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川方言歇后语的隐喻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歇后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结构形式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而其中各方言区的歇后语尤为引人注目。长期以来,对方言歇后语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语言修辞层面,而文中拟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对川方言歇后语进行解读并着重指出其认知功能和语言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常州方言歇后语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流传在常州地区的方言歇后语进行比对梳理归纳,对常州地区的方言歇后语的流传现状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以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和保护常州的地方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3.
方言有一批奇特词语,是把真实用字隐蔽,以谐音的虚假字代替,形成理解的趣难。这是汉语独有的造词方法隐实示虚,设难成趣。它们体现了人民群众的语言创造智慧和语言生动活泼风格。文章以宁波方言做论证。  相似文献   

4.
方言成分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方式表现为如下不同层次直接选用方言词语和语法格式,这是多数情况;方言成分与相应的共同语成分在语篇中前后出现,形成语义复现;方言成分"升格"为作品的描写或议论对象.上述方式与作家的创作意图、对方言的敏感和判断力、语言规范化意识等相关;泛地域的方言成分,不利于作品语言风格的统一和地方特征的突出;方言成分的有效运用,可补充共同语的表现力,可提升方言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5.
社会方言是在语言集团的某一阶层或某一群人中所通行的语言。形成社会方言各种变体的社会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阶层和文化差异、职业和行业的差异以及年龄和性别差异等因素。研究方言的社会变体是语言学家的一个新课题,其研究价值不可忽视:1、揭示语言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事实;2、有利于把语言的共时状态和历时变化结合起来研究;3、有助于寻根追源地了解移民来源地区的风俗和特产;4、有助于妇女解放、人种等社会问题的探讨;5、有利于提高语言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6.
关于语域     
语域(register)是指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variety),它与社会或区域方言(dialect)相对。在一个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里,不同职业、阶层、年龄、性别等等社会因素也存在语言的变体,这就叫做“社会方言”(sociolect);而同一个言语社区里的每一个人说话也不一样,这种个人变体叫做“个人方言”(idolect),而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的语言也不同,这种言语变体就叫做“语域”(register),有时也叫做“风格”(style)。  相似文献   

7.
真正意义上的晋方言研究,首推山西大学建校之初山西大学堂赴日留学学生景耀月1907年发表的《晋语》,这是晋方言研究的开篇之作;随后,瑞典人高本汉于1910年来山西调查方言,1911年正式入职山西大学堂教授外语,所著《中国音韵学研究》被誉为中国音韵学的“空前伟著”;曾任山西大学堂教务长的刘文炳于1932年始写《徐沟县语言志》,成为晋方言单点调查研究的先导;1957年,以山西大学中文系为主导的方言普查,开拓了晋方言调查研究新局面;20世纪末,山西大学教师成为编写方言志的主要力量;新时期以来,山西大学晋方言共时与历史研究跃居全国领先水平。晋方言研究伴随着山西大学的脚步走过了百余年的奋进历程。  相似文献   

8.
宁德方言熟语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蕴含着丰厚的区域文化积淀。方言熟语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文化心态、地方习俗和历史,是方言文化遗产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方言作品的兴起引发社会热议,学术界对此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方言作品的兴起,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它产生的语言、文化和社会心理基础,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认识这一语言现象,有利于创建和谐健康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个人方言的构建基于标准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语音知识。个人方言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贯穿于外语学习者的整个学得过程;在外语交际活动中,个人言语风格受制于个人方言的发展水平;外语教育工作者应能将学生的情感、思想、知识、正在学习的内容、行为举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和分析凉山歇后语的方言特点,并且分类列出。  相似文献   

12.
汉语歇后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民族气息。在汉译英的实践中,歇后语的翻译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顺应论对汉语歇后语的翻译带来了重要启示: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汉语歇后语的翻译实际上是译者不断进行译语选择的过程,译者应根据歇后语的不同类别灵活选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使其译文顺应源语和目的语语境的各个方面,以保证交际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修辞学习》2003年第5期所刊石云孙先生之《句式新得例释》所论"歇后句"进行了一些补充性的探讨。根据"歇后"的构成方式,将"歇后"这一修辞方法分析为譬解谐趣的"歇后"、缩略成语旧句的"歇后"、略语不定的"歇后",主张把第一种情况称为"歇后语",后两种则应称为"藏词"。  相似文献   

14.
熟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语言活动中反复加工锤炼而成的。因此,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文化观念。军事熟语是涉及军事文化内容的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总称,它是我国几千年军事战争经验的总结。军事熟语的来源可分为源自古代文化典籍和源自民间口语两类。  相似文献   

15.
歇后语是汉语中独特的一种语言结构,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习俗文化。接受美学认为读者不是被动地接受译文,而是具有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的积极的读者,因此,歇后语英译时应尽可能地采取直译,保留歇后语中的汉民族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歇后语的语义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面结构和语底结构两方面介绍了歇后语的结构,并从语义功能的角度,在概念、表达、指示、酬应、美学五个方面对歇后语的应用进行了描述,认为概念功能是用经验或逻辑来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表达功能是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指示功能是把语言和某些语境构成要素联系起来的功能,酬应功能是一种交际功能,而美学功能更多地是为了取得某种修辞效果,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17.
歇后语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框架可应用于汉语歇后语的翻译中。考察关联理论框架中翻译的直接法和问接法,关联理论对问接法来说尤其重要。因为问接翻译歇后语方法多种,取决于目的读者觉得原文的哪些意义方面是相关的。目的语中并非总能找到相匹配的隐喻,因此,应该使用替代隐喻的策略来使语境效果最大化,解读努力最小化,以取得最佳关联性。译文成功与否取决于最大关联性的取得,译者须考虑读者所期待的阐释相似性的程度和类型,即应考虑目的读者的认知环境,选择最合适方法,引导读者获取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前景化注重语言的内在特征和表现形式,促成并丰富了语言的文学性,正因为如此,它也为语言和文化的翻译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基于《陕西作家短篇小说集》,分析富有陕西地域特色的语言前景化的修辞方式与表达特征并探讨其翻译理念与策略。得出:"形式复制"和"动态模仿"是再现别具地域与文化特色的陕西方言的有效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岭南方言是构成岭南文学独特地方性经验的重要文化基因。地处强势方言区的岭南文学创作深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地方文化色彩的文学言说方式,在风格、形式、内容等方面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从“地方性经验”角度考察粤方言影响下的岭南文学语言策略,有助于析出岭南文学言说方式的基本特点及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