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钟敬文先生是我和在座很多朋友的业师,他以百岁高龄告别人生,跨越了两个世纪,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如今,又是11年过去了,他的音容笑貌、人格魅力,仍然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心里。钟敬文先生是人民的学者。"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次最大的变革。从封建集权的帝制,到建设一个民主的国家,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批爱国先觉的知识分  相似文献   

2.
当听到中国民俗学的泰斗、我敬爱的导师钟敬文先生永远离开我们的噩耗时 ,我万分悲痛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接着收到了讣告 ,我多么希望眼前这份通过e -mail寄来的讣告是邀请我去参加钟老 1 0 0岁华诞的邀请函啊 !前些日子 ,师兄还告诉我国务院将在人民大会堂为钟老举办隆重的百岁华诞纪念大会的好消息。我还特意将刚刚出版的博士论文《维吾尔族麻扎文化研究》作为给导师的礼物准备好 ,想象着那盛会种种喜庆的动人场面 ,想象着钟老师看到自己学生的著作问世 ,他会多么高兴。我第一次见到钟敬文先生是在 1 994年 1 0月的一天。那时…  相似文献   

3.
今年应为钟敬文先生诞生 10 0周年 ,我们特发这篇回忆文章和一批民俗研究成果 ,以表纪念。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2013年是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社会各界都在纪念。钟敬文先生是我国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是创建中国民俗学派的学术大师,是创立中国民俗学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代宗师,被国际学界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钟先生也是传承中国优秀文学遗产的文化巨匠,在诗歌、散文和文艺批评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著作等身,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钟敬文:永远的诗人文/黎子“少数民族文学就象海洋一样宽阔。”———钟敬文“我死后,墓碑上不要写民俗家,也不要写其他的头衔,只写‘诗人钟敬文’就可以了。”本世纪中国最知名的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在他的书房中对几个与他相隔整整两代人的年轻人这样笑谈生死。其语...  相似文献   

6.
钟敬文先生毕生从事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研究,是充满人民情怀的学者。人民文化观是指以人民为主体的文化认知。钟敬文人民文化观的形成具有历史的渐进过程,他对于人民文化的认知,经历了同情、学术体认、颂扬与融入等若干阶段。他受惠于“五四”启蒙运动,感受了大革命的精神,较早接触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社会学、人类学理论,经历了抗日战争的洗礼,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他更加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的人民文化观进入成熟阶段。他理解的人民包含全体的社会成员,当然他主要关心的是普通民众,其文化观的基质是人民性。钟敬文人民文化观有三大思想来源:传统的民本思想、现代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三者在钟敬文文化观形成中的影响有先有后,有轻有重,最终构成了钟敬文人民文化观的思想图景。  相似文献   

7.
<正>现在我们都在讲"中国梦",钟敬文先生有一个"梦",就是建立中国民俗学和创建中国民俗学派。钟先生的梦,我想就属于中国梦。他的梦就是他的学术理想。他一直工作到近百岁的高龄,为这个学术理想执著地奋斗。他是把个人的学术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  相似文献   

8.
费孝通先生在2000年的《读书》上,连续发表了两篇谈话,一是纪念曾昭抢先生,一是纪念潘光旦先生。费老自谦地说:相对他们二位自己是“晚一代”的人,并且说到上一代人的主要特点是爱国、爱学术,能做到“推己及人”,还说这个“己”是“SELF”(我的理解就是“品质”)。费老说:他们两代人“最关键的差距是在怎么做人”。看了这两篇谈话,想想做为费老的学生和后代,我们与费老一代人的差距又有多大呢! 建国初期,中央民族学院成立,费老被任命为副院长。他这位副院长不是挂名的,而是认真办事的。 记得学院西郊的基建工程,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钟敬文教授的民族文化与民俗文化观,旨在以钟敬文先生的文化观为主导,尝试性地提出一些西部大开发中关于新疆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王沂暖先生是著名的诗人、教授、藏汉文翻译家,也是我的恩师。他的生平行事,他在诗词方面的成就和藏学研究方面的贡献,使我们这些学子景仰不已。今值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谨撰此文,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是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是商务印书馆创立116周年。116年来,商务印书馆秉承"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宗旨,与中国学界一路同行。这其中,钟先生既是我们的忠实读者,又是我们的重要作者。钟先生与商务印书馆的交往、合作,时间长久,渊源深厚。早在上世纪初的1925年,钟先生便在商务印书馆办的《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他的著名散文《荔枝》。他  相似文献   

12.
自1 95 2年跨入位于和平门的北师大校门 ,得睹钟师风采 ,已整整半个世纪。先生去世的噩耗传来 ,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与无尽的思念中。中国民协为先生准备的烫金封面的庆百岁寿诞专刊 ,也只好改成了灰色的悼念专刊。此情此景 ,怎能不勾起埋在我心底的难以忘却的往事 !四十多年前攻读民间文学研究生时 ,导师钟敬文先生指定的两本必读书 ,是我永志不忘的 ,一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工作方法》 ,另一本是《列宁哲学笔记》。前者主要介绍马列导师们是如何汲取人类的先进文化成果 ,勇于探索 ,勤于创新 ,造福人类的 ;后者除了要我们学习革命…  相似文献   

13.
钟敬文先生创建了中国民俗学高等教育,这与他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大学运动,将中国人的身份,精英阶层和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的价值观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了民俗学高等教育观。与当时世界环境中的先进民俗学教育相联系,中国民俗学者的很多研究都与当时世界知名高校的前沿研究同步,以研究推动教育;打通大学与民众的通道,开辟了"到民间去"的现代社会改革之路。民俗学高等教育,落脚点是建设中国优秀整体文化。在社会主义高校体制下,我国民俗学高等教育已发展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地方普及教育、民族民俗学教育、社会公众教育和留学生国际教育五个分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钟敬文先生在这一宏观视角下,强调国民素质教育,对现代文化建设和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双重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正王尧先生不幸于去年年底离开了我们,我们感到惋惜,感到悲痛。这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位侃侃而谈的良师益友,中国藏学失去了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先生走了,我认为唯一能够使先生安息的,也是能让我们自己心里感到安慰的就是继承他的遗志,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把他的学风发扬光大,把他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钟敬文先生对民族文化的基于民间文化的整体把握、对各民族民间文化的关注以及对藏族文化的特殊关注三方面 ,对先生的民族文化学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揭示出先生建设中华新文化的学术情怀  相似文献   

16.
<正>费孝通先生在纪念自己的老师们时,通常细写自己从师所得与反思。如今,他也成为我们所纪念的前辈。也许如他一样,我们对他开辟的学术道路的坚持,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犹记得,2009年我在等待工作期间偶然拾起费孝通早年为田汝康《芒市边民的摆》一书所写的序言,一时冲动就去了西双版纳南边一个小镇做田野调查。很少人知道,这篇序言是费孝通一生中屈指可数的宗教研究作品之一。序言中谈到,可以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宗  相似文献   

17.
冯智 《中国藏学》2016,(1):115-116
正王尧先生走了,这是藏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但是他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和王尧先生是师生关系,他是我的博士生导师,我是他的学生。他是我一生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元 月 1 0日 0时 1分 ,中国民俗学之父 ,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百岁老人钟敬文教授在北京友谊医院安祥地离开了人世。当日凌晨 7时许 ,钟少华打电话告诉了我这个不幸的消息。噩耗传来 ,我的震惊与悲痛难以言表 ,惟有泪水涌满眼睑。我怎么都不能相信他走得那么快 !就在前十天 ,他还在为中国民俗学学科在高校的设置问题操心 ,在给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写信。谁知这封信上的署名竟是先生留在世上的最后一个亲笔签名 ,写这封信也是他的最后一次握笔 !熟悉先生的人都知道 ,他虽然已是近百岁的高龄 ,但始终把自己的工作日程安排得紧紧的…  相似文献   

19.
李烨 《中国藏学》2004,(1):110-111
李有义先生是仍然健在的我国最老的藏学家之一,<李有义与藏学研究>是为他90诞辰出版的纪念文集.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是李有义先生的主要藏学论文,包括他的自传和11篇论文;中编是他的两部专著,一是著作<今日的西藏>,一是译著<西藏的宗教>;下编是李有义先生的同事、学生为本书写的论文和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20.
钟敬文"大文学理论"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期至今,钟敬文先生以世纪老人的高龄坚持学术研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学术成就是以民间文学理论为出发点倡导的"大文学理论",这既是钟先生与当前文学理论界一批著名学者共同倡导的文化诗学的结晶,也是他以可敬可贵的学术创新精神关注与思考当前中外文学理论的缺失与偏颇而提出的理论创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