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要顺利地进行改造世界的斗争,首先必须通过实践,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世界。毛泽东同志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或精神现象是充满矛盾的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特殊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产物。意识或精  相似文献   

2.
随着标点符号的应用,“句读”问题已经解决,但也有因标点之误或断句之妙,而生出许多逸闻趣事。 “文革”期间,有位领导干部事先没有认真看过秘书写的稿子,在作报告时,他照稿宣读。当念到毛主席语录“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时,由于“吗?”写到第二页去了,这位领导于是大声念道:“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台下的人都哄笑起来。当他翻  相似文献   

3.
“知行合一”是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提出的一个命题,此命题自提出之日起到现在,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他的学生、同时代学者都曾与他反复探讨过这一命题.明末清初的王夫之以“销行以归知,终始于知”来概括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并为后世学者所接受.近现代唯物唯心之说盛行后,人们又进一步把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为“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是典型的“销行以归知”的唯心主义,而“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学书则必伸纸执笔操觚染翰”则含有唯物主义因素,这显然是片面的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的手法.如果我们把“知行合一”说放到王阳明的整个心学体系中,放到阳明的生命历程中去理解,那么,唯物唯心的说法,“销行以归知”的说法,都应该重新商榷.因为这些说法都是从认识论知识论的角度来理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并不是为了探讨认识论上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是为了解决认识论问题他之所以提出“知行合一”说目的是净化人的心体不使一念不善存于新中解决人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问题他的“知行合一”说实质上是一种成圣之教一种道德律令下面就从这一角度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做一疏解.  相似文献   

4.
认识的“唯一泉源”是实践还是物质?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认识泉源”的含义是什么? 有人说,认识的泉源所揭示的是关于“人的认识是怎样发生的?”或“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这是认识怎样发生的问题,而不是“从哪里发生”的问题。它所揭示的是人们怎样开掘认识泉源,而不是揭示认识泉源是什么。“人的正确思  相似文献   

5.
乍一看到《错误思想也来源于实践》这个题目,觉得很新奇。读罢文章以后,也觉得有些道理。“正确的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和“错误的思想也来源于实践”,不都是“思想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观点吗?以后我重读了毛主席的《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经济哲学与经济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哲学这一新兴学科受到经济学界特别是哲学界的关注。但对“经济哲学”的定义见仁见智,尚无定论。例如,有人说,“经济哲学是一门专指用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来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学科”。另有人则认为,经济皙学“不是用哲学观点来分析和研究具体的经济问题。经济哲学是从经济中引出的哲学”。我以为前一种说法实指经桥学,而不是经济哲学。因为经济学如同各类具体学科一样,都是在哲学指导下来研究它的特定对象的,但不是哲学本身。后一种说法实指哲学要从经济的辩证运动来丰富自己。而经济的辩证运动规律则是…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这一哲学著作中,提出了“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的命题(或“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以下简称“两变”)。目前,我省哲学界的同志们,就如何正确理解这个命题,展开了讨论。这些讨论有助于加深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解。现把我的一些想法提出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我們在学习毛王席的《实践論》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这两篇文章的过程中,在討論到认識对于社会实践的依賴关系时,有的同志认为,錯誤思想与实践毫无关系,是从人的头脑中来的。而我們則认为,正确思想依賴于社会实践,錯誤思想也同样是与社会实践分不开的。为什么呢?下面具体地談談我們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何汉云、方河清同志,在他们的文章中都说不否认正确的思想来源于实践,却又都坚持错误的思想也来源于实践。我以为,这样的看法,实际上是对于“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一真理的怀疑。他们没有去体会一下,为什么毛主席只讲正确的思想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没有讲错误的思想也从社会实践中来。他们的这些看法错在哪里呢?主要错在他们被某些  相似文献   

10.
在人的结构中,“良知”的地位究竟如何呢?有两条线索可供我们来思考:一个就是孟子的“良知”,“良知”即四端,这是从性的本原来讲,是人的结构中的先验层面;一个就是《大学》的格致系统,王阳明早期循朱子讲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良知”即是从“心意知物”的“知”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11.
论庄子的“无知”“不知”思想邓联合在庄子看来,人们的知识是分为不同层次的。例如,他说:“小知不及大知”①、“大知闲闲,小知间间”②,这是将知分为大小;又说:“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敝精神乎蹇浅……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暝乎无何有之乡”③,这是将...  相似文献   

12.
“故推正不忘邪”?是《庄子·盗跖》中的一句话,由于解释起来有些困难,说法也就未能确定。成玄英疏把“推正”解为“推于正理”,许多追随者便以“推求正理”米解释,同时把“不忘”解为“志此不忘”。依此,句意便为,是要推求正理而不忘吗?这样解是否正确,还要看它是针对什么说的。事实是,一个叫无足的人问知和,人没有不喜欢兴名就利的,因为那是一种长生安体乐意之道,而你却无  相似文献   

13.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以及1957年通过整风反右在政治思想战綫上所取得的胜利,导来了全国生产大跃进。这一經济基础的大跃进,必然要求上层建筑,文化科学技术也要有个大跃进,来为基础服务,为生产服务,以适应生产的发展。可是,就从事这些工作的知識分子来說,大部分程度不同的存在資产阶級思想。經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的,而思想意識是资本主义的,这之間就有了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知识分子就必須先来个思想大跃进:破资立社,兴无灭资。先求得自己的思想解放,破除思想束縛,这才能鼓超干勁,使自己的工作大跃进,以服务于生产大跃进。各地的思想大跃进,大致都是从“交心”开始。許多人談出了自己多少年来不愿談或不敢談的心事:有些人从资产阶級个人主义出发,为了个人名利地位而对党有埋怨情緒;有些人对党的性質、政策下够了解,在某些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中山大学哲学系部分教师和五年級学生就“錯誤思想从那里来?”的問題进行了討論。討論中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錯誤思想来源于实践,另一种意见认为錯誤思想不是来源于实践。主张第一种意见的人认为,“任何认識(当然也包括錯誤思想在內)都是从直接經驗开始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学的性质,学术界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可称为“人学——科学说”,认为人学是关于人的综合性的科学理论。这种观点最大的问题是很难解释所谓“综合性”。在科学史上,已发展出一系列以人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学是不是这些学科的总和呢?持这种观点者最后不得不把人学定义为“一门社会科学”。他们说:“由于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但由于自然属性只是人的自然前提而不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且人的自  相似文献   

16.
审美、异化与实践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从审美与异化的关系的角度对实践美学的考察。文章认为,作为对异化的心 理超越,审美是“人的自然化”,而不是“自然的人化”;“自然的人化”是审美的前提, 而不是审美本身。实践美学片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和人对自然的征服,是一条以“自然的 人化”为旨归的单向而封闭的思路,没有通向“人的自然化”的逻辑路口。  相似文献   

17.
思想实验在爱因斯坦那里得到了高度综合和充分发展,但他一直是把思想实验称为“理想实验”。后来,人们几乎都是沿袭了这一说法。英国数学家布罗诺夫斯基更干脆地把思想实验叫做“想象实验”。在我国科学理论界,也有很多人把思想实验叫做“假想实验”。这两种说法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思想实验进行了概括和描述,但它们都只注意到了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些方面。后者只看到了思想实验中的形象思维部分,没有看到还有逻辑思维(或抽象思维)以及实验性的部分。前者(即理想实验)是存在的,但不能将它与思想实验等同起来。因为思想实验的内容更加广阔,有的是可以物化的思想实验,也就是说,它可以在现实中进行,而不是无法实现的。如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在反驳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由落体定律时,就是运用思想实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从人性出发讨论人的道德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主要特征,孟荀“性善”“性恶”的思想正是其重要表现。通过对孟荀“性善”“性恶”思想的差异进行梳理和分析,可知其结论之不同乃在于他们分别继承了孔子的“仁”和“礼”思想。前者是通过扩充人性中“几希”的内在之善,以达到对天命之性的认识,从而实现居仁由义的道德人格;后者则是从人的自然之性(性恶)出发,更强调外在的礼仪规范,由人性有“知”以达到有“义”。  相似文献   

19.
▲“封建迷信”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它在理论上是否正确呢?这种看法对于我们认识当代与世界上存在的迷信现象,对于我们长期反对迷信思想和迷信活动的斗争是否有关,《“封建迷信”与“迷信”辩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修身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修身教育的方法可以采取“知天者不怨天,知已者不怨人”,“审时度势”等儒爱思想来进行,通过学习来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