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天府之国”的四川作为三足鼎立中的一“足”,却没有一部关于“三国”的影视作品是在四川取景.其实早在1990年,孙道临、王扶林等著名导演想要拍摄电影版《三国》时就曾到四川考察过,但最后因为能用的实景太少而不得不另选他处.虽然三国文化精神“忠、义、智、仁、勇”等早巳深入人心,但是三国不到百年的历史太过短暂,留下的实物经不起近2000年历史的荡涤,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三国文化的弘扬首先要有一个合适的物质载体,锦里古街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1991年11月1日,中国四川国际三国文化研讨会在成都岷山饭店隆重开幕。我国和苏、美、英、法、日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一百多人参加了会议,收到70余篇论文。中外研究三国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从文学、史学、人才学、经营管理、军事、政治、伦理等方面对三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首次提出了“三国文化”这一新概念,这无疑是近几年来三国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的比较优势.蜀汉英雄是三国文化旅游的亮点,四川最大特色和优势是诸葛亮.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开发,要以蜀汉英雄为主线、诸葛亮为重点,树立"四川三国游--剑门蜀道三百里,魅力诸葛两千年"的形象,大手笔、高起点建设三国旅游精品,把我省建成世界级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剑门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政协四川省绵阳市委员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联合发起的“《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第六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1990年9月10日至14日在四川绵阳(汉代三国时期的涪县)举行。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30余名学者出席会议,共提交论文130篇。近几年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体研究”(文学的研究)硕果累累,“应用研究”(文化的研究)初见成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本届讨论会鲜明地提出“《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的命题,力图从更广阔的视野,对《三国  相似文献   

5.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自1986年起坚持开办“三国与诸葛亮”栏目(后改为“三国文化”)。该栏目历时二十多年,在国内历史文化学界已有相当影响,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内高校最早设置“三国文化”研究栏目的学报。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区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核心区域,分布着大量的三国文化遗存。2011年起,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启动"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项目,首先对四川地区现存的三国文化遗存进行了实地调查。经整理,发现这些遗存可划分为遗迹类、祠庙类、碑刻类、墓葬类、城址类5种类型,并根据遗存所反映出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两个大区。  相似文献   

7.
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中国文学在东南亚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经翻译后的《三国演义》在东南亚国家传播广泛,东南亚人民对三国文化有特殊的感情。本文分析了东南亚人民三国文化情结产生的原因,结合东南亚游客的消费习惯、行为特点、性格特征等,提出了针对东南亚入境旅游市场的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策略,以此扩大四川旅游在东南亚国家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加快四川省旅游强省和文化强省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特别是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后,将一批老中青学者组织起来,结成了一个研究“三国学”的学术群体,不断推动了三国研究的深入开展,使“三国热”越来越热,尤其表现在“应用研究热”、“旅游文化研究热”。其取得的不少开拓性的学术成果,不仅提高了这部不朽名著在中外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借鉴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国史与三国化”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自创刊(1981年)以来坚持开设“三国化研究”栏目,其三国化类章的刊发数量和论质量引人注目,受到海内外行家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诸葛大名垂宇宙”,诸葛亮出色的才能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得他的功名业绩在民间广为流传。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人们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倍加关注,比如人们对诸葛亮的研究及对其体现出的忠诚、智慧、才能等现象的反复评述。文章回顾了近年诸葛亮研究的现象,通过对已有关于诸葛亮研究的梳理,从心理学视角提出并论证了对诸葛亮进行心理传记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一般配看来,在四川,“打乡谈”专指客家话,其实“打乡谈”是指四川移民讲各自原籍的方言土语。四川移民社会存在各种乡谈土语,融合了我国所有的方言类型。目前在四川除了四川官话外,仍存在客家语、湘语、闽南语等方言。“打乡谈”是移民社会初期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移民“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文化心理,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政协四川绵阳市委员会、四川省社科院、省社科联发起的“《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第六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1990年9月10日至14日在四川绵阳市(汉代三国时期的涪县)举行。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130余名学者出席会议,共提交论文130篇。  相似文献   

13.
央视《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品三国”,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纵横捭闺,雅俗共赏。2006年10月27日下午,易中天教授来到成都大学,与成都大学师生畅叙人生,笑谈读书,品话三国。  相似文献   

14.
刘再复《双典批判》提出三国、水浒是中国文化中的“伪形文化”的论点.本文深以为然章太炙曾论述过文化、道德的“恶的进化”,而三国、水浒崇尚权术、崇尚暴力的倾向.即可视为文化的“伪形”和“恶的进化”。三国和水浒传递的拙劣的文化价值及其老少皆宜的魅力使得“双典”成了国人“厚黑之学”的最为通俗而引人入胜的教科书,这两部权术和暴力的教科书皆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土壤.它们承载的价值观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5.
剑门手杖产自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以其选料独特、外形美观、做工精细、质地优良、艺术品位高等特点,在全国手杖界独树一帜。剑门手杖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三国文化底蕴,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1999年,剑门手杖获“中国第五届民族艺术、民间工艺博览会”银奖。2004年,剑门手杖获省级旅游纪念品金奖。2008年,剑门手被列为“四川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抢救工程”。2009年,剑门手杖获四川商务厅颁发的“四川老字号”称号。  相似文献   

16.
鲁渝京 《社区》2005,(14):48-51
阆中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它风格独秀,是中国古代依据“天人合一”建城选址的典型范例。阆阆中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它风格独秀,是中国古代依据“天人合一”建城选址的典型范例。中古城面积1.78平方公里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它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实物宝库。阆中是华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传说伏羲的母亲华胥在此孕育了伏羲;阆中是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雄浑、神秘的巴渝舞是中国舞蹈研究的活化石;阆中是三国寻踪游的主要目的地,吸引着大量海外游客;阆中是中国汉唐天文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滇、濮、句町、夜郎、叶榆、桐师、唐,侯王国以十数。”“南中”指秦汉时期史籍所称的“西南夷”地区,三国时始改称“南中”,范围大致在今天的四川南部和云南全境以及贵州省大部分地区。所谓“侯王国以十数”,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中日韩三国“绿色旅游”的理念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旅游是以农村、渔村、山村的现实生活为文化资源宝库,以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与乡村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而促使经济发展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也是现代可持续发展旅游的一种最佳方式。明析绿色旅游的概念与意义,比较中日韩三国“绿色旅游”的理念与现状,寻求三国开展“绿色旅游”的共同点,有利于促进三国携手发展“绿色旅游”经济,同时会对中日韩三国带来更多的商机。  相似文献   

19.
对中、韩、朝三国的写作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实际上对三国五方的写作理论比较研究,因为我们还不得谈论中国朝鲜族大、中、小学朝文写作、汉字作的实际问题。我们三国五方间有少概念模糊的问题,为此,进一步探讨关于“应用文写作”、“实用文写作”、“现代写作”、“记叙文写作”的理论研究,将有利于加强我国的写作教学和写作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从区域文化的视野看四川文学,其巴蜀文化特征,体现在小说空间上的巴蜀地域化,致力于“四川蛮子”、“四川嫂子”、“四川才子”系列形象的塑造,用巴蜀乡音“讲古”“摆龙门阵”,具有四川民间文学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