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经济科学评奖活动——首次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金1984年度评选前不久揭晓,我省社联副主席、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方民生同志,以《论劳务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一文获论文奖。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是为了纪念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卓越贡献,表彰和鼓励对经济科学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繁荣我国经济科学而设立的。这次评奖委员会由薛暮桥、马洪、刘国光、于尧远等著名经济学家组成,共评出4部著作和47篇论文。这些论著都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2.
[本刊报道]8月12日下午,上海三十余位社会科学工作者举行座谈会,纪念“八 ·一三”抗战四十五周年,谴责日本文部省篡改侵华史实的卑劣行径,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 座谈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经济学会会长孙怀仁同志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孙冶方同志曾经说过,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关于价值规律的理论,也是孙冶方同志整个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对于这个理论,不仅在孙冶方同志当时提出时人们很不理解,就是到目前为止,人们的认识也不一致。因此,我们学习孙冶方同志的经济思想,有必要再认识一下他的价值理论。 孙冶方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仍有三大作用:(1)价值规律就是商品(产品)价值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即生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机关党委授予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以模范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公布以后,在全国特别是在社会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看了报刊上陆续刊登的模范事迹介绍,人们无不为孙冶方同志那种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忍辱负重、献身事业的崇高精神所感动,无不对孙冶方同志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和坚强的共产主义者由衷敬佩,也都会感到孙冶方同志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称赞是当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为我们留下的经济论著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弃旧图新,志在改革,积极寻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因而孙冶方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独立的、不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和建议。正因为这样,学习和讨论孙冶方同志的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设想,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体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冶方同志,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在经济科学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崇高的共产主义品质,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他那探索真理和坚持真理的勇气,都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的逝世,是我们学术界的一个很大损失。 为纪念孙冶方同志,仅就他的价值论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用毕生的精力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探索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和体系,倡导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富有创见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科学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仅对孙冶方的社会主义流通理论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它的理论特色以及加强对社会主义流通理论的研究等问题,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孙冶方同志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统计学家和统计工作领导者。他的统计思想,是他整个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计思想、理论上曾提出了一些卓绝见解,将为指导和加强我国统计工作作出重大的贡献。孙冶方同志统计思想中有两个最重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逝世后,战友陈修良同志曾撰文纪念,观正撰写《孙冶方传》。专中《孙冶方年谱》(初稿)由本刊先行发表,一则为研究孙冶方的同志们提供资料,一则向熟悉孙冶方事迹的同志们征求意见,以便补充与订正。来信请寄本刊转作者。  相似文献   

10.
孙冶方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建国后,他长期从事经济工作和经济理论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人虽然去世了,可是,他的经济学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使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九七九年五月他应邀来沪所作的《谈谈改革“复  相似文献   

11.
卓炯传略     
1985年4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董辅礽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这一论点的,在我国,可能是卓炯同志,那是在文化大革命前。黑龙江大学熊映梧教授在上海《社会科学》第七期发表的文章中说,卓炯同志和孙冶方、于光远同志是我国经济学界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1985年6月下旬在广州,召开了“卓炯商品经济理论研讨会”,全国经济理论界充分肯定了卓炯的商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建设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没有被我们认识的必然王国。尤其是,在“左”的思潮泛滥和压力下,敢不敢对这些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进行探索,是一场严重考验。孙冶方同志作为一个党性坚强的优秀共产党员,经受住了这场考验。他不唯书,不唯上,发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勇敢的探索,敢于提出许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九月于无锡市举行的“孙冶方经济理论讨论会上,孙冶方同志的老战友、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总干事、国家计委顾问薛暮桥同志作了《孙冶方同志论价值规律》的学术报告。现将薛暮桥同志谈他和孙冶方同志对价值规律认识异同的内容摘要如下:一、价值规律的涵义:薛暮桥认为,价值规律就是指各种商品的价格必须符合于它的价值,即社会必要劳动量的规律,以保证各种商品能够以同样多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互相交换。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就是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运动的规律。对价值规律应同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联系起来研究。这种价值规律,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消灭以后,自然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4.
接着 ,辅兄对孙治方的经济学与卓炯的经济学进行比较研究 ,分析两人的“相似之处”与“很大差别” ,然后得出结论说 :“孙冶方同志的理论无疑有重要的意义 ,他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先驱。但应该说 ,卓老的理论与当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更切合。所以 ,卓老也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先驱。这里我不可能对卓老的经济理论作展开的评述 ,但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 ,卓老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史上 ,同孙冶方同志一样 ,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功不可没。”“卓老的经济理论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珍惜 ,要继承。”这是 16年前 ( 1988…  相似文献   

15.
一、价值规律的图象与解析林圃同志所作的价值规律坐标图①是我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贡献,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生前肯定过这个坐标图。图象法能帮助我们把价值规律的原理表述得更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我国,首次从理论上把经济体制问题列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课题的是孙冶方同志。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孙冶方同志早在六十年代初就提出的这个重要问题,并没有引起我国经济理论界的足够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体制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体系的建立,也不能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因此,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研  相似文献   

17.
一、学习孙冶方同志的优良学风孙冶方同志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这一贡献,是同他的优良学风分不开的。我们向孙冶方同志学习,首先就要学习他的优良学风。孙冶方同志的优良学风是很全面的,这里只讲几个主要的方面。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马克思谆谆教导我们,他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可是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有些人却长期违背马克思的教导,把马克思的某些个别观点当成教条。例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经说过:“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哥达纲领批判》,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12页)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实际上还存在商品与货币,有些人引经据典,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不承认价值和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8.
孙冶方同志提出的一套独特的,与传统经济理论迥然不同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是他的价值和价值规律理论。孙冶方同志在谈论他的价值论的理论渊源和思想来源时曾指出:一方面,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是他的价值论的理论根据;另一方面,“我还有某些见解是接受自苏联经济学家索波里的。……但是我并不同意素波里的所有观点,即以价值论来说,我的思想比他的系统化多了。”为了研究孙冶方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我们需要弄清孙冶方和索波里价值论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9.
<正> 改革固定资产管理的主张,鲜明地体现了孙冶方经济理论的创造性。这不仅是有关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涉及一系列的社会再生产原理,因此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里就初步学习孙冶方经济理论的体会,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孙冶方力主改革“复制古董、冻结技术进步”的设备管理制度,是符合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的。 孙冶方讲:“大概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给我们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技术设备)管理制度起了一个外号,称之为‘复制古董、冻结技术进步’的制度。”他指出:“我们现行的这套设备管理制度,是工业现代化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我们有些同志一谈到工业现代化,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引进国外新技术,建设新工厂,很少想到旧企  相似文献   

20.
孙冶方同志是一位享有崇高声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在理论研究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针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弊端,探索其理论思想根源,寻求改革的出路,进行理论创新,于是逐渐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虽然他的某些理论观点,还在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有待于他的后继者为之修正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