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过程中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征地制度、培训制度和保障制度等制度上的不足,以及征地使用效率低,就业贡献率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发育不良,影响投资增长;工业发展短视、就业容量受限;失地农民就业观念陈腐,劳动素质和技能偏低等具体因素,使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本文从整改集体经济,改善失地农民的就业环境;建立和完善农民“失地失业”和“安置就业”并举机制;大力发展街道服务业,开创就业机会;健全转型农民保障体制,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大力发展城郊劳动密集型企业,吸收失地农民就业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化解失地农民就业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宽城县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实例为基础,总结了以土地换就业安置、换商用房、换低保、换耕地、换就业服务、换生活保障金等方式,有效保障失地农民权益,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宽城县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实例为基础,总结了以土地换就业安置、换商用房、换低保、换耕地、换就业服务、换生活保障金等方式,有效保障失地农民权益,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南昌市失地农民生存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南昌市失地农民安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指出江西在解决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上存在着招商引资和提高土地价格、提升失地农民技能与地区发展经济、鼓励失地农民外出就业与发展当地民营经济之间的三大矛盾以及具有失地农民数量较少、期望不高、保障较低等优势,提出在合理征地补偿标准、多样化安置方式中突出住房安置的基础地位,在大力促进就业、积极引导创业中强化技能培训的关键作用,在科学规划、适当考虑各方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建立失地农民补偿体系是江西失地农民安置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困境与安置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刚 《学术论坛》2012,35(10):124-127,133
失地农民大量地、集中地从农业转移出来,失去土地后如何就业成为失地农民面临的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表现为数量巨大且分布不均;就业渠道狭窄;收入缺乏稳定性;隐性失业显性化;就业意愿差异较大等方面,失地农民的就业难本质上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征地安置政策等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的缺陷,经济上表现为外力推动下超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化、地区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战略与失地农民就业岗位供给之间没有协调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受到失地农民个体的择业观念偏颇、文化与劳动技能局限、自救积极性脆弱、职业流动性不充分,甚至劳动观念狭隘的制约。针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与困境,各地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地采取了多种就业安置方式,如以土地换就业、一次性货币补偿、以土地换社保、留地集中安置、土地股份合作制等模式来化解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如何破解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是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社会排斥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是在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群体日益成为新的弱势群体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其受到的社会排斥机制.失地农民群体受到了来自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体制、劳动力市场就业、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的排斥,这些排斥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对失地农民群体的排斥机制.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本底支撑。但失地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着如下困境:被动城市化滋生了失地农民对城市化的拒斥性认同;集中安置解构了失地农民固有的生活方式;社会比较产生的挫败感消解了失地农民的城市认同;安土重迁的乡土情结阻碍了失地农民对城市的情感认同。破解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急需建构失地农民对城市的社会认同:一是要千方百计对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安置;二是要加强对失地农民居住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三是要建立失地农民心理疏导机制,重构失地农民以情感为核心的社会支持网;四是要多措并举重构失地农民新的社会交往网络。  相似文献   

8.
城市新移民的文化适应:以失地农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地农民文化适应过程可划分为文化冲突、文化反思和文化重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本文尝试从文化适应的最小单元入手,来分析构成文化适应系统的物理适应、社会适应和观念适应的过程和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失地农民适应性的策略,主要包括失地农民的主体性建构,政府部门的就业促进,市民的社会接纳以及居住社区支持系统的构造.  相似文献   

9.
马强 《南方论刊》2006,(8):28-30
由于制度缺陷、政府政策倾向、政府自律不足、就业措施落后等原因导致了失地农民问题的出现,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到发展和稳定大局,影响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顺利进行,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本文认为,应该从完善土地制度、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弱势地位主要表现在征地程序不完善带来的农民权益受损、征地补偿费用偏低造成的农民利益流失、失地农民就业不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不完善以及传统农业观念和新型城镇生活脱节等方面.而发端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运动虽与我国城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某些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采取如下措施来增强失地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征地程序;动态调整征地补偿,实行多元化安置策略;发挥政府积极引导作用,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提升农民融入城市生活的文明意识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