾"狄青此公案需从《哨亭杂录》中一篇短文"宋武臣"说起,其原文如下:"有宋一代,武臣寥寥,惟狄武襄立功广南,稍有生色,仁宗置诸(任命他负责)枢府甚为驾驭得宜。乃欧阳公露章(给皇帝上奏折同时予以公开发表者)劾之,至恐其有他心(担心狄青有篡位野心),岂人臣为国爱惜人才之道?狄公终以忧愤而卒。其后贼桧(秦桧)得以诬陷武穆(岳飞)者,亦袭(是学了)欧阳故智也。"  相似文献   

16.
用人的奥妙 汉高祖刘邦,原只是沛县(今属江苏)乡间一个无赖平民。尽管无聊文人也给他找了个显赫的祖宗,但是,他们弟兄三个(刘邦是老三),名字就叫作“伯”、“仲”、“季”,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老大、老二、老三,可见这个家庭有多少文化教养。 刘邦的“邦”字,前人推测是他做了皇帝才起的。因为“邦”的意思就是“国”。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这位皇帝未曾发迹时的行径,大抵如在家不肯干  相似文献   

17.
不守古训,唐太宗欲查国史贞观九年(六三五年)五月,当了十年太上皇的李渊去世。十月二十七日,这位唐朝开国的“高祖太武皇帝”被隆重安葬。就在葬礼举行前十天,唐太宗通知史官,他要亲自查阅高祖皇帝和自己的《实  相似文献   

18.
2013年,《经营与管理》杂志迎来了三十年华诞。三十年,一个颇有意味的数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气壮山河的诗句,豪放地宣示岳飞直捣黄龙的决心;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奏响了振兴中华的凯歌;《经营与管理》杂志的三十年,为改革开放鼓与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让中国重新站在世界舞台。一个务实的中国,一个强大的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正向世界顶峰攀登。我国改革开放是成功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张鸣 《领导文萃》2006,(11):33-35
洪宪帝制的时候,北京有位记者表现积极,对袁世凯自称“臣记者”,被媒体传为笑谈,帝制还没有结束,臣记者就已经混不下去了,只好夹起皮包走人。后来历史的大势所趋,任谁也做不成皇帝了,中国近代以来出现的新职业,诸如记者、律师、作家之类,庶几得以幸免加盖“臣”的印记。然而皇帝这个东西,废除其名号容易,要真的将之从国人的心里和文化里消灭,却难上加难。在没有皇帝的天地里,很可能皇帝更多了,遍地都是。一些人因为自己大小是个头,感觉上就觉得自己像皇帝,像皇帝一样做事。于是有人惊呼:上级皇帝化,下级奴才化。在这“两化”的浪潮里,媒体的…  相似文献   

20.
皇帝读书     
散木 《领导文萃》2008,(3):140-144
古代中国的皇帝。如果考察他们的读书生活,可分为读书、不读书这两类。继之,读书的,又可分为因读书而成为“好皇帝”(所谓“做稳了的皇帝”)的,以及因读书而成为“坏皇帝”(所谓“亡国之君”)的这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