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以中国诗学中的诗歌意境理论为参照系,对诗歌意境作进一步阐释,从而揭示其关学特征和传译策略。认为,所谓诗歌的优美意境:即取之象外,超乎意象而得乎意境;意与境浑,情景相生而契合无间;音意相生,音谐韵美。诗歌翻译中,要充分考虑原文的意境,完美再现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中西诗学相互参照与印证,学界多以西方文学理论观照中国文学作品,从中国文学理论视角解读西方文学作品范例较少。如以王国维诗学理论之“不隔”说,考察美国深层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的诗歌美学追求,应有一定学术创见。基于中国禅宗与道家文化的深刻影响,斯奈德多部诗集中充分呈现出“不隔”的独特美学特征,其众多诗作意境悠远,充满生趣,简洁美好,语语如在目前。具体而言,斯奈德诗歌的“不隔”亦可分为“景”之不隔,“情”之不隔,以及由此融会而成的“意境”之不隔。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论述诗歌意境所具有的美学特征,并对诗歌意境交融的方式作了举隅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论述诗歌意境所具有的美学特征,并对诗歌意境交融的方式作了举隅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文学文本尤其是诗歌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人类精神认识的一个共性。译者在翻译文学文本时须着重把握,从而再现原文本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最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它的音乐性是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诗歌的音乐美是诗歌艺术美(如感情美、形象美、意境美、建筑美、绘画美等)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说感情美、形象美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那么音乐美则是诗歌的内在的骨骼,  相似文献   

7.
小说有无意境?有的认为意境是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共有的;有的认为,意境是诗歌独有的艺术特征,还有的则用小说中自然风景的描绘与诗歌中的意境相比较,来证明小说无独立意境。 我们认为,意境绝非诗所独有,而是反映形象思维规律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概念,是一种特定的艺术境界,其内部结构有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从理论上明确提出诗歌“意境”的概念,并对之加以探讨的,是中唐时期的一些作家和诗歌理论家,这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正式诞生。然而诗歌意境理论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与前人及同时代的文艺创作、文艺理论、学术思想及哲学理论观念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兴”和意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民族特色。“兴”和意境都是物对。动的感发和心与物的契合、相融而呈现在作品中的美。作为审美对象,诗歌“兴”的出现似乎先于意境,但诗歌意境滥筋于“兴”。但随着历史的演进,文艺创作的发展,诗歌“兴”和意境的创造逐渐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形态和特色,“兴”和意境终于增变发展成为中国传统芙学中的两个耀眼醒目的范畴。本文拟从‘兴”与意境同源而分流的角度,对它们审美结构及其审美特性的异同作简单比较。一、诗歌意境独特的审美结构及其审美特性。在文艺美学中,意境是一个标志艺术本体的审美…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李泽厚同志在他的美学论文《‘意境’杂谈》中,提出了意境是诗歌美学理论的基本范畴这一命题后,关于意境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其中,古典文论工作者对意境的探索成绩显著。至于美学方面的研究,似乎寂寞。 近年,随着现代派诗歌的流行,出现一种论调,说“意境不是所有诗的特性,只是某一部份诗歌的特性。”这就是说,诗歌的最高美学准则不一定是意境,没有意境美也是诗。这就值得商榷了。我认为,意境不仅是中国的某些诗歌的特征,而且是一切诗歌  相似文献   

11.
短篇小说有无“意境”可言?这是首先应该搞清的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意境,这形象思维所开放的花朵。是任何形式的优秀文学作品所共有的。”“……意境非诗歌、图画所独有,作为形象思维的产物,小说、散文也有。”;另一种则认为  相似文献   

12.
文学研究“视听失衡”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探究其他感官因素,其中听觉研究首当其冲。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一种特殊的文体,对于文本声音的再现有着比其他文学作品更高的需求。以往对艾青诗歌的研究,鲜少立足于听觉视角来分析其叙事功能和意义。在此背景下,采用挖掘艾青诗歌中的声音景观书写类型、归纳文本声音的再现方式、总结声音景观构建的意义,以期最大化还原诗人在文学创作中拟建的听觉空间,让艾青诗歌更立体更多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3.
以文学作品材料作为史料,这是历代史家治史的传统。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戏曲、小说,古代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都可作为研究相关时代历史的史料。从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大量引述《诗经》等文学作品为史料,到近代史家以文学作品为史料者,灿若星辰,举不胜举。近代郭沫若、陈寅恪等史家以文学作品与其他史料互证研究历史,突破了传统史学方法的局限,扩大了史料搜集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诗意美”,人们常以此来评骘一首诗,而且作为一种艺术享受.这“诗意美”,直接关涉到诗歌的意境.意境在诗歌中的重要意义是毋庸赘言的,对于它的论述,亦不可谓少,然对诗歌意境创造上的特点,以及如何去创造意境,则似颇少涉及.由是不揣固陋,试就此作些探究.一、诗歌意境创造的特点诗歌意境创造同诗歌意境本身的特征是密切联系的.“意境’一词,初见诸传说中王昌龄的《诗格》,而较确凿的则见于明人朱承爵的《存余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朱承爵.江阴人,字子儋,号舜城漫士,能画,是位藏书家.他在这里明确提到意境,并触及了意境创造上的问题.但对“意境”和它的特征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去创造意境,未具谈.纵观历来诸家有关阐述,意境总的来说,它包含着“意”(作者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15.
英诗汉译中语词、形式与意境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是诗歌的生命,营造意境,乃是中外诗人在创作时苦心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何转移、转达和保留这一境界,也是经常困扰诗歌翻译工作者的问题之一。在英语诗歌汉译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因词害意、因形损意的现象。文章就英诗汉译中语词和形式的选择与意境再现关系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胡晓靖 《南都学坛》2007,27(6):52-55
诗歌的魅力源于意境的优美。古往今来,在诗歌意境的营造中,诗人们往往运用一种和析字修辞格相接近的修辞手法,即把数字(语法上叫数词)拆析开来去表情达意或拓展意境。枯燥的数字经过诗人的巧拆善析非但与枯燥的概念绝缘,而且还能在诗歌语言的有机组合中变成诗歌形象里有生命的特殊细胞和美感因素,甚至为诗歌意象增色、意境增辉。概括地讲,诗歌的析数特征有四种:加法析数、减法析数、乘法析数和除法析数。然而,具体在一首诗歌的创作中,诗人们不管运用哪一种析数法都对诗歌意境的营造起到特殊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意境论出发论述了诗歌作品的可译与不可译。认为诗歌意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文学意境和音乐意境。诗歌中的文学意境是可译的,而音乐意境则是不可译的。  相似文献   

18.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中国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的诗精于用典,善于象征比托,结构回环,意象奇特,意境朦胧幽深。含蓄深沉的内涵与婉曲隐晦的表现形式相结合是李商隐诗歌最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古典诗歌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学习古代文学 ,分析和掌握优秀的古典诗歌作品 ,会加深我们的文学修养 ,丰富美感 ,提高艺术鉴赏能力。那么 ,怎样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呢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术语。《老子》“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庄子》“天地有大美不言”等艺术思想 ,其追求弦外之音 ,像外之意的美学特征 ,已与今之“意境”内涵相近。意境一语最早出自托名王昌龄所撰《诗格》。王昌龄提出诗有物境、情境、意境三境 ,意境意味着“亦张于意而思之于心 ,则得其真矣”。这主要是指诗歌艺术形象所表现的内心感受 ,体…  相似文献   

20.
新月派诗人特别注重诗的美的意境创造。文章着重论述了新月派诗人创造诗歌美的意境的三个共同特征,即移情于物,以物缘情,或缘情生景,境以物迁;借鉴我国传统诗词的表现手法,用哀怨、缠绵的情调,把读者带入动人的艺术世界;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创造诗歌的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