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1 邓小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是改革开放思想的核心。他一贯倡导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1950年5月就提出:“一切都要引导到发展生产力。”在60年代初,又提出了著名的“猫论”,更体现了他主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但是,他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的真正形成,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拨乱反正过程中,是随着党和国家工作着重点的战略转移而实现的。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明确地使用“改革”一词,把“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直接相关地提了出来。1980年8月,第一次使用了“开放”的术语,把“开放”作为“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对我们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坚持唯物史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 坚持生产力标准,是我们观察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代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界限。从历史上看,唯心史观一种是把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归结为人们之间的政治、精神关系,这是人们都能认识到的“直接了当”的唯心史观,另一种是从理论上承认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关系,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却又忽视了生产力的决定…  相似文献   

3.
他细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生产力理论,我们会发现,邓小平同志不仅把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而且还根据中国的实际,进一步对我国发展生产力的道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许多可贵的思想.本文拟就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探索进行分析.邓小平问志总结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发展生产力呢?从方法论上看,邓小平同志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立足内因,利用外因.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发展我国生产力的五条道路:  相似文献   

4.
康熙皇帝——玄烨(1654—1722)是清朝定都北京以后的第二代皇帝,也是清朝以至于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的六十一年间,恢复和发展了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抗击了外来侵略,保卫了国家主权;消灭了分裂割据势力,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他不仅在政绩、武功、文治、经济各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与成就,就法律思想而言也于继承中有发展,有些还带有时代的特色。一、设立法制意在“禁暴止奸,安全良善”  相似文献   

5.
黄海华 《探求》2002,(Z1):85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党更自觉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在我们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通过我们党的领导及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 ,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代表中…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同志在充分肯定和一再重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于1988年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和论断。这是他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而得出来的新结论。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毫无疑问,它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的。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办,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根据立法,对由于社会和自然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从而保障其依法赋予的基本生活权利,维系社会稳定的社会安全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它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看,我们在注重加快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的同时,必须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极左路线的思想束缚下,人们否认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历史作用,错误地把个体经济当作产生资产阶级的土壤,加以限制、打击和取消。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个体经济的作用又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个体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事实说明,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它能起到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作用,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加速四化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规模,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应该采取什么形式,自然也要由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的。我们国家的现状是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的空间载体一般总是表现为一国的生产力,即生产力的国民性,在经济学说史上称为“国家主义”。国家生产力一旦突破国界的限制,一国的生产力又形成世界分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经济学说史上称为“世界主义”。在一国生产力的不发达时期,都带有显明的国家主义特色,只有在世界性的竞争中具有优势的情况下,才表现为世界主义。本文在分析古典学派的“世界主义”和历史学派的“国家主义”不同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国际分工和生产力要素移动,不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和出口导向策略,以及从不发达到发达的历史进程,最后必然从国家主义走向世界主义。我国的开放政策,首先是国家主义,尔后才有可能走向世界主义。正因为开放经济具有生产力发展的扩散和乘数效应,因此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都相继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是目前史学界正在热烈讨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从目前讨论的情况看,尽管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基本上是四种意见,即(一)认为历史上各种意志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二)认为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四)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才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应当说,上述意  相似文献   

11.
边疆地区生产力的基本特点边疆地区的生产力状况,同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东南部沿海地区相比,同广大腹地相比,有着明显特点。第一,生产力发展“先天不足”,是全国生产力“梯度”的末级。九省区中除辽宁省外,历史上都比较落后,生产力的发展“先天不足”。就生产力梯度而论,东部海疆省区居先,内地省区居中,陆疆省区的边远地市县(盟)最为落后,属梯度末级。马克思曾指出:“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全部历史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现存力量,以往的活动的产物。”我国边疆大部分省区是在比较原始落后生产力基础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如云南山区独龙族、怒族、傈傈、景颇、佤族、布朗族集居地区,内蒙古的鄂伦春、鄂温克族广大地区,处于原始公社阶段,云南大小凉山地区近百万彝族地区,尚停留在“刀耕火种”的经济时代。民主改革前的西茂、广西的藏、傣、哈尼族地区,内蒙的一些牧区,还处于自给性农业和原始的游牧或封建农奴经济阶段。经过40年的建设,虽然都有巨大变化,但仍未能摆脱落后状况。直到  相似文献   

12.
<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本世纪产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原来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列宁曾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要想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需要在无产阶级革命政权下发展生产力,进行文化革命,在物质基础和科学文化方面赶上发达国家水平,成为“文明国家”。他认为,只有实现了这一点,才能“使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这一历史任 (一)  相似文献   

13.
杨柏 《探求》2001,(1):24-24,70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党的性质、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的。因此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抓住生产力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劳动者” ,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积极、主动、有效地服务于生产力发展要求 ,这也是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措施。一、准确定位 ,强化“服务”意识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江泽民同志曾经精辟地指出 :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 ,承认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92年11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第六次产业革命”。什么是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是生产技术引起的生产力大发展,从而引起一场经济结构的大变化,最后导致社会结构的飞跃。由此可见,产业革命是社会大革命的先驱和引导,具有巨大的意义和作用。既然提出“第六次产业革命”,那么,前五次产业革命是什么呢? 从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看,已经出现过或者正在继续进行着的五次产业革命,大致是这样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马克思的人口理论时,经常遇到共有人口规律和特有人口规律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是否肯定过共有人口规律?在什么意义上否定一般(抽象)的人口规律?又在什么条件下阐述了特有(具体)的人口规律?本文拟就此谈点意见。一、人口一般是一个合理的抽象,但人口一般又离不开人口的特殊规定性纵观马克思人口思想的形成过程,不难看到,马克思曾不止一次地肯定过人口的普遍规律。他曾写道:“人口运动底历史是人类天性的历史,所以人口运动底规律是自然规律,然而只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人类自然规律;这种自热规律是以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作基础的,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则又为人类自身的历史行程所规定。”由此看来,  相似文献   

16.
《光明日报》1979年10月23日拙稿《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发表后,有的同志认为我把农民战争看成为历史发展的“阻力”。其实,根据上文,得不出这样的结论。为了全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写成此文,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的经济格局,要求我们加深发掘和拓宽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从而在其指导下分析新情况,回答新问题。从当代世界经济的格局看,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趋势中,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并存共处,构成了两大经济体系的矛盾运动。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作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对立物,二者之间具有本质区别,彼此必然发生矛盾和斗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作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后继者,二者具有在生产力上的继承关系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某些共同点,相互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经济联系。这两方面的情况往往引起两方面的问题,或者把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截然对立起来,割断历史连续性;或者把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等同起来,不再区分“主义”和“制度”。从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内经济形势看,由于社会主义经济起步于世界经济不发达地区,因而既得的生产力比较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有待于社会主义改革,来推进经济建  相似文献   

18.
王同起 《唐都学刊》2003,19(2):40-44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也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核心内容。从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看 ,它是中国文化发展两次重大质变中后一质变的继续和新的里程碑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看 ,是继武装革命、社会革命、政治革命、经济文化革命之后 ,开创了经济革命并举的新时期 ;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看 ,则清楚地表现为第三次轮进式发展的重要开端。  相似文献   

19.
陈百川 《东西南北》2010,(10):16-17
康熙,姓名爱新觉罗·玄烨,史称清圣祖,男,满族,1654年5月4日生,属相马,金牛座,北京市人,无学历,清朝第四代皇帝,历史上被誉为“千古一帝”。笔者总结了康熙的“六个历史之最”:一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统治清王朝61年:  相似文献   

20.
马克斯·韦伯关于儒学无法开出或阻碍开出经济现代化的基本判断是错误的,这是由于他对中国历史的全部经验事实缺乏足够的认识。从孔孟到汉宋儒家的经济思想正是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由经济思想。在儒家经济思想的导引下,自唐中叶到北宋,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特别是北宋经济已具有“近代”特征;就经济和生产力的意义而言,以儒学为命脉的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与现代西方文化的接触之前已经为现代资本主义造成了“基本条件”,完成了现代化的文化预备。可见,儒学文化具有现代化基因,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传统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