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倪嘉 《决策探索》2011,(4):42-43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的过程,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就业人口比重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转换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指市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率。根据联合国的估测,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86%,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72.9%。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的过程,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就业人口比重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转换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指市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率。根据联合国的估测,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86%,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72.9%。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推进阶段,根据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2008年底我国城市化率为45.68%,预计2010年能达到47%。2009年我国城市达到654个,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已从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选择,也是全球经济发展中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趋势。预计2006年世界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50%。世界银行认为,中国GDP达到1万亿美元是一个标志性台阶,意味着财富的积累将驶入新的航道。2000年我国的GDP已经达到了 1万亿美元,但城市化率只有36%。当前,我们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规模经济的定义入手,分析银行的规模与效益问题。作为特殊的企业,银行有着形成规模经济的一般的和其特有的原因,同时,根据利润最大化确定各个要素如何达到最优的数量水平,并且指出,影响银行规模达到最优的影响因素。银行达到规模经济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依赖于合意的要素水平和上一期的要素水平,并且即使银行拥有合理的数量水平,还需保证要素的质量和优化配置,才能达到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0,(33):27-2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城市化率近年来每年上升1.2%左右,现已达到46.6%的水平。不久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认为,“十二五”期问,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到2015年达到52%左右。同时,麦肯锡研究院也认为,再过几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中国城市人口到2025年将达9.26亿,到2030年将超过10亿。  相似文献   

7.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己达到83%,中国工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己高达85%,而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30.4%,大中型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6%,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和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大约低了10多个百分点,如果按购买力平均水平算,大约低20个百分点以上。这种不正常的状况严重地阻滞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更严重的是,我们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采取抑制性政策,这也是我们所要谈这个话题的最重要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倪虹 《决策》2012,(9):24
我主要想讲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城市成长当中,特别是城市化到了50%这个节点,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第二个是如何从顶层设计理念出发,创新我们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关于城市的成长。我想回顾一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49年,中国城市化率只有10.6%,用了31年时间达到20%;又用了15年,达到了30%;又用了7年,中国的城市化达到40%;又用了8年,中国的城市化达到50%。这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率从10.6%到51.27%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山东省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对于山东省这样一个人口大省来说,推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山东省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莉山东省城市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对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促进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宁  贺伟 《经营管理者》2011,(13):155+151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问题是重要的核心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有效配置。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显著特点,本文将结合城市化的大背景去分析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现象难以完全用"工业决定论"来解释,服务业在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流通业和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集聚功能和就业吸纳能力,还具有较强的城市经济功能和服务功能,成为城镇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首先对服务业与城镇化之间的互动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建立P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模型,从全国、区域及行业层面对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归纳协调发展模式。研究发现:以流通业、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服务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和稳定均衡关系,能够推动城镇化发展;早期由工业化推动的城镇化水平高于流通业和旅游业,后期两者逐渐缩减与城镇化的差距,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存在区域差异;耦合协调发展模式归纳为演化趋同型和发展同步型,发展同步型组合内各系统发展水平相对一致,有助于快速提升耦合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政府在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管理中的经济责任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管理已成为紧迫的问题,本文讨论了政府在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管理中的经济责任机制。首先分析了政府在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管理中实施经济责任的必要性,定量确定了政府对回收处理厂商的最优投资补贴率,最后讨论了政府实现经济责任的经费来源。  相似文献   

13.
洪银兴 《管理世界》2021,(4):1-11,M0004
研究新中国党的经济发展思想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演进的艰难历程,不仅可以发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渊源,而且可以深刻理解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的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本文分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3个时代从6个维度研究经济发展思想演进。其中包括:(1)不同发展阶段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从而明确各个阶段的根本任务。(2)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理念,从而产生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3)不同阶段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分析,从而产生不同的现代化路径。(4)不同发展阶段克服二元结构的路径分析,从而产生对农业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农业发展道路。(5)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调节方向分析,从而产生对经济发展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不同调节思路。(6)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格局分析,从而产生不同阶段国民经济的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的策略性行为使零售商的生鲜农产品的定价和库存决策面临更大挑战。本文基于报童模型,综合考虑消费者的策略性行为,对生鲜农产品价值下降进行离散化处理。刻画策略性消费者的决策行为,构建零售商的单阶段和两阶段定价及库存决策模型,分析了产品价值剩余率对消费者行为、零售商最优定价、最优库存水平以及零售商利润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单阶段模型中零售商最优价格和最优库存水平均随产品价值剩余率的递增而递增;而在两阶段模型中,第二阶段最优价格随价值剩余率的变化趋势可能存在阈值。  相似文献   

15.
在贷款保证保险及农产品产出不确定性下,考虑农户受资金约束及政府补贴贷款利息,针对订单农业供应链融资中的农户存在破产风险情形,研究了政府、银行、公司及农户之间的四阶段动态博弈问题;并在分析政府补贴对供应链最优决策及各方利益的影响后,得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下的政府补贴机制。研究发现,(1)若丰收年的投入产出率超过灾害年的投入产出率2倍,政府应提供补贴机制。(2)政府补贴机制应为:①当价格敏感系数小于一定值时,政府不应提供补贴。②当价格敏感系数适中时,政府应提供部分补贴。③当价格敏感系数大于一定值时,政府应提供全额补贴。④特别地,当灾害年与丰收年的投入产出率比值提升到一定值时,政府始终应提供补贴,甚至当投入产出率比值提升到更大值时,政府应提供全额补贴。最后对"政银保"合作贷款新模式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伴随着非农产业向沿海地区集聚的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跨省流动转移。本文以一个新国际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为框架详细分析了这一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的结构、数量、城镇类别选择、行业选择等等,发现跨省流动的绝大部分劳动力是从人口较为密集的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向产业已有一定集聚优势的沿海地区转移。文章最后以广东省为案例,分析了外来农民工的进入与流入地、流出地的经济发展关系,发现它符合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推断。本文最后得出的政策含义是推动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对发展中西部经济、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We provide an account of how Protestantism promoted economic prosperity in China—a country in which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penetrated far and wide during 1840–1920, but only a tiny fraction of the population had converted to Christianity. By exploiting the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missionaries’ retreat due to the Boxer Uprising to identify the diffusion of Protestantism, we find that the conversion of an additional communicant per 10,000 people increases the overall urbanization rate by 18.8% when evaluated at the mean. Moreover, 90% of this effect comes from knowledge diffusion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schools and hospitals erected by the missionaries. (JEL: N35, Z12, O18)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ATFP)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引入农业中间消耗品,利用LP方法测算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市ATFP,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影响ATFP的关键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包括:ATFP对数值集中在[6.0,6.5]区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存在σ收敛;全局Moran's I指数低于0,即ATFP呈现空间负相关关系,其空间集聚效应减弱,但分布格局相对稳定;大部分省市ATFP的增长率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部分省份明显存在多个峰值,尤以西部地区的省市最为明显;农村人力资本及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ATFP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但仅农村人力资本的空间交互作用对本地区的影响显著,即农村人力资本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ATFP;农业地位、农业内部经济结构及农田受灾率的系数显著为负,但仅农业内部经济结构的空间溢出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时期为背景 ,首先建立了兼顾积累与消费的二元目标最优经济增长模型和两部门最优投资比例模型 ,然后分析了我国资本形成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根据模型和分析的结果 ,最终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一直是能源经济领域研究的重点,相关研究较多,而以能源输入省与能源输出省为视角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基于我国能源输入省和输出省1986—2008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能源输入省和输出省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期与短期而言,能源输入省和能源输出省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存在着不同的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本文在最后提出了各自不同且有针对性的能源和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