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经济的生机在于企业的活力,企业没有活力,整个经济就没有效率;而企业的活力则来自于劳动者的动力,劳动者没有动力,企业也就没有活力.1979年以来,围绕搞活企业进行了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租赁的一系列改革,但近几年,全民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经济效益连年下降,到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劳动力的统分统配和就业的铁饭碗体制以及劳动者没动力是窒息企业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学术界一些同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我认为,深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缺少活力的弊端,多年来我们循着政企分开、放权让利并把企业逐步推向市场的思路进行改革,虽然收到一定成效,但是这一进程曲曲折折,政企关系仍未理顺,企业还没有真正走向市场。人们要求进一步对企业放权让利,彻底改变政企关系,真正把企业推向市场。无疑这一思路是正确的。然而,政企分开的依据是什么?能否完全分开、怎样分开?对企业放权让利有无限度?不弄清这些问题,就不可能转换政府职能,也不可能有效地把企业推向有序的市场。一、实行政企分开,首先必须确立政府和企业的恰当关系政府与企业是一种既要分开…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实质上是社会对企业的伦理期待,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其中企业伦理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层次。文章概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功能以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与实现,依赖于由法律强制、行政干预、经济调控、社会监督、责任认证、企业内部治理和企业自律自愿等方式所形成的一套多层次的制度安排,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治理与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佳木斯市的进档达标承包制作为例证,进一步探讨完善进档达标承包制的构想. 一基数承包制是在否定放权让利这个与财政支出张力和市场发育趋向相抵触的初级改革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企业改革的深化形式。基数承包制所否定的仅仅是放权让利思路和作法本身,它不但没能否定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国有企业制度是在特定的体制条件和特殊的经济背景下形成的 ,既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合理性 ;同时也存在着与市场经济的相悖性。针对国有企业制度性缺陷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从放权让利、立足于调整国家与企业利益关系的适应性改革 ,到转换经营机制、着重于对企业制度中的经营制度进行改革 ,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求实现国有企业制度的根本变革。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入 ,国有企业制度变迁渐进完成。进一步改革 ,要继续突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 ,实现国有企业制度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在具体探讨企业改革的途径时,人们一般把聚焦点集中于如何通过贯彻《条例》落实企业自主权上,把企业改革简单地理解为落实自主权,似乎并未突破过去“放权让利”式的改革思路。实践已证明,扩权确实能强化企业的利润动机和经营责任,但它不足以克服传统国有制的弊端。本文从澄清落实企业自主权中的几个误区入手,强调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一、经济法是实现经济管理的法律方式社会主义经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有机统一体。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可以概括为宏观、基本、微观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经济活动是互相联系,彼此影响的,其活动范围与后果,要受到公有制这个基本经济条件和在此基础上起作用的各种经济规律的制约。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数以千万计的经济主体彼此间,经常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与经济矛盾。这些关系和矛盾集中到一点,就是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之间,如何正确地认定各自的权利、责任与物质利益。因此,我认为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实质上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对权利、责任和物质利益的认定与分配的问题。那么以什么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8.
日本结构改革的中心思想是"从官到民、从中央到地方".其中,三位一体改革的构想充分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这一放权让利的改革精神.国库补助负担金、税源转让和地方交付税的改革,原本是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的三个基本出发点,为了平衡改革对各利益集团得失的影响,日本在第二次地方分权计划中提出对这三个基本点进行一体化改革.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政治势力的偏好顺序各不相同,三位一体改革仍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相似文献   

9.
整合企业环境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环境资源可分为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两大方面.企业外部环境叉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层次,宏观环境如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及文化环境等;微观环境如行业环境、市场环境和金融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环境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等.企业的环境资源关乎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对企业资源加以分析和整合,尤其是当今国际社会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时,企业更应时刻关注其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8年多经济体制改革思路演变过程作了大致回顾,并认为“放权让利”是这8年改革的基本思路。本文分析了根据各种思路所采取的相应的改革措施及其对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阐述了由于改革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游移于社会主义产品经济论与商品经济论之间,使“放权让利”改革没有从根本上否定旧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与基本运行原则。指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是:(1)重新构筑改革的基本理论即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2)设计明确的总体目标模式;(3)采取一揽子改革方式,使新模式的基本原则在涉及到的所有领域都同时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的性质与国有企业的集团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的性质与国有企业的集团化剧锦文总结近二十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致思路,不难看出,从1978年的企业“放权让利”算起,到目前还在进行的企业制度的变革,主要是把解决国有企业的眼下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政策与措施的出发点。不可否认,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微观企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宏观社会,都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所要求。仍有很多企业没有积极的履行社会责任。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不足。履行社会责任的收益如果不能抵偿投入,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损失又不足以使企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企业就没有动力去履行社会责任。因此,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激励和约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企业改革开始的,至今已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16年。企业作为城市经济的细胞,在整个经济制度改基的过程中始终是一个主攻目标。随着时司的推移,人们日益把目光的视点集中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上。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回顾企业改革的历史发展过程,探求企业产权制度之所以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热点的缘由,从而深化对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些关键问题的认识。 历史轨迹 一、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开始 1978年10月,四川省在宁江机床厂等6个企业中进行扩权试验。主要内容有三条:一是在分配制度方面,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的情况下,实行利润留成和提取企业基金;二是在生产经营方面,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可增产市场需要的产品,承接来料加工;三是在干部使用方面,企业可自行提拔中层干部,不需经上级批准。这三权下放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1979年4周,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吸取当的农村经济改革的经验,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基的方向、步骤作出了原则的规定:城市改革侧重于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认真执行按劳分配,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中央工作会议的决定,无疑是对四川省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制度并非万能周岐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企业的改革已经步人了一个崭新阶段,即由过去的以放权让利、利改税、责任制、两权分离等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性调整阶段,进人到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因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出台,无论在理论上或...  相似文献   

15.
一、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十分重视经济效益。每一个企业、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地区都要讲求经济效益。整个国民经济更要重视经济效益。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业务部门的许多同志,对我国经济效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但是,以往的研究大都侧重于微观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的研究相当薄弱。从投入产出关系看,过去的研究又着重于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的比较,从劳动占用角度考察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开展,更谈不上从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来研究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  相似文献   

16.
从微观基础研究到宏观基础研究:后瓦尔拉斯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微观经济学经历了三次融合.在微观基础研究中,新古典主义把预期形成机制理论作为连接宏微观经济学之间的桥梁,而新凯恩斯主义则通过工资-价格粘性的原因解释和不完全市场结构的分析来构建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他们关于代表性主体、理性、均衡以及协调问题的观点都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研究微观经济学的宏观基础.早在宏微观经济学分立之初,凯恩斯对这一问题就有所关注,西蒙开创性地提出了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满意决策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则从制度上来研究宏观基础,其协调失灵学派还提出了协调失灵理论.对宏观基础进行系统研究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后瓦尔拉斯主义,其学者指出,具有有限理性的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经济系统方程具有多重均衡解,从而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但宏观制度的协调功能会使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张健  刘学之 《学术交流》2007,(4):134-136
随着世界的进步,国际社会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关注。WTO已经把建立“社会条款”使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作为一个议题在最近的几个回合谈判中加以讨论,尽管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它的实施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但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以低劳工成本作为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劳工标准对其无异于是一种新的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受到一定的经济威胁。为了降低劳工标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宏观层面上我们要在WTO多边框架下积极应对劳工标准问题,从中观层面上我们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进出口高层中介等中介组织在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主导的作用;从微观层面上要充分认识积极参与国际劳工标准认证。  相似文献   

18.
国外跨国并购理论:从动因论到效应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越来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资采用跨国并购的形式。理论界也有了较新的发展,对于传统的资本输出理论和剥削论等形成了重大的突破。跨国并购不仅受到诸如企业市场优势、交易成本、融资成本、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微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汇率变动、所在国经济状况、政策法规文化等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跨国并购的动因论合理地解释了资本流动和市场扩张带来的双重效应。跨国并购对于投资母国和东道国都可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影响,具有双重的经济效益,而对投资输入国的经济发展、产业变革的刺激影响更为直接。  相似文献   

19.
从微观角度探索宏观非均衡的有益尝试──评《宏观非均衡的微观基础》韦伟杨瑞龙同志的新作《宏观非均衡的微观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作为学术界颇负影响的“经济科学文库”中最新一种,近日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新作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新颖的分析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方向与中心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第一轮以放权让利为特征、以价格改革和产权改革为中心环节的“体制转型红利”已经基本结束;新一轮经济改革即将开始,方向仍然是坚持市场化取向,以政府改革为中心环节.目前,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各种现实问题和潜在冲突,都与市场化改革取向不足和市场化取向不当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根据中国国情和发展的需要,以政府改革为中心环节推进第二轮的经济改革,除了要推行中国特色的政治改革外,还涉及两项最重要的工作:一是政府与市场关系,包括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限制政府权力,以及对处于不断扩张中的“央企”的规模、范围、领域等进行必要的限制;二是政府内部的关系,根据事权与财权相对称的基本原则,应重点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的不对称关系,强化地方政府的发展责任并防止其发展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