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列宁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导权,他根据党的历史任务和工作重心的变化而灵活地开展“灌榆”工作,形成了系统的“灌输”理论:十月革命前,主要是思考如何教育群众、发动群众,以夺取政权;十月革命后.主要是思考如何巩固政权、建设国家以及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列宁的“灌输”理论为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从1914年下半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前,列宁在完成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世界观转向的基础上,对十月革命的主要背景、主体力量、模式和方式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形成发展了“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工农联盟理论”“暴力革命理论”等列宁主义的重要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为十月革命作好了理论准备。也正是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3.
列宁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历史合理性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提出了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问题。从十月革命至今,这一问题就像一把悬挂在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利剑。列宁回应了这一挑战,系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夺取政权、保存政权,在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创造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文化基础的理论。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也是当今马克思主义者回答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历史合理性问题的有力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4.
(一) 国家是历史范畴,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列宁指出:“正在消亡的一定阶段可以叫做非政治国家”。(《列宁选集》第3卷,第224页)要研究无产阶级国家由政治国家到非政治国家的发展,首先必须要理解列宁提出的“非政治国家”及政治国家的各自含义。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是俄国人民在20世纪特殊条件下自觉选择历史前进方向的一次伟大尝试,它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开创了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先河。但在十月革命前,围绕俄国进行十月革命文化阙如问题产生了分歧和论争:普列汉诺夫、考茨基、托洛茨基等人从一定阶级文化要素积累能够为一定阶级革命准备条件的教条出发,固守俄国十月革命缺乏必要文化前提和暴力革命必然造成技术及文化破坏的逻辑,进而否定其他条件或因素对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作用,这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的背弃。然而,列宁从分析十月革命与战争相连的特殊性、十月革命迫切任务的特殊性、十月革命工农联合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政治革命是文化革命先导”的重要理论,并以此为逻辑,型构了文化革命复兴俄国的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深刻变化,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南方谈话”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联系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社会发展动力论、唯物辩证法和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的运用和发展,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命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设了重要理论基础,有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使俄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革命新阶段的到来,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必然要从破坏旧世界转向建设新世界。列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和解决了苏维埃俄国经济管理中所遇到的许多新问题,制定和实施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的重大决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8.
列斐伏尔认为,列宁斯大林的国家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的运用和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列宁从一开始就以一位政治人物的身份来思考国家理论问题,他认为经济问题和科学分析应该服从于政治问题,即服从于国家问题。而斯大林用国家主义化代替国家的消亡,又用国家社会主义代替社会主义,把国家建成了一个政治专制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落后国家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俄国和东方落后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设想.然后,由列宁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付诸实施.其次,“斯大林模式”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一系列路线、政策,造成了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最后,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列宁的一个重要思想。本文在对这一思想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提出 ,十月革命前、1918年春、192 1年春及 192 1年 10月以后 ,列宁论述的国家资本主义 ,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变化 ,在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上也是不同的。这一变化过程 ,揭示了列宁对商品经济认识的深化过程 ,同时也是列宁社会主义观“根本改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是其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恩格斯晚年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根据变化着的现实,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不仅为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政治理论基础,也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2.
民族国家是近现代最为普遍的国家形态,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国家学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列宁对资本主义民族国家有着丰富及极具洞见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述,分析了其初起及嬗变的历史进程及经济、政治诸因素的重要作用,在列宁看来,民族联系的建立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列宁肯定了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兴起的历史进步性和必然性,揭示其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到帝国主义阶段所涉及的民主和民族问题的实质,并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立场出发,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民族自决"的建设性主张,在基本理论与实践方略上兼顾了民族国家之自决与无产阶级之联合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半国家? 半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国家。 半国家,是列宁在引述和发挥恩格斯关于国家“自行消亡”思想时明确提出来的一个科学论断。列宁在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时指出,无产阶级应该通过革命摧毁资产阶级官僚军事国家机器,用“公社”,用新的“半国家”代替它(《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第52页)。他还说:在无产阶级革命以后,“自行消亡的是无产阶级的国家或半国家。”(第17页。凡只注明页码的引文,均引自《国家与革命》)列宁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俄国创建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形式之一的“苏维埃类型的国家”。在世界历史上开创了最高类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新时代,为苏俄人民和世界人民“开辟一条真正民主进步之路”。 可是,有些西方资产阶级的学者,认为十月革命缺乏民主,夺取了政权就建立了一党制。他们认为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似乎在十月革命前就提出了待夺取政权后就建立一党制政权的主张。“可是,不论是在列宁的任何一篇著作里,还是在哪一次发言中,都找不到这种暗示”。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胜利后,如何把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当时摆在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的十分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伟大的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俄国的具体实际,在同当时的主要危险——托洛茨基、布哈林以及“左”派共产主义、工人反对派等“左”派集团的斗争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社会主义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的社会制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虽然早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就预见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并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特征,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因而在他们的著作中,社会主义这个新社会“仍然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写的《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这篇伟大著作中,结合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对恩格斯《反杜林论》中关于无产阶级必须“把平等了解为消灭阶级”(《列宁选集》第39页)的基本原理做了进一步阐述。在当前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加深理解列宁的这些论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平等观念是历史的产物,而无产阶级的平等观是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  相似文献   

17.
巴黎公社起义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巴黎公社,深刻影响了俄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列宁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黎公社起义的论述中受到深刻启发,提出巴黎公社起义是19世纪最伟大的工人运动,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东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巴黎公社起义指引列宁确立俄国革命和建设任务,并为十月革命提供重要方法论。十月革命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俄国问题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深具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气质的范畴,“国家社会性”源生于国内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研究的学术场域。感知“国家社会性”,应以对“政府公共性”“国家公共性”“国家中立性”等范畴的辨识为基础。国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功能、国家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性质、国家所代表的社会整体利益,彰示了“国家社会性”的核心内涵。“国家社会性”是一种批判性和建构性的介入,这一范畴的应用是对传统阶级主义国家工具论的纠偏;在与相关范畴的对比中,“国家社会性”显出了自身存在的概念优势,继而拓展了对国家性质的讨论并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关切。  相似文献   

19.
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尝试.苏俄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的实施,使经济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次由理论变为现实,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进一步具体化和深刻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正确认识和理解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对于我们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劳动人民,同国内外强大的阶级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终于保卫住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并在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指导下,苏维埃共和国取得了恢复国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在新时期的重大发展,它对各国共产党人在夺取政权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目前我国正在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已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重新学习列宁的有关论述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