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术界》2002,(2)
在继承中创造性发展———从“南方谈话”到“三个代表”陈坚良在《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 2 0 0 2年第 2期撰文《从“南方谈话”到“三个代表”》指出 ,2 0世纪 90年代初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 ,对小平毅然南巡 ,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 ,推动改革开放的车轮重新启动 ;世纪之交 ,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的新变化 ,中华民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江泽民在视察广东时 ,发表了又一个“南方谈话” ,郑重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科学地解答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历史性课题。一、“三个代表”是对“南方谈话”的直接继承 …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对执政党建设理论作出了许多重大的新贡献,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本文认为主要有:提出了“治国必先治党”的思想,“三个代表”的思想,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以及一系列党建新举措。这是江泽民十多年聚精会神地抓党建思想和党建工作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是对马列主义党建学说的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三个代表"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长期思考后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形成过程,其基本线索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是"三个代表"思想开始萌芽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是"三个代表"思想初步形成阶段.第三阶段从2000年2月到2001年6月,是"三个代表"思想最终形成阶段.第四阶段从2001年"七一"讲话至今,是"三个代表"思想继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如何抓?关键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党建工作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战斗性、创造力,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本文试结合茂名石化铁运公司的实际,就此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赵跃利 《理论界》2002,(6):24-25
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国有企业党支部要发挥三种作用。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始终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是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国有企业党支部的属性所决定的,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是国有企业党支部的地位赋予党支部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2 0 0 0年 5月 14日 ,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不久 ,江泽民在上海主持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时又指出 ,要抓住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这个根本 ,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研究和解决好这两个历史性课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所形成的对我们党的严峻挑战的科学回应 ,是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重大变化所形成的对我们党的严峻挑战的科学回应 ,是对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的科学回应。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70年代末经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与思想上、理论上的拨乱反正 ,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判断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人们行为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 ,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使“生产力标准”具体化为一个更易理解、更易操作的综合标准。在世纪之交 ,江泽民总书记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又提出了判断我们党的政策与活动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这一历史演进标志着我们党在实践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理论和党建学说认识的不断深化与具体化。  相似文献   

9.
朱良 《南方论刊》2001,(10):14-15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因此,各级基层党组织,必须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争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方杨 《学术界》2002,(4):11-13
20 0 0年 2月 2 5日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正是在这次讲话中 ,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并认为这是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得出的重要结论 ,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为此 ,需要做到“四个紧密结合” ,即“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紧密结合我国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 ,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 ,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共同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是邓小平党建理论。江泽民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关于党的历史使命、思想建设和根本宗旨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作出了重大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有了更加科学的思想内涵和明确的努力方向;我们一定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的成果,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他在广东、江苏、上海、宁夏、甘肃等地考察工作时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我们党在进入新世纪治国理政和党建理论的新境界、新思想、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云南历史悠久 ,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资源积淀丰厚 ,民族文化特色浓郁 ,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建国以来 ,特别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云南文化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快云南文化事业改革和发展 ,是云南文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确保文化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建及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如何将“三个代表”思想贯彻运用到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和方法,从哲学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新的发展。“三个代表”既以唯物史观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又为唯物史观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理论空间。一、唯物史观是“三个代表”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要按照江总书记的要求,自觉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因为“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能否“代表”,而能否“代表”的关键又在于是否真正自觉地树立了唯物…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文选》是最深刻最全面最生动地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江泽民文选》一至三卷清晰地记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过程。从1989年6月———2000年2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孕育时期;从2000年2月———2001年6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提出的阶段;从2001年7月———2002年11月,是江泽民同志全面、系统地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阶段。“三个代表”开始由一个重要论断发展成为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年初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 2 1世纪将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两大极为重要的问题。从“三个代表”形成的过程来看 ,提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思想的 ,是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 ;提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是江泽民同志 2 0 0 0年 2月 1 9日的重要讲话 ;提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是江泽民同志 2 0 0 0年 2月 2 5日的广东讲话。从“一个代表”到“两个代表”、再…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 ,意义深邃。中国共产党倡导民主监督 ,其意义内蕴于“三个代表”的意义之中。深入探讨两者的内在联系 ,无疑可看出一种新向度和新意蕴。从“三个代表”看民主监督新意蕴 ,我们要有“胸怀全局、与时俱进”的理性视野。要充分认清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把握世界大转变中的深刻性与特殊性 ,由此可把握这一“新意蕴”的历史深沉性。我们已跨入的 2 1世纪 ,本质上联结着 2 0世纪的是是非非。 2 0…  相似文献   

20.
王春霞  王颖 《中州学刊》2002,(4):141-144
关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 ,由于诸多原因 ,史学界直到 2 0世纪 90年代才有所讨论。尽管如此 ,在通论、分期研究、人物思想研究、事件研究及文化民族主义研究等方面 ,还是发表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