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由江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历史研究》杂志社、全国工商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讨论会”于1988年11月5日至9日在江西南昌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专家、学者就许多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择要综述如下。近代中国是否存在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这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过去关于官僚资本(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民族资产阶级)的划分是不科学的,所谓的民族资本应与外国资本对应,而不是与官僚资本对应。在民族资本中,可以划分为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两个部分,因此在近代中国,不存在官僚资本及官僚资产阶级。有的学者则坚持近代中国存在着官僚资本及官僚资产阶级。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在这次会议上展开了进一步交锋。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的官僚资本,其实特指国民党时期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它  相似文献   

2.
资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剥削阶级。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要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怎样消灭资本家所有制和消灭资产阶级,则要按照不同国家的历史条件与具体情况,以及资产阶级内部不同的构成部分,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实现。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国的资产阶级在历史上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以后,无产阶级对全部官僚资本采取了没收的政策,官僚资产阶级早就消灭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面性特点的阶级。解放以后,我国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了“赎买”政策,通过逐步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最后这个阶级也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术界正在开展对于中国资本主义问题的讨论,见仁见智,百家争鸣。其中就官僚资本问题,有的同志提出取消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划分,将其并归一类;有同志提出可以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的概念去划分近代企业的性质,以为这样“在概念上和范畴上明确得多”。我认为唯有坚持以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分类去研究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两个组成部分,才能深刻地揭示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点和历史作用,科学地反映中国的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4.
周林章 《学术界》2007,1(1):115-118
肯定、否定各自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含义;既不能全盘肯定又不能全盘否定混淆了这两种不同的含义.社会规律具有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点;既不能全盘肯定又不能全盘否定忽视了社会规律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主体对社会客体所采取的肯定、否定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也包括全盘肯定、全盘否定的形式,并且这两种形式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官僚资本与旧中国社会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窗僚资本的特征 旧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是由官僚资本和私人资本两个部分组成的。什么是官僚资本? 许涤新同志认为官僚的私人资本是“固有意义的官僚资本”,而“国家资本在实际上就是四大家族的私人资本”,因而也划入官僚资本的范畴。对于这个论断,有两点似可商榷。  相似文献   

6.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历来是哲学和文艺学所没有真正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并存在若激烈的争论。过去有人否定形象思维,只承认逻辑思维。“四人帮”则把承认形象思维作为异端邪说,对此实行“专政”。毛泽东同志的《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以后,肯定形象思维的人多了。但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仍是意见纷纭,莫衷一是。迄今为止,在文艺创作中,有人认为只需要形象思维;有人认为同时要用两种思维方式,而以形象思维为主;也有人认为二者中以逻辑思维为主;还有人认为二者是互相渗透,交错运用。这些意见,虽然各有一定的道理,然而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问题在于人们把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只局限在形式逻辑领域内,而不了解还有一个更高级的领域——辩证逻辑。其实,要解决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必须搞清楚形象思维与辩证逻辑的关系,同时也要搞清楚形象思维与形式逻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结合实际上说清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就这些问题阐述个人的见解,以求教于从事哲学和文艺学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7.
美国实用主义是最早传入我国并在我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的西方哲学思潮之一。由于受苏联的影响,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地、大规模地批判实用主义。虽然这些批判对清除其错误思想影响是有一定作用的,但这些批判只重视对实用主义的政治批判,对其理论则缺乏深入的研究;对它给予全盘否定,但对于其中包含的可以借鉴的东西却缺乏恰当的肯定;只注意古典实用主义,对实用主义后来的发展则缺乏关注。这种批判造成在“文革”中和以后一段时间内,谁成为批判对象,谁就被说成实用主义者。如一开始是林彪、“四人帮”批判刘少奇的实用主义;林彪倒台后,又批判林彪的实用主义;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四人帮”批判邓小平的实用主义;粉碎“四人帮”以后,又批判“四人帮”的实用主义。人们对实用主义陷入庸俗的理解,对什么  相似文献   

8.
广西新桂系官僚资本,按其发展的规模和程度来作考察,1926年至1921年是孕育期;1932年至1935年是形成期;1936年后是发展期。一、新桂系官僚资本孕育期的特征1925年冬,新桂系李、黄、白基本上完成了对广西的统一,开始建立官僚资本企业,以维持他们在广西的统治。当时全国正处于南北政权对峙局面。广西政局初定,财政金融异常混乱。必须首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恢复和发展工农商各业,在经济上站稳脚。因此新桂系首先从统一和稳定金融币制入手。  相似文献   

9.
<正> 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有的同志认为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就是把存在等同于思维,是哲学家的思维创造美妙世界的原理”,既是唯心主义的,又是形而上学的命题,并认为黑格尔这个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彻底批判了的,应当全盘否定。黑格尔这个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个学说的评价如何?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试论近代中国社会阶层排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张以动态的眼光来研究中国近代社会阶层排序问题 ,认为阶层的排序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是与制度因素紧密相关的 ,在近代军阀官僚政府尚不能有效控制政局和经济时 ,军阀官僚与上层工商业者并列为社会阶层序列的首席 ;而一旦军阀官僚得以控制政局和经济时 ,特权官僚就成为唯一高高在上的等级 ,国民收入的分配也会发生相应的剧变。过去简单地以“国家资本”的概念来替代“官僚资本”的概念失之于草率 ;“官僚资本”的概念尽管可能有某种不清晰之处 ,却包含着传统政权利用对新式经济的控制权及运作形式来为自己牟利的丰富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1.
工业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长期以来,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企业管理只研究生产关系(在一定所有制条件下生产过程中人们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与上层建筑(国家政策、法令等),不研究生产力;它研究经济规律在企业中的具体表现,不研究自然规律或技术规律的运用;它是一门经济科学,不是技术科学;对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只能揭露和批判其剥削性,不应当学习和借鉴。这种观点至今仍然在一些同志中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龙珲 《理论界》2006,1(10):94-96
多年来人们对“大音希声”的阐释一直众说纷纭,有的研究者认为其是一哲学命题观;有的研究者认为其是一音乐美学命题观;更有甚者认为其是一音乐艺术命题观。而这些阐释大都是在一种指向未来的可能性框架内相互改变、丰富和发展,既而也体现出这一阐释性研究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研究”讨论会,8月18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讨论中涉及到的主要观点为: 一、关于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 有的同志认为,一开始就存在着官僚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两种不同类型的形态,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定条件下的畸形状态。与此相适应,从六、  相似文献   

14.
宋代的“冗官”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已有不少学者著文论述。但是,很多学者把冗官与闲官等同看待,对闲官也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这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闲官在宋初就产生了,而冗官在北宋中期才形成;闲官是作为一种制度存在的,冗官则是官僚体制恶性发展的赘瘤。北宋中期以后,闲官既是冗官的组成部分,又是缓解冗官矛盾的重要措施,二者是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闲官与两宋存亡相始终,历三百年之久,并非偶然,这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5.
美的本质问题是任何美学理论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也是美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美的问题为什么难以掌握?其症结在什么地方?纵观美学界的论点,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产生分歧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美这一概念内容极其丰富,并且具有多义性、变化性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把所有与人的愉快、满意有关的事情同美联系在一起,吃一顿满意的饭菜叫美食,赞赏某人的崇高道德行为叫美德,或者读一首好诗、看一幅好画、听一首好歌曲,也用美字加以赞叹。美的这种复杂性是同美这一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分不开的。从词义学的角度讲,汉语中“美”字属象形字,它的函义从一开始就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意见认为“羊人曰美”,按这种理解,原始社会的人是把执掌祭祀的首领或舞人看作美人。另一种意见认为,“羊大曰美”,把美的函义与人们的生理感官愉快相联系,同人们的物质功利相统一。在以后的发展中,美的函义更为复杂化;在此时此地为美的东西到彼时彼地不一定为美;过去没有审美意义的后来可以成为审美对象,例如,人类在狩猎时代并  相似文献   

16.
<正> 如何对待儒家传统文化?有人认为它是封建性的"粪堆文化","是一个封闭性的自足体系","严重地阻碍了社会改革",必须彻底地抛弃.也有的人鼓吹"儒学复兴",提倡"儒学第三期",对它全盘地肯定.我们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儒家传统文化同任何一种传统文化一样,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文化实体.对它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当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给以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自19世纪以来欧洲主流学术界认为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具有闭关性和排外性的观点,一直被我国学术界所接纳和认同。所谓"闭关"的观点,虽然揭示了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属性,但它却是英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强加于清朝的话语霸权;若从英国本身自17至18世纪末曾连续颁布的排他性的《航海条例》等法令看,当时英国指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虚伪性显而易见。如果对清朝关于本国商民出海贸易与外国商人来华贸易的基本政策、关税征收和具体管理措施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清朝采取的是有利于外国商人却不利于本国商人的海外贸易政策。因此,清朝政策并不具有排外性。从本质上看,清朝在海外贸易方面对本国商人与外国商人采取不同待遇的政策取向,是"重农抑商"和"怀柔远人"两种传统观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提法不能回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维红 《晋阳学刊》2007,1(5):38-41
有的学者认为一讲"信仰"就避不开宗教问题,有引导崇拜和迷信之嫌,因此,为了避免人们可能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产生误解,他们建议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领域中不再使用"信仰"一词而只讲"理想信念"。而且,他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就反对把共产主义当成一种"信仰"。我们认为,这种理解存在偏差,替换概念的做法也有降低马克思主义地位、放弃信仰地盘的危险。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不但不能回避,反而要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提到上山下乡,许多人便会由此而联想到“文化大革命”那一段灾难性的历史,便会由此而认为“上山下乡”是“文革”的产物,而全盘否定。其实这种看法大谬不然。本文试图通过对上山下乡的历史考察和辩证分析,以求得一种科学认识,并以这种科学的认识来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社会就业与社会整体文化层  相似文献   

20.
聂宏光 《理论界》2010,(11):59-62
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促进本国法律的发展,一直是人们热衷讨论的问题。本文着重讨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影响。认为,中国的法律发展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法律的真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