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无己”与杨朱“贵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曾有人认为杨朱非道家,其论据之一就是;老、庄屡言没身、无我,推崇“无己”,而杨朱力倡为我,主张一“贵己”;《庄子》一书对杨朱及其学说,多有微辞.如果杨朱也是道家,那么,《庄子》抨击杨朱岂不是道家抨击道家、本家相互抨击?这不合情理,也有背史实.老庄之学的“无己”与杨朱之学的“贵己”,一主无我、一主为我,这只是方法或途径上的差异,他们的目的则是一致的;存我,全生.若说“贵己”是正题,“无己”是反题,那么追求“全生葆真”的境界就是他们的合题.注重个体生命的价值、个体人格的完整,并对独立、自由的精神生活怀着诚挚的敬意和热切的向往,一直是道家人生哲学的特征和传统.在这方面,老子开了先河,杨朱继之,而庄子为其楷模.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思想文化视阈中,道家思想文化不同于儒、墨、法等家以群体性文化为主导。老子思想文化之特征在于其凸显"人"的自然个体性方面,在此基础上,老子第一次高扬"人"在天地间之地位。杨朱在先秦道家文化中是承上启下之代表人物,杨朱对"人"的重视展现为生命个体性文化观。庄子作为先秦道家之集大成者,全面显示了"人"作为精神性存在之向度特征。因此,个体性至上是先秦道家文化观之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7,(12):64-69
杨朱主张应把生命个体摆放于首位与优先地位。通过庄子的思想视角我们可判杨朱在先秦道家发展过程中的承上启下地位,其对庄子有着较大的影响,庄子对杨朱思想给予了深度解析;孟子认为杨朱的"为我"是极端的自私自利,缺少为群体、为天下的刚健精神;荀子认为杨朱学说意旨的主导是如何更好的"君人",但荀子与杨朱对此的着眼点存在着差异;韩非子以其刑法治国的政治主张来评议杨朱思想,认为杨朱学说多说教,不具备转化为现实执行力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竹简《老子》应为稷下道家传本的摘抄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钊 《中州学刊》2000,(1):67-73
本文认为,郭店楚墓出土的三组竹简《老子》,既非三种不同的《老子》传本,也非一种完整的《老子》传本,它很可能是一种《老子》本的摘抄本。从其归属来看,当出自稷下道家传本。理由是(1)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和会众家的宽容胸怀;(2)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重视术治的思想倾向;(3)附在竹简《老子》一起的《太一生水》篇,乃为稷下道家遗著;(4)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积极、求是的学术风格。竹简《老子》作为稷下道家传本,对于我们认识《老子》乃至道家思想形成发展的演化进程将提供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5.
肖玉峰 《天府新论》2005,(1):29-31,137
道家"欲望"观有两个极端老子的节欲和杨朱的餍欲,然而其主流却是"适欲"."适欲"的标准是满足正常欲望和基本需求,其目的是为了养生.道家对非"适欲"的两种表现--过与不及均持否定态度,但对前者进行严厉批评,而对后者则因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由于"知足"有"适欲"作理论基础,而且有利于在贫困状态下保持良好心态,还能让人免除灾祸、远离耻辱,所以它成为道家隐士的一个显著外部特征.  相似文献   

6.
老子道家思想的两重性作用关于老子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质和历史作用,目前国内学术界是存在比较大的分歧。过去一般多认为《老子》一书主要是代表没落贵族的思想。但近年来,也有主张老子思想是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广大农民阶级思想的流露,还有把它说成是逃亡奴隶的旗帜。更有甚者,认为《老子》书是无产阶级前身的革命文献,将之抬到吓人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黄敏 《理论界》2006,(6):174-175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社会转型、文化变异、哲学突破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名实之辨”的思潮。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作为这一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在构建“道”这一理论框架的过程中,提出了“名实之争”的问题。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包含了许多语言学思想,老子的语言学思想是其语言哲学思想的一部分。本文试图从老子对“道”的命名中来体察老子的语言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关于道家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至今 ,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 ,认为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这一说法值得商榷。道作为一个最高哲学范畴 ,不是道家首先提出来的 ,也不是道家特有的哲学范畴。先秦百家争鸣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问题 ,而非哲学问题 ,道家的政治思想是“德”。《老子》原名不是《道德经》 ,而是《德道经》 ,德是《老子》中最重要的范畴。《黄帝四经》也不是道家经典。只有搞清道家的几个关键问题 ,才能真正促进道家研究 ,从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李渔养生学说与杨朱学派养生思想在一些基本原则上具有相似性。李渔对古代养生思想作了大幅度的扬弃与整合,形成了一个以道家化的杨朱学派的养生思想为主、杂取儒道养生合理成分和后世养生精华的驳杂的养生学说。  相似文献   

10.
道家是学术,道教是宗教,一个讲道理,一个讲迷信,二者不是一回事。长期来,有人把道教同道家混为一谈,这是个误解。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主要是因为道教在创立的过程中,借助道家的理论和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威望,并使其发生演变,人为地将道家、道教混淆起来,其实道家与道教之间,就其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那么,道家到道教是怎样演变的,其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种演变呢?这些就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比起儒家而言,道家研究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相对而言力量要薄弱得多,这当然与道家的性质有关,也与道家的势力有关.从性质上讲,道家学说强调静修、静养,漠视事功,在历史上的地位亦远不如儒家;从势力上讲,道家不如儒家代有传人,亘续不绝,又有现代新儒家作鼓吹,道家的主要人物就是老子和庄子.但是,若就人物本身而言,对于老子与庄子的研究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当今,并不比中国历史上其他任何人为少,也就是说,如果单就个体人物研究而言,关于老子与庄子的研究,并不比其他任何人物,如孔子、孟子、朱熹为少. 但是,另一方面,关于儒家及其人物,人们可以赞成,可以不赞成,但无论如何,其误读、误解的成份相对而言并不是很大,或者并不成其为问题.而道家的情况就不同了,不要说反对道家学说的人或是对道家学说抱有偏见的人,就是赞成、以至于提倡道家学说的人、就是自命为道学专家、写过很多关于道家、关于老子、庄子论文及著作的人,对于道家、对于老子、庄子的误读、误解都很深.我们甚至于有时不无这样的感慨:一个写了好几本关于老子之书的人甚至根本就不懂老子,一个写了好几本庄子之书的人,甚至根本就不懂得庄子.所以,与表面上的热闹无关,充斥于市场的关于道家、关于老子、关于庄子的书籍,里面包含着太多的胡说.  相似文献   

12.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学界对于他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德育思想上的建树很少问津,甚至还因为老子说过“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之类的话而认为德育与道家无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本文认为,老子哲学中包含着系统的德育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圣人”的德育目标,“知足不争”、“贵柔守弱”、“少私寡欲”的德育内容,“行不言之教”、“静观玄览”的德育方法。解读这些理论,对于今天全面认识和挖掘我国传统伦理资源的精华,以及加强现代德育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人,《老子》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性著作。这部书可以说是一部言简意赅、含义深奥的哲理诗,也是中国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据以讲求治道治术和制订战略策略所必读必备的教科书。因此,人们要想弄清老子思想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和政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须认真研究《老子》一书。而要研究《老子》书和老子思想,又必须首先弄清老子生活在哪个时代。  相似文献   

14.
《理论界》2015,(10)
在三教融会的背景下,慈湖的学说与道家思想有紧密关系。他从心学角度出发,以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为切入点,对老子、庄子、杨朱、列子的思想进行品评,在批判的同时,也汲取了对方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使得其学说表现出更强的包容性。在他那里,践履的笃实与境界的高超可以并行不悖,二者是统一的关系。无论訾议还是借鉴,慈湖都表现出很强的主体精神,他将自己对心体的默会与"不起意"的修养思想贯穿其中,既体现了学术自信和理论勇气,也坚持了自身思想的一致性。他对道家的批判立场鲜明,特点突出,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朱思想在战国时流行甚广,按其宗旨,属于道家.杨朱的为我主义,仅孟子略言,无专书传世,不知其详.幸有<列子·杨朱篇>,使后世得知其言论大要,所以<列子>一书含有先秦两派,即列子学派和杨朱学派的哲学思想.在此,对<列子>书中的杨朱学派思想作两个方面的探讨其一,关于<杨朱篇>年代问题考辨;其二,杨朱思想与<列子·杨朱篇>思想的同异.  相似文献   

16.
《列子·杨朱篇》对杨朱"为我"思想的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朱思想在战国时流行甚广,按其宗旨,属于道家.杨朱的为我主义,仅孟子略言,无专书传世,不知其详.幸有<列子·杨朱篇>,使后世得知其言论大要,所以<列子>一书含有先秦两派,即列子学派和杨朱学派的哲学思想.在此,对<列子>书中的杨朱学派思想作两个方面的探讨:其一,关于<杨朱篇>年代问题考辨;其二,杨朱思想与<列子·杨朱篇>思想的同异.  相似文献   

17.
道家是先秦百家争鸣中的一个学派,前期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后期以慎到为主要代表.早期道家有"法治"理念而无"法制"思想,到慎到这里就不同了.慎到的思想是联结道家与法家的一个关键环节.<慎子>中集中体现了以下四个观念:一是崇尚天道,二是认为"法制"是对天道观念的社会转化,三是主张建立在公义基础上的法制应该坚守,四是主张在实践"无为"过程中特别关注"势"的作用和力量.道家从老子、庄子发展到慎到,人间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厚,最终演变为积极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8.
中国鹿邑老子学会主办的“中国鹿邑老子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3月3日——5日在老子故里——鹿邑县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和省、地、县的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200多人。 在研讨会上,学者们紧紧围绕老子思想和老子诞生地问题进行了广泛地讨论,在老子思想的特征、历史地位、现代意义和深化老子思想研究等问题上,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关于老子思想的特征,罗尚贤研究员依据老子的“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认为老子学说是唯道论,或唯道主义。罗炽教授认为,《老子》全书是以“中道”一以贯之的,所以老子学说是中道论。关于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崔大华研究员认为,老子是中国传统思想重要源头之一的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文化主要形态的道教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正老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其开创的道家学派对于中国后世的思想延流具有重要影响。对于老子思想的研究,学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析角度繁多,成果也十分丰富。但是对于老子廉政思想的研究,学界尚罕有人问津,本文就试从这个角度进行一下努力,从内涵上的廉政思想和外延上的廉政观念两个方面对其廉政哲学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有新的发现,并对时下初兴的廉政领导力建设研究提  相似文献   

20.
不少研究者认为老子所言之天是没有人格意志的自然之天,但通过对《老子》具体经文的研究发现在不少章节中,老子所言之天,依然是有意志的人格神。老子没有否认上帝,他也就无法否定天命。老子明确地肯定了鬼神,对道家来说,鬼神是被坐实了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老子的"道"本身就与鬼神有脱不了的关系,神所具有的特征,"道"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