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城乡结合部政治、社会和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迫切要求其进行政府治理转型,但此种转型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本文分析了城乡结合部政府治理转型的困境及表现,详细描述了城乡结合部政府治理转型的几个关键环节,最后就如何突围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理转型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结合部是城镇化发展中的特殊区域。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呈现出格局动态性、样态过渡性、群体异质性、诉求多元性、城乡文化冲突等阶段性特征,给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当前的社会治理与城镇化发展还存在行政架构尚不能适应社会管理需要、二元管理体制严重影响社会治理成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没有真正形成、利益矛盾调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文化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需要从治理能力、治理体系、治理机制、利益诉求、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的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城乡结合部是在城市中心迅速膨胀和城市边界不断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在城乡交叉地域形成的特殊地理空间.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城乡结合部的研究存在严重的“污名化”取向,缺乏对城乡结合部正面效应和功能定位的反思和研究.鉴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独有特征及其城乡结合部村落终结形态的独有特点,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城乡结合部的功能定位,以制定相关社会政策,引导城乡结合部的合理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中心城市城乡结合部稳定和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和谐社会,既是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一个新的实践课题。城乡结合部作为特殊社区,其存在的体制性矛盾、经济性矛盾、基层政权建设问题和利益性矛盾等,使城乡结合部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高发地区,对区域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影响很大。实现城乡结合部社会稳定,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及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意义明显。这需要在城乡结合部推行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搞好户籍制度改革,加强人口管理;发展城乡结合部经济,整顿经济秩序;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等,从而实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5.
自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这一过程同时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新城市数量增加和原有城市规模扩展;另一方面,农村城市化的趋势有增无减。城市化是一个经济过程,但又涉及城乡生态系统的变化,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两种城市过程中都会在城乡结合部形成特殊的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进程中,宗族势力已成为城乡结合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重要阻力。如何消除宗族势力对城乡结合部乡村治理的负面影响,加强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已成为社会管理的难点问题。基于对我国 S 省 W 村的实地调研,列举了宗族势力对城乡结合部乡村治理在负面影响方面的两大表现,分析了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负面影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袁振龙 《兰州学刊》2007,(10):96-99
位于城市周边的城乡结合部地区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资本的下降,其原有的"熟人社会"变成了新的"陌生人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缺乏一定的互动网络与信任,行为容易"失范".促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安全的基本策略是建立规范、构建网络、重建信任,以增进这些地区的社会资本,这已经初步为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实践所证实.要有效地维护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安全,就必须适应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形势变化,努力建立起规范,促进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互动,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形成警察与基层组织的良好合作,努力增进这些地区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8.
陈国龙 《南方论刊》2002,(10):12-14
城乡结合部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主要舞台,是发展和建设最为活跃的部分,是乡村城市化最为迅速的"前沿",同时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和问题比较集中的区位.因此深入研究并解决好这一特殊区位的矛盾和问题,寻求推动城乡结合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乡结合部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乡结合部是介于城乡之间的第三类社区 ,兼有城乡生活方式的特征 ,但具有不同于城市和农村的特点。文章主要从城乡结合部的概念、特点、土地利用、社会稳定及发展等几个方面对当前有关研究进行梳理 ,以帮助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城乡结合部。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T村社区是一个介于城乡之间的城郊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村社区治理呈现出明显的边缘性特征:治理体制的双轨化、治理范围的村落化、组织结构的两栖化、组织职能的叠合化。城郊村社区治理的的边缘化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城乡二元性社会体制的制约、城郊村社区城市化制度的供给不足、城郊村社区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