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史哲》2016,(3)
两汉制度影响到文章,有前汉"承秦"与后汉"继周"的差异,两汉赋家的创作与批评亦然,东汉赋家以其渊雅特征改变西汉盛世赋的雄肆风格,正内含着赋体由对经义的依附转向对历史的思考。东汉赋的历史化倾向,与当时儒学渐次当路及西汉言语侍从地位衰落有关,其创作则以京都赋的礼德宗旨与纪行赋的历史沉思最为典型。从赋学批评的意义来看,东汉赋的历史化又凸显了赋体展示两汉学风之不同,最突出的是西汉赋重《诗》、东汉赋重《礼》,西汉赋依经立义偏于小学,东汉则偏于礼学,故而前者重赋之"讽",后者则重赋之"颂",赋风也由"奇谲"转向"雅赡"。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汉代皇家教育制度的演变、教育内容、教师地位、君主教育理论等内容进行了分析论述.文章认为,西汉与东汉的君主教育有很大的不同.西汉行师傅制,而到了东汉,侍讲制取代了师傅制.两汉帝王之师的人选,西汉昭帝以前多由“忠厚恭谨”型担任,而昭宣以后,转为“明经笃行”型担任.汉代的皇家教育对两汉文明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明代藩禁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藩问题,在明代的政治史、经济史上始终占有突出的位置。明太祖封同姓子弟为王,给予宗藩以很大的政治和军事权力。朱元璋死后,宗藩的政治、军事力量的提高,便与明代皇权、中央集权空前发展的历史局面背道而驰了。因此,历史的发展也就使宗藩沿着与明初的特权地位相反的方向发展着。早在洪武年间,叶伯巨就上书明太祖,极谏分封太侈,认为宗藩分地广,制度侈,兵权重,“今秦、晋、燕、齐、梁、吴、闽诸国,皆连带数十城,而复优之以制,假之以兵,议者何不摭汉晋之事以观之乎?”认为后患无穷。建议“诣王未之国之先,节其都邑之制,减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编纂的角度,对南宋官修史书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及与此相应的历史编纂经验的积累,新的史书体裁的出现,以及对历史编纂的新认识作系统的考察,阐述其与时代特点的内在关联,揭示其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变革中求创新的丰富内涵,对总结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规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略论中国古代的家产继承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与同期西欧社会相泾渭的家产继承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的反映。因而,对它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一、中国古代家产继承制的形式 中国古代家产继承制的基本原则是诸子继承。即诸子对家产有同等的继承权。这与西欧中世纪的长子继承制大不相同,它的形成是由中国古代社会的具体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和亲"作为中国历史上通用的一种处理少数民族与其他国家关系的特殊手段,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而西汉王朝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和亲创始王朝,其和亲政策更能反映出最初的和亲政策对一个王朝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两个民族之间关系的影响,这对我们研究整个中国的和亲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西汉王朝与匈奴之间和亲的三个阶段来进行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7.
三代王位的传承途径具有相对的复杂性,并不是开始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春秋鲁国的“一继一及,鲁之常也”的特例,既是夏代家天下确立后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上家族之争的斗争孑遗,也来源于周公个人的政治作为,鲁国嫡长子继承制度的确立,是家族由大变小的趋势产物,反映了三代王位继承上“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斗争与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汉代文士政治思想压力为契机,探讨这种压力对骚体赋创作的意义。两汉大一统的专制政治使汉代整个知识分子群体都笼罩在皇权的威严之下,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环境特点又施加给知识分子不同的思想压力。以汉代历史发展进程为序,两汉文士的政治思想压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汉初意识形态压制下的痛苦;西汉前中期诸王宾客的危机感;汉武帝朝文士对专制统治的畏惧;东汉文士在宦官外戚乱政下的不安全感。这些压力成为汉代骚体赋创作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9.
继战国文学而揭幕的(秦)两汉文学,标志着中国文学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这个时代,随着封建专制体制的形成和确立,儒学终于取得了定于一尊的地位,并理所当然地对有汉一代的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汉代经济上、政治上的种种复杂原因,同时也由于儒家狭隘实用的功利主义哲学经常造成对文学的束缚、损害和破坏,这就使道家思想始终得以作为一种与儒学相补相抗的理论而对这一时代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同样不可低估的影响。道家思想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对两汉文学发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对两汉文学以及后来文学发展的作用如何?探讨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老庄思想的历史功过,同时,它对于文学史的研究,对于我们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以从中取得借鉴方面,都是一项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杨邦勇 《东南学术》2012,(3):257-265
华夷秩序是中国古代君主建立的传统的国际关系体系,而宗藩关系则是华夷秩序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明洪武年间,琉球王国接受大明王朝的册封,称臣入贡,宗藩关系正式建立。明清时期本着厚往薄来的原则,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琉球进行了有益的交流。通过本文的分析和阐述,从整体上分析了中琉朝贡关系的来龙去脉,揭示天朝宗藩体制下中国与琉球的密切关系,研究了宗藩体制在琉球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属部朝贡制度是在西汉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所确立的原则和模式,对后世历代王朝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论述了西汉属部的不同类型和承担的政治义务;探讨了属部“朝正月”制度的源起、发展和具体内容;考察了西汉对属部朝贡的一系列制度性规定。  相似文献   

12.
龟兹作为西域的绿洲大国,在两汉与匈奴的西域争夺中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西汉时与汉友好,学习汉礼仪制度,而东汉时,则成为在匈奴支持下阻碍东汉统一西域的主要势力。从更广的视野来看,两汉对西域经营呈现出明显的不同:西汉王朝自始至终对西域保持了较为有效的统治,而东汉一朝的西域经营表现为"三绝三通"的状态。究其原因,固然与两汉王朝各自的国力强弱不同有关,但不同的西域经营策略不能不说是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礼制史上,两汉礼制虽然比较粗糙,但开辟了礼制建设的新时期,奠定了其后近2000年以礼治国的基础.两汉历史上有过3次制礼高峰,但每次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汉武帝时期制礼重在郊祀、宗庙等祭祀鬼神的礼仪,西汉末年托古改制量在国家制度的制定,东汉初期的制礼重在仪礼等社会成员名分的维护.在两汉礼制同中有异发展的背后,隐含着大一统帝国的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14.
政治系统的有效运作离不开政党,国家的政治领袖通常也是政党的领袖.一定意义上说,西方政党选举制度也是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西方近代选举制度在与封建势力长期反复斗争的过程中,与资产阶级议会制度一起产生、发展、完善.现代西方政党选举制度,既继承了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又结合时代发展与环境变化发生了一些转化.研究西方政党选举制度的历史演变、原则、方式与程序、功能,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宗庙祭祀与孔庙祭祀,是封建王朝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汉帝王的宗庙祭祀与孔庙祭祀,更多从极端意义上凸显了封建王统使祭祀直接为其功利性政治目的服务,并高度满足帝王个人私欲,唯我独尊,凌驾、卑视儒家教统的历史真实;谶纬中的神化孔子与孔子崇拜,也从极端意义上更多体现了在封建王朝政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儒家以教统本位视野看待教统与王统关系,要求制衡专制王权、依托孔子以自高的政治意欲情结与谋略手段.从"圣"、"儒"起源的同一性及封建王统与儒家教统的分合演化契入,对比研究两汉时代的宗庙祭祀与孔庙祭祀、孔子崇拜,将有助于更为全面、客观、准确、深入地认知封建王统与儒家教统既相互依存又矛盾斗争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元代来华高丽僧人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元代高丽国来华僧人的构成类别及其留居中国期间的活动经历作了详细的考察。指出元代是继隋唐之后朝鲜僧人进入中国的又一个高峰期。元朝与高丽两国间异常密切的宗藩关系和蒙元统治者对高丽僧人所提供的宗教服务的特殊需求,是导致大量高丽僧入华的原因所在。而元丽两国僧人能够频繁自由的交往,对元丽佛教文化交流的繁荣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对于有汉一代文学之代表的汉赋,人们历来注重叙事体物大赋而忽略抒情赋,这是十分偏颇的.全面考察汉赋的发展历程就不难发现,叙事体物大赋只是兴盛于两汉某些特定历史时期(主要是西汉中期至东汉中期),在叙事体物大赋于西汉中期兴盛之前和东汉中期衰落之后.赋坛固是抒情赋的兴盛时期,即使在西汉中期至东汉中期叙事体物大赋雄霸赋坛时,不仅其他作家仍然写作抒情赋,而且那些以叙事体物大赋著称的作家,如马、扬、班、张也同时写有不少抒情赋,可见抒情赋贯穿两汉始末,因此只有把叙事体物大赋与抒情赋结合起来考察,才能更加完整地认识汉赋的发展演变历程.同时我们  相似文献   

18.
两汉历史风云变幻,是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重要的时期.自西汉设五经博士,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后,儒家学术思想特别是经学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的主流,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发现两汉书中政论文里有许多引用<周易>的例子,如<汉书>中约有53处,<后汉书>约123处,若对其进行认真地考察,我们会对这部位列"群经之首"的经典典籍的学术价值、社会地位以及两汉时期的人们对<周易>思想精髓的接受和当时的文化背景有更深的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9.
东汉惩西汉晚年外戚和大臣的擅权,便提高尚书的政治地位。作为东汉尚书台名誉领袖的录尚书事,并不能象西汉尚书系统的实际领袖领尚书事那样常居中央枢机。两汉的领、录尚书事制度在很多方面都有区别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中朝传统宗藩关系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到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致使双方传统宗藩关系终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传统宗藩关系作为东亚国家关系上的自然而然的选择,对于促进相互间各种关系的稳定发展和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简要地对中朝传统宗藩关系的形成、发展及其终结的全过程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