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劳动争议是我国集体劳动关系调整中的基本问题。虽然已经大量出现劳动法传统意义的、利益争议为主的集体劳动争议,但在法律制度上,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的集体劳动争议不过是个别劳动争议的累加,缺失以利益争议为调整对象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为此,重构集体劳动争议机制是社会立法的重要课题。重构的基本思路是:在整合《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规定》的基础上,制定《集体合同法》;完善《工会法》,建立不当劳动行为等制度;修订《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完善权利调整为主的个别劳动争议机制的同时,构建利益争议为主的集体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2.
"仲裁前置,一裁二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模式在立法之初,为解决我国的劳动争议发挥过重大作用。但传统模式逐渐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弊端突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把我国的仲裁制度向前推进一大步,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这部新法并非完美无缺,大量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瑞典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瑞典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各有特色。本文在对瑞典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分别从劳动争议类型、处理体制模式、调解、仲裁和诉讼方面予以比较,并结合我国国情特点,探究瑞典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自实行以来,在缓和劳动争议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解决劳动纠纷等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如今,其所存在的缺陷在实践中日渐凸显,尤其是"仲裁前置"的程序设置问题更为突出.笔者从客观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或裁或审"的构建模式,以期能通过对该制度的重构,使其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保障劳动争议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时效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现行有关劳动争议处理时效的法律规定存在的疑难,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争议时效制度的几个理论问题及相应对策①关于仲裁时效期间的起算点,②协商、调解程序的时效意义,③诉讼时效与仲裁时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有的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已不适应当今形势的需要。因此,有必要从扩大仲裁机构的受案范围、完善仲裁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健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这三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两周年以后,考量我国“两方代表”组成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度合时而有意义。现行“两方代表”组成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度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它却存在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缺乏独立性与公正性、难以成为真正的组织体、由企业承担其活动经费而又没有不承担的不利后果等制度性缺陷,而且实施效果越来越差。我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度应当考虑废除。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一调一裁两审"模式,从劳动争议调解的虚设、劳动争议仲裁功能的弱化、劳动争议审判缺乏效率三个环节进行反思,为我国今后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重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尽管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从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 ,并且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保障了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但由于其行政色彩过浓 ,加上强制管辖和一裁两审制的实行 ,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且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故应分步骤进行改革和完善 ,首先应加强其独立性 ,其次是改变仲裁和仲裁机构的性质 ,最终实行向统一仲裁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调解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有效途径,其柔性的处理机制,能够有效防止劳动争议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由于调解并非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往往使其在现实中被忽视。文章通过分析有限自愿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提出在改革现有调解组织的基础上,变调解的选择性程序为必经程序,设立有限自愿的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1.
劳动纠纷的特殊性决定调解在劳动争议解决中的重要性。但我国立法界对劳动争议调解重视不够,对其规定过于简单,造成实践中不能充分发挥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作用。现针对劳动争议调解的实践,剖析当前关于劳动争议调解立法的不足,提出立法上的完善建议,以促进劳动争议调解实践的发展和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立法精神和理念、基本制度上均有重大改革和创新,基本上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争议处理的要求,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这部新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本文着重基于法理与比较法视角,在分析劳动争议的概念和本质、西方各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及完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解解决劳动争议有利于劳动争议的及时、彻底解决,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和劳动关系的和谐。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中立性难以保证等,制约了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功能发挥。对此要整合现有资源,成立专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明确调解协议的效力,并采取措施促进现有调解组织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劳动争议的原因类型直接制约着劳动争议处理体系的建设方向。劳动争议的实证考察表明,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以及经济补偿和赔偿纠纷是引发劳动争议的主要原因类型。企业员工对劳动关系的认知以及企业对国家法令的认知是劳动纠纷发生的内在因素。基于此,未来的劳动争议处理体系的改进方向须重视纠纷处理程序制度的完善以及企业内劳动关系争议预防性调解机制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 ,劳动争议日益突出。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必须改革。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的经验 ,比较我国学界的几种观点 ,选择和重建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形成注重调解、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新体制 ,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调解特定类型的纠纷是人民警察的重要职责,属于新型警察权中的“裁决权”。警察主导型调解的理论依据为警察权的人民性、警察权的扩张性及警察信任,其主要类型有治安调解和交警调解。警察主导型 调解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成效卓著,但也面临诸多困境,需采取相应完善举措,如激发各类行政调解的活力,制定具有系统性和明确性的政策等,以完善警察主导型调解柔性纠纷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调解的地位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民调解是我国解决民间纠纷的重要方式,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人民调解逐渐呈显弱势迹象。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人民调解应重新定位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替代性解纷机制可以实现纠纷解决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调解能更充分地体现主体的民主参与性;调解机制更易发现适当的纠纷解决方案;调解不具有严格的程序性;调解更能实现理性化的公正;调解具有人际关系的整合功能。为实现人民调解的地位重构,现阶段的人民调解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当前各种所有制企业中的劳动纠纷呈大量上升趋势,但对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有关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在此问题上却不尽相同,因而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颇存争议.重新界定<劳动法>第82条中"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概念,合理解释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中止、中断以及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完成的后果等,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