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8):68-75
土地改革的方向关系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能否顺利完成。而近期的土地改革政策和主张赋予农民土地完全的产权、允许农民自由买卖土地、所有权高于用途与规划管制的"土地绝对私有化"观点,并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对土地改革的要求,并会造成一系列问题。在现行土地制度下,征地拆迁冲突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现行土地制度及其衍生的征地拆迁制度本身,而在于配套制度不完善、约束与管理不到位、征地拆迁没有法治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改革的方向,应是在坚持现行土地制度框架的前提下,基于"涨价归公、地利共享"的目标取向,对其进行技术层面的修补。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和完成,土地制度的最终方向是实行城乡土地所有权的单一国有化和使用权的私有化,在符合用途和规划管制的前提下,实现城乡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2.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农业制度及其变迁与人口效应:1949-1977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业制度经历了以下三次重大变迁。第一次是1949-1952年的土地改革时期。经过短短三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从封建土地所有制到“耕者有其田”的农民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3.
土地改革是进入现代化的门槛。本文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将土地改革置于大历史和长时段的背景下,分析世界不同国家土地改革进程与成效的历史制度底色。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家户制、俄国的村社制及其农奴制、拉美和南非的庄园制及其农奴制分别为以上三类国家和地区的土地改革提供了历史制度,并规制着其改革进程、特点和成效。土地改革是产权制度改革,核心是“分”,但不可能简单地“一分了之”,其重要原因就是长期传承下来的社会组织制度原型不是一夜之间的改革能够改变和改造的。  相似文献   

4.
武剑 《兰州学刊》2008,(4):72-75
文章对现行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非洲、拉美、亚洲和东欧部分地区)土地改革政策进行分析。土地改革在这些国家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针对土地过度集中问题而实施的重新分配和土地权利的确权及登记。土地登记是西方捐助国、国际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学术界所推崇的土地改革方法。文章对土地登记和确权的三个核心概念——地权的安全性、赋权和习惯法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国内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根据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发达国家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类型的经验,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耕地面积并不一定如通常所认为的表现为逆向运动;相反,城镇化发展有可能使耕地流失趋向缓和,甚至可能是耕地面积的增加。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和土地利用方式。我国对于城镇化建设的土地刚性需求与耕地保护间的矛盾。需要探索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我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伴随而来的典型问题之一是严重的土地污染。文章首先基于现实资料分析了我国土地污染的基本状况;然后,从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对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活动影响的角度,剖析了我国土地污染问题的产生机理;最后提出了若干防治土地污染以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良性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构建完善的防治土地污染的法律体系、建立"五位一体"的土地污染防治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土地污染详情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莫宏伟 《广西社会科学》2005,(2):126-127,133
苏南在土地改革后不久 ,部分地区曾出现了土地租佃、买卖、抵押、包种、赠送等土地关系变动情况。由于当时地主、二流子被禁止出租和买卖土地 ,富农、中农担心二次土地改革 ,他们一般不敢买进土地 ,贫农、雇农没有能力买进但也不愿卖出土地 ,因此 ,土地改革后土地买卖现象并不普遍。  相似文献   

8.
土地制度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规范土地职能和经营使用行为的基本客观准则,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土地制度,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需要。 一、土地制度建设回顾与思考 建国四十年采,我国土地制度建设始终处于极间跳跃之中,缺乏制度内在的系统性与连续性,严重制约了农业土地的合理科学使用,阻滞了农业生产力的正常发展。我国土地制度建设,大体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一是土地改革阶段。解放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土地改革,实行土地农民私人占有,自主经营的基本土地制度。土地  相似文献   

9.
清末以来,伴随着欧美土地金融理论和土地金融制度被介绍到中国,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中国土地金融制度开始兴起并得以运用到土地改革中。抗战中后期,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处奉国民政府之命办理土地金融业务,扶植自耕农,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政策,国民政府在土地改革上的大胆探索,为日后台湾土地改革成功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还原土地改革时期以来不同阶段典型的法律、政策与法规,详细梳理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历程,揭示政策变迁过程中深层次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演进过程中实质是农民土地权益交叉实现和不断增强的过程.在更大程度上赋予农民更清晰、更确定的土地权能是我国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因此,当前在坚持土地承包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可尝试构建以“农民家庭”为主体的土地产权制度,以期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