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优化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和效率不断得到改善,但是当前,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矛盾,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农村公共产品作用的发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公共产品二元供给结构;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优化供给结构;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民主决策机制;拓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渠道;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从而建立起能够统筹城乡发展、缩减城乡差距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考察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及成因,提出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是实现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着城乡差距明显、政府事权与财权失衡、农民话语权缺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产品供给格局、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尊重农民权利。  相似文献   

4.
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和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黑龙江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创新黑龙江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探讨了黑龙江农村社区社会公共供给问题,梳理农村社区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农村城镇化的关系,以及黑龙江农村社区社会公共供给与配置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在以上问题的解读基础上提出加强黑龙江省农村社区社会公共产品配置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分析与体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城市相比呈现为制度外供给,并且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严重阻碍了农村、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呈现上述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在运行上仍然没有突破人民公社时期指令性强制供给的弊端。本文结合财政学和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提出了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7.
综合学术界的研究,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存在着供给不足与供给无效并存、"被迫性"需求、需求表达不足、供给不均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供给结构、供给制度、供给体制、供给机制等方面的缺陷所造成的;价值(意义)供给既要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又要注重意识形态自律,同时还应让民间信仰正本清源;多元主体供给模式的构建,离不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良性互动、社会力量的充分激活和农民主体地位的切实维护;应坚持需求导向,完善需求表达机制、文化参与机制和可持续保障机制;供给质量的考评涉及目标导向、基本原则、考评体系、考评机制等内容,供给质量的提升要注重文化消费需求与对文化消费生态分布的把握。随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研究应逐步转移到如何提高供给效能和确保供给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对农村公共产品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供给短缺、结构失衡、农民负担过重、供给主体单一的问题与困境。提出了加大财政支付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供给机制;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顺序;明确权限职责,减轻农民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成本负担;鼓励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失衡及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联产承包制取代人民公社,这一基本经营制度的改变带来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变迁,但这种变迁总体来说仍是人民公社时期供给体制的承继和延续,它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矛盾和失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的目标,应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重新构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缺陷与农民负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开始突显,90年代迅速加剧。农民负担过重的根源之一在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不合理,因此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来分析和探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负担之间的关系,并对之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实乃当前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产品单一的供给主体出现了低效率和无效率,决定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应当多元化。因而,探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已成为研究公共产品供给的必然趋势。在新农村建设中改变政府作为单一供给主体的劣势,积极营造一种有益于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安排、制度环境和良好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论乡村旅游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基础设施等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制约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利用博弈理论对其进行了经济分析,得出3个结论:(1)乡村旅游公共物品和服务存在供给不足;(2)供给不足的程度随着旅游公共物品和服务受益人数的增加而扩大;(3)经营者收入不相同时的供给水平大于收入相同时的供给水平。依据这些结论,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失衡,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进步。本文以制度分析为切入点,在供给主体上,按照公共产品性质,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的责任,提出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  相似文献   

14.
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主体供给成为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可行之策。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首先从理论上对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主体供给的扇形模式进行了建构;其次针对实践,对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主体供给中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具体分析。结合对理论的应然性和实践的必然性两个层面的研究,指出实现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主体供给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并围绕政府供给职能、培育扶持职能、制度保障职能、规划创新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的履行进行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5.
很多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需要农民合作才能解决,正在推行的农村"村村通"工程的实践为研究农民合作难题提供了契机。本文通过对安徽省6个县84个行政村的调查,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影响公共品合作供给的因素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在控制了项目因素后,影响农村社区公共品合作供给的因素主要是村庄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社区特征异质性对集体行动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程度较弱;劳动力流动对集体行动没有影响。相关政策建议是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公费制度改革以后,学生开始承担部分费用,由此产生了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教育资助政策也应运而生。教育资助政策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对公共物品排他性标准的科学界定避免了教育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政府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是实现供给方式最优选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PPP模式——新兴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展中国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式,介绍一种新型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PPP模式,分析PPP模式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适用性及优势,阐述PPP模式在西方国家的运作情况,探讨其对中国公共财政的影响,并针对中国实际情况,提出发展PPP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宏观法经济学的研究主题.自1987年实施的村民自治法是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法律体现.民主具有防御剥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中国的村民自治法实施之后,农民负担上升,农村发展缓慢,并且在富裕、贫穷的村庄能够同时观察到村民自治法实施良好和不佳两种局面.如何合理解释上述现象?从将公共产品区分为政治类公共产品和经济类公共产品出发,以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提出在有限财富、生产分散等约束下,作为政治类公共产品的村民自治并不支持经济类公共产品的供给,也无法有效对抗汲取;新农村建设等政策虽消除了汲取但依然没有建立起稳定的经济类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区分两种公共产品及其作用的理论也能够合理解释富裕、贫穷的村庄同时出现村民自治法实施良好和不佳两种局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区公共物品自主供给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居民自主供给对完善现行农村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作用,通过调研收集资料和数据,建构博弈模型,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社区公共物品居民自主供给机制形成的内在机理。分析认为,引入社会资本,将多次的孤立博弈转化为一个关联的重复博弈,促使居民一致行动能力的形成,从而实现农村社区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数量和参与居民的最优规模。  相似文献   

20.
使用陕西省农村公共产品调查的截面数据,分析了陕西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户公共福利的影响.从农户角度选取了影响农户公共福利的四种公共项目投资,首先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农户对公共项目投资的满意度,然后使用ORM方法分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虽然对四种公共项目投资的满意度较六年前有所增加,而且对道路和饮用水项目投资的满意度增加幅度较大,但是不满意在一些地区仍然普遍存在.项目实施前公开预算和有人征求意见等因素都对农户的满意情况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有关部门今后要多关注农村基层公共项目投资的方向、质量和过程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